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意根在大乘佛法里又叫第七识末那识。六识中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意根。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再加上处处做主的意根,就是凡夫众生所谓的我。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然后又对于诸法观察,无非空性真心之自现自取,七识妄心在这个当中自生分别,然后于空性而言,实在没有一个善恶染净可得;因为这样住无所得的正见的缘故,所以菩萨得择法觉分。菩萨不以坏灭三界有为法而证菩提,乃于三界诸有为烦恼中,不离烦恼而证菩提,这个是菩萨的真精进,所以叫作真精进觉支。菩萨在三界诸有为法中,不生乐着,亦不愁忧烦恼;因为证诸法唯心所现,实无 三摩地

2018-07-21

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原来这个霎那变异的身体和意识心并非是真实的我,短短几十年后一切终归坏灭,唯有不生不灭的真心如来藏永远常在,当我们依此真实心来对照五蕴十八界时,发现它们统统都是依如来藏为因而生起的诸法,因缘假合而有,没有真实自性,有生有灭,无常无我,缘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菩萨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后,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把如来藏中七识心相应的贪瞋痴慢疑等现行修除掉,证得解脱道,能出三界;但却发起受生愿,继续轮回生死,自度度他,一面修除七识相应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一面修证如来藏中含藏的一切种子,直到无生法忍究竟,成就一切种智,然后成佛。那时的第八识就改名为无垢识,又名佛地真如。而大乘菩提的内涵,可以分成两部分,一 三摩地

2018-07-21

那时再来学禅,已经知道前六识是所生法,而意根(第七识末那识)当阿罗汉舍报的时候,还是可以灭掉,也是应该要灭掉的;那么,十八界全部灭尽以后,唯一剩下的当然就只是最究竟的第八识如来藏罗!这时候您就会知道及确定自己是想要进入佛法的内门中修行,而不是想要进入声闻法的内门中修行。那时您会这样子想:我想要开悟实相般若时所证的标的,当然就是如来藏了,也就是第八识 三摩地

2018-07-21

此(俱生法执)复二种:一(者)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法;二(者)有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蕴处界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法。此二法执(俱生法执)细故难断,后十地中数数修习胜法空观方能除灭。分别法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分别法执)亦二种:一(者)缘所说蕴处界相,起自心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有情众生皆有第八识,以有分段生死之染污种子及所造业种,及与所含前七识种子具有集藏分段生死之集藏性(阿赖耶性),故名此第八识为阿赖耶识。闻受声闻解脱道而见道,以及其后之修道断除思惑,不复有阿赖耶性(不再有集藏分段生死种之集藏性),成阿罗汉,其第八识改名为第九识——异熟识,亦名庵摩罗识,其实仍是第八识,唯改其名,不改其体。后闻佛说大菩提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复于诸法中观察,无非空性真心之自现自取,七识妄心于中自生分别,然于空性而言,实无善恶染净可得;以住无所得正见故,得择法觉分。菩萨非以坏灭三界有为法而证菩提,乃于三界诸有为烦恼中,不离烦恼而证菩提,是真精进觉支。菩萨于三界诸有为法中不生乐着,亦不愁忧烦恼;以证诸法唯心所现,实无所得,是故喜忧相灭,名为喜觉支。菩萨于诸法中了知一切诸法皆是自心缘于自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说:“这个法门观的时候,要离开前五识,要用第六识来观,(意即缘第七识作意去想)”。所以用观的方式来修观想,就不能成就,而要用想的方式。把眼、耳、鼻、舌、身、意放下,纯粹用我们的第七识来想,想成之后再用意识来观察所想是否符合经典?这样才能够成就。第九观开始都是念佛三昧。因为在第九观之前虽然有观想,但不是观佛,亦不见十方一切诸佛 三摩地

2018-07-20

所谓真妄和合者,其妄消焉,则七识八识亦悉不行。主既不行,从者焉附,其五十一又何论也。当尔之时,巨浪微波咸成止水,浓云薄雾尽作澄空,岂非现在之西方乎。无量寿佛赞(宋)大智八万四千之妙相,得非本性之弥陀;十万亿刹之遐方,的是唯心之净土。净秽虽隔,岂越自心;生佛乃殊,宁乖己性。心体虚旷,不碍往来;性本包容,何妨取舍。是以举念即登于宝界,还归地产之家乡;弹 三摩地

