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后来每次到那儿钓鱼,都会准备一根大木棒,只要钓到垃圾鱼,就会像打棒球一样,把它抛到半空中拿木棒暴力挥击,打回池子里去很有快感,嘿嘿!以上所说当然是特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唾弃这种不人道的行为;然而我们还要来探讨如是杀生之行为,将会得到怎样的果报:《优婆塞戒经》卷3〈14受戒品〉中说道:「一切众生因为杀生之故,所以今世获得不好的色身,常常生病,色身也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优婆塞戒经》卷6说:“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因为北郁单曰的人没有家庭制度,随遇之人,只要双方合意,可以随时淫合,又因为没有人受不淫戒,所以没有犯邪淫的问题。但是,北郁单曰的人,其实也可能犯有娠(怀孕时的性行为)、非道(口交和肛交)的邪淫,经典说北郁单曰没有邪淫的现象,显然是指他们所有人都没有婚姻关系与系属,所以就没有重大的邪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五处所所不应游。屠儿酒肆国王旃陀罗舍。如是五处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复有五事所不应作。一者不卖生命。二者不卖刀剑。三者不卖毒药。四者不得沽酒。五者不得压油。(1、唱令家:歌厅舞厅;2、沽酒家:酒店;3、家:妓院。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不干净的地方,什么洗脚城、桑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六)。所以我们呼吁所有的大师们:有悟就说有悟,没悟就说没悟,不要假借名言方便而陷害徒弟们犯了妄语戒。两舌跟恶口这两个口业,佛说:只要我们作了两舌跟恶口,不管是已经毁坏面前听话的人,或者没有毁坏面前听话的人,都一样是获得了作已罪。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如果是因为两舌而毁坏面前这个人的名声,得了作已罪,这讲得通啊;但是如果两舌以后,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三)各位菩萨,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喜欢偷盗之业,那么在今生乃至未来际生,都会受到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等等恶业之果报。虽然经中分明宣说这些惨痛的果报,但是却不是大家都相信因果,所以才会有人为了个人的私欲,而不择手段去偷窃,或者他人的钱财,完全不顾严重的果报在后面等着呢。说到这里,不免令人为众生的愚痴而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1〈6修三十二相业品〉:「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CBETA,T24,no.1488,p.1039,a4-6)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请看《优婆塞戒经》卷1〈6修三十二相业品〉:「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成佛有三个很重要的法需要成就,那就是增上慧学、增上心学、增上戒学;我们不断的在教导,也不断的在写,在讲《优婆塞戒经》时也常常带进来讲,特别是在增上班教导《瑜伽师地论》;以前还讲《成唯识论》、《解深密经》,还讲别的经典,譬如《楞伽经》,都属于增上慧学;只有增上慧学成就,才能成就一切种智,才可能成佛,所以一切种智是成佛的必要条件。剩下两个成佛条件是属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四意思是,如果外道说:五阴身所造作的善恶业,这个业完成了,就过去了,没有了,只剩下色身还存在,所作的行为已经消失了;那么所谓的业,就没有可以依住的处所,那就是没有业种的存在;那为什么你释迦牟尼要说,舍离了这个色身以后,下一世还会得到这一世造下的这个业的果报呢?也就是外道不认同异作异受的道理。各位不要以为这是外道质疑佛陀,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四意思是,如果外道说:五阴身所造作的善恶业,这个业完成了,就过去了,没有了,只剩下色身还存在,所作的行为已经消失了;那么所谓的业,就没有可以依住的处所,那就是没有业种的存在;那为什么你释迦牟尼要说,舍离了这个色身以后,下一世还会得到这一世造下的这个业的果报呢?也就是外道不认同异作异受的道理。各位不要以为这是外道质疑佛陀,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四说:【譬如器、油、炷、火、人功,众缘和合乃名灯明。汝意若谓灯明增减,是义不然。何以故?减故不增,来故无减;以次第生,故言灯增减。汝意若谓灯是无常,油即是常;油多明多,油少明少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油无常故,有尽有烧。如其常者,应二念住;若二念住,谁能烧尽?是故智人亦复说言灯、明,即、异,五阴亦尔:明即六入,油即是业;油业因缘,故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四如同有人会说阿坻耶语,也就是上古时代的梵语。这个阿坻耶语呢,是上古时代人所说的话,现在今日已经没有人使用这种语言了。但是因为世间的人代代相传,次第相续的传下来了,所以还是有少数人会讲这种阿坻耶语。有智慧的人可以说:现在的人说阿坻耶语,这是阿坻耶语,也可以说这不是阿坻耶语。因为就现世而言,已经没有人使用阿坻耶语了,这种语言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四如果这个时候外道说:你释迦牟尼佛说的是异作异受,我也是说异作异受,我们两个人说的是一样啊!如果都说是异作异受,那你应该和我一样有过失啊!为什么你不说自己的过失,却只来责备我呢?佛回答说:你这个说法不正确,因为我所说的异,与你所说的异并不相同。为什么呢?我所说的异有两种:第一种、是次第出生而且次第灭。如同前世的五阴身灭了,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五之中已经开示说:【阿那邠坻教告家内:在胎之子,悉受归依;是胎中子,实不成就,何以故?是法要当口自宣说;虽不成就,亦能护之。】(《优婆塞戒经》卷5)换句话说,因为没有口自宣说,也就是说那一些有情没有自我发心的缘故,于三归依是不成就的;但是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受到善神的守护。有一些众生是眼盲而无知的,因为不知道清净三归依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造业的轻重,以及宿业障可不可以消除的问题,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大般涅槃经》等等经中,都有详细的说明。佛陀在经典中开示说:虽然同样是造作恶业,但是随着造作时起心动念以及对象的不同,而成就所造罪业的果报轻重,以及现生、来生或后世受报的差别,也就有果报、时间定与不定的差别。因此佛陀说:随着造业所得的果报,以及受报时间的不同,大略可分为四种:第一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许有人说: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佛已经示现入涅槃了,我们要去哪里供佛呢?《优婆塞戒经》卷3佛开示说:【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卷3)意思是说:只有如来可以教导我们法界实相的究竟了义,所以说如来就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牟尼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开示说:【是五逆罪,杀父则轻,杀母则重。杀阿罗汉重于杀母,出佛身血重杀罗汉,破僧复重出佛身血。】(《优婆塞戒经》卷7)首先,父母养育子女恩同天地,身为子女本来就应当竭尽所能孝养奉侍,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反过来如果杀害父母,当然就成就逆罪,是违逆人伦的极重罪。但是以杀父和杀母两罪来比较,那么杀母重于杀父,因为通常母亲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五)佛说:善男子啊!菩萨行布施的时候,要远离四种过失罪恶之法:第一种,用破戒的手段所获取的财物拿来布施,这是不对的。第二种,心中存著种种的怀疑之心而行布施;怀疑自己、怀疑别人,怀疑布施这一件事,种种怀疑的心交错在一起,这就叫作疑网。三者,心有邪见而布施。例如为了生天享福,为了获得大势力,为了来报仇等等而行布施。第四种,心有悭悋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五有说:【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