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由于证悟第八识,而体证第八识的清净体性,所以开始转依真如清净体性,而不断修正自身五蕴七识之身口意行,在历缘对境中渐渐断除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由于这样的缘故,使得阿赖耶识渐渐断除了执藏三界烦恼的功能,最后三界九地随业受生之业种断除净尽,断尽分段生死,解脱果圆满,名为菩萨阿罗汉。菩萨在证得解脱果之后,尚未一时具证大菩提果,必须以破参证真之见地,渐次修入 | admin 2020-02-20 |
![]() |
所谓相似即佛,也就是中国禅宗之真正证悟者,在证得本觉心以后,亲自证知这个实相心,无始劫以来一向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念,但却有自己极微细之知觉;能够如是亲证不在六尘万法中觉知了别的实相心,也能证知七识心恒时生起的粗细念以及极细念,就能观察实相心与七转识体相之别异,因此就能舍离虚妄想之粗分别,这就叫作证得第八识无念心体,也是《大乘起信论》中所说具有始觉智 | admin 2020-02-20 |
![]() |
大乘菩萨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后,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把如来藏中七识心相应的贪瞋痴慢疑等现行给修除掉,证得解脱果能出三界;但却发起受生愿,继续轮回生死,自度度他,一面修除七识相应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一面修证如来藏中含藏的一切种子,直到无生法忍究竟圆满,成就一切种智,然后成佛;这时的第八识就改为无垢识,又名为佛地真如。而大乘菩提的内涵,则可以分成两部 | admin 2020-02-20 |
![]() |
但我们的看法呢?要跟大家讲的是:戒体其实一点都不奇妙,它之所以会奇妙是因为有许多的人,他没有办法认同八识心王里面的第八识,或者是有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人除了六识心之外还有第七识、第八识;这个里面讲到的第八识,就是一般人常说的如来藏。为什么说如来藏这个名词?就是表示着如来藏中藏如来。将来我们要成佛的话,这里面如来藏中有许多的这个种子,都是我们将来要在 | admin 2020-02-19 |
![]() |
譬如我们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个识阴的六识,甚至加上末那第七识,这个七转识,这些会生灭的这些心,来误会了法界实相心,把这个误会以为识阴的某个变相、某个物质,因为他没有如实的检视,而去依据圣教量的判断、依据现前的理证去做智慧的简择,没有依智慧为先导,而去做一个抉择,这样子就把这个当成是菩萨道,可是这就误会了,因为法界的实相心,是离见闻觉知的 | admin 2020-02-19 |
![]() |
经中观世音菩萨所开示的种种心,都是在讲众生第八识如来藏本心的体性,这个本心就是佛法的总持,祂的体性本来具备种种相貌,七识心正是应当要依止这个本心而来修行。既然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那么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持这〈大悲心陀罗尼〉,当然就是希望众生终能亲证此心如来藏,亲见这真正大悲心的相貌,而不仅只于咒语本身的灵验,感召诸护法菩萨、护法神祇来消灾解厄,这 | admin 2020-02-19 |
![]() |
例如:无色界天境界,必须有意识安住其境,方有无色界天境界现前,方有无色界有情;然意识于此四天已极微细,名为意识细心,乃至非非想天意识名为极细心,要皆不离第七识意根。若离第七识意根,意识不得现起,意识要依意根触无色界天境界法尘、而后能起故,以意根为根故。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业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拙著《真实如来 | admin 2020-02-18 |
![]() |
这个真非真是说:因为阿陀那识心体中还含藏着流转生死的习气种子,所以还不能说祂是完全的真心;如果硬要说众生的阿陀那识就是真心,那么众生在证得阿陀那识以后,就不可能再去努力断除祂所含藏的七识心相应的染污习气种子,就不能转变成佛地真如所依理体的真心无垢识,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所以还不能说祂就是真心;但是如果离开这个阿陀那识、或者否定了这个阿陀那识,而想要 | admin 2020-02-18 |
![]() |
佛菩提道之真实义者,谓一切有情各自本有之如来藏,以及如来藏与所生七识心王和合运作而生显之色受想行四蕴等世间乃至出世间一切法。此佛菩提道甚深极甚深,难证极难证,行者若欲入佛菩提智,必先求遇真善知识,随学修习以建立正确知见,并求亲证自身本有之阿赖耶识心体所在;行者若得一念相应而顿悟入理,方能悟后起修,渐次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历经三贤位之般若总相与别相智慧 | admin 2020-02-18 |
![]() |