2018-07-20

什么叫作种子熏现行?当我们一生的寿命结束以后,五根就会开始毁坏,前六识因为没有五根作为依靠,也就失去了作用而消失了;只有剩下第七识,也就是意根,祂会依附于第八识,然后慢慢地跟已经毁坏的肉身就开始慢慢分离,然后最后离开肉身,再由第八识生出中阴身。那在中阴身阶段,到底我们要去投胎,到底要怎么决定,到底这个人是要往生到哪里?其实在中阴阶段,决定往生的方向 三摩地

2018-07-20

脱袜经行时,冷冷的地板触及脚底,有觉有知是妄心,但○○○○中,又好象有个不知的心呀!中午老师慈悲,分配洗碗,并给与指导;于洗碗时,○○○、○○○、○○○○、还真○○,这时虽有触及,但仍不能很清楚的知道真心在哪儿!第一次进小参室时,还只是在总相上,模糊的抓到一点儿,并不确定;老师慈悲,要我以○○○○来体究:○○、○○,又转回经行时,○○、○○、还有○ 三摩地

2018-07-20

近中午,可能是因缘成熟了,拿起笔记,游老师说:“八识和合运作,前七识是妄,剩下的就是真心。”又想到主三导师说:“○○时,○○○○○○,○○看○,思惟○○○○○?重覆○○○。”坐在椅子上,○○○的○○,一边思惟著:七转识是妄心,是见、闻、嗅、尝、……不待往下想,已水落石出,大白。心里一阵狂喜,奇怪!如此显而易见道理,过 三摩地

2018-07-20

七识的虚妄,张老师都一再述说,第八识的体性、功能也一再讲述。哇!发现新了!再用弹琴、教琴来验证一下,心中怦怦然!举手登记小参。中午过堂后,大部分人都去洗手间了;我望了导师一眼,导师问:“有消息吗?”答:“有。”导师也很高兴,问我:“确定吗?”想起张老师说:“要能承担,且要口说手呈。”便肯定的回答:“确 三摩地

2018-07-20

”可不是!七转识劳师动众的四处攀缘,竟不知“我”此道场如帝珠啊!导师又施设方便,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路,证明妄心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妄心的配合,真心果也无法在世间正常运作;也深刻体认到:虽然末那处处作主,但真的还是听命于六识的时候多;也现观六识中的一识若无法运作时,如来藏依然能配合其余诸识的运作、互相协调,完全配合而不会停摆,所以□□与□ 三摩地

2018-07-20

二月中旬,一日于拜佛正要起身时,突然起了一念:难道□□□□□□□□就是第八识?再深入思惟,第六意识须“意、法为缘而生”,第七末那识(意根)更须依附于第八识才有作用,第六、第七识都是心法,没有□□□□□□□的功能。而第八识有种子流注,能生万法,应该是第八识□□□。再深入想:□□的各种粗细运作,□□□□如:□□、□□的运作,应该也是第八识□□ 三摩地

2018-07-20

”转识为智者,教中云: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圆镜智。虽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但转其名而不转其体也。智通禅师闻偈,当下契悟三身四智一心本有之妙旨,连忙向六祖再次顶礼致谢,并作偈赞曰:“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非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污染名。”  三摩地

2018-07-20

”[此处的“分别”非前七识之妄想分别,乃“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之现量直观,亦即《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见玄觉禅师见悟透彻,不留痕迹,遂赞叹道:“善哉!善哉!少留一宿。”于是,玄觉禅师便答应在曹溪住一晚上。时人因此而称他为“一宿觉”。得到六祖的印可之后,第二天,玄 三摩地

2018-07-20

一日,审承禅师侍立次,大阳禅师问道:“有一人遍身红烂,卧在荆棘林中,周匝火围,若亲近得此人,大敞廛(chan,市肆聚居之地)开;若亲近不得,时中以何为据?”审承禅师道:“六根不具,七识不全。”[这里的“此人”指自性、实相、第一义谛,它无形无相,不可以用心意识来认取,亦不可以用语言来描画。故审承禅师道:“六根不具,七识 三摩地

2018-07-20

学人若受此教,得离却我所贪著,则教观行:觉知心之我虚妄、思量心之意根我虚妄、三受五受之我悉皆变易无常,无常故苦;觉知心、思量心之心行实依七识我及色身我而辗转出生,非是常住法。学人如是确实观行已,则断我见,成声闻初果人。要须断除觉知心常而不坏之我见,方入声闻初果境界。今者及南洋之北传南传诸多法师居士,却悉教人保持觉知心于六尘中了了分明而不执著六尘,以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