】这段经文中说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识,这前一句缘识有名色是在说明:名(受想行识等四阴)以及色阴都是入胎识所生的,是入胎识出生了名色等五阴;由此可知入胎识绝对不是意识,意识为名中的识阴所摄故,而且意识不能入胎,前世的意识在入胎时就永断了;入胎识也不是指第七识意根,意根虽然能入胎,但是没有大种性自性,无法摄取四大来制造色身;只有根本识第八识才具有大种性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六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中的意根,在二乘法中有时称为意处或意,在大乘法中则又称为末那识、第七识……等。意根是心,不同于眼等五根由物质所成的有色根,所以称之为无色根。有些假名大师说意根就是大脑,但意根贯通三世,是伴同第八识如来藏一起入胎的,可有哪个有情是带著前世的大脑去受生的?所以无色的意根是心,绝对不是大脑 | admin 2020-02-18 |
![]() |
我们虽然知道,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这个妄念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两个识所起不如理作意的心行;所不断相应的,就是依于我们的色身、依于见闻觉知心、依于处处作主的心,所起的分别执著。或是受到邪知邪见等外道法,不正教授的影响而取相分别,这都是属于马鸣菩萨前面所曾开示的执相应染的范畴。例如:某教教徒在修止时所观想的像,都要供血、供肉、供酒;而会贪食血、肉 | admin 2020-02-18 |
![]() |
各个识有祂自己的行相,有祂自己的功能范围,而不是由意识的细心来假称第七识,由意识的极细心来假称第八识。假如说是由意识的细心或者极细心来假称(如来藏),那应该只有六个种类的识啊!应为都归属于意识嘛!可是玄奘菩萨却说是八识,(说)八识各有规矩。所以从名称来说就已经知道:是八个识,各有各的种类,而不是哪一识来假名所称哪一识的。而在颂中对第八识有说到:受熏 | admin 2020-02-18 |
![]() |
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 | admin 2020-02-18 |
![]() |
八识可分成三类,谓:眼识丶耳识丶鼻识丶舌识丶身识丶意(即意识),又称前六识,借助浮尘根和胜义根各自了别色丶声丶香丶味丶触丶法尘;第七识意根,是无色根,是心,非有色根,即是二乘法中所说的意根丶意处丶意,亦是大乘法中所说之末那识心体、意根;第八识如来藏,是前七识的具有依,是世间万法的根本,记录众生的心行和业种,执持色身。众生意根末那识与如来藏如影相随, | admin 2020-02-18 |
![]() |
菩萨在十行位,一者、开始荷担如来家业,出来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避免众生被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被邪淫外道所误导;二者、于十行位快圆满时,观察七识心的现行与微细的心行,渐渐伏除所知障所相应的异生性,成就阳焰观,因而圆满十行位转入十回向位中。转入十回向位继续圆满五件事,最后得以转入初地修行。哪五件事?一者、福德。也就是继续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使得心渐渐 | admin 2020-02-18 |
![]() |
前面有提过,心王有八: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从祂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是开悟明心 | admin 2020-02-18 |
![]() |
可是你所相应的一切世间法----你所接触的世间法----其实都只是你自己的第八识及其他七识心王所变现出来的,都不是外面有的法;你所接触到的、领受到的,都是你自己的心所变现,因此叫作三个能变识。所以这八识心王叫作一切最胜故。也许有人会抗议说:你说没有外法,那是不可能的!明明就有外法。譬如我现在前面就是有一台电视,这电视上有影像,而且也会出声音,难道这不是外法 | admin 2020-02-18 |
![]() |
那不动无为又是什么呢?不动无为是在讲禅定中第四禅的境界;在第四禅的境界中,第七识的意根不动,第六识的意识觉知心也完全不动,所以叫作不动无为。无为法统统是依什么而建立的呢?是依附于真心如来藏的涅槃性而建立的。关于涅槃的种类有四个,除了前面所讲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外,还有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这三个。解脱道修行人在七转识上面断尽了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这五别境法完全与意识心相应,而其中的每一个法,都有少分或多分功能和前五识相应;最后一个慧心所的部分,少分与第七识意根相应,前四个----欲、胜解、念、定心所有法,则与意根完全不相应。意识是与每一个别境心所有法都相应的,所以觉知心的祂,不但有五遍行,也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祂能够作很广大的了别,也能作很细腻、很深入、连贯、广泛的思维与整理。你如果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