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觉囊派所说的如来藏是自性本已清淨的,但是内藏无量无边的七识心相应的有漏无漏法种,及无量无边的异熟等流业种;透过修行可使由如来藏执藏、前七识才会相应的的染污法种、业种转为清淨,凡愚就可成圣、成佛。而中观应成派等未证空性如来藏,严重误会觉囊派的如来藏义理,认为觉囊派与米曼差外道主张相同;这是因为不能证解如来藏体性,所以引喻失当,故此说仍不能成立。四、 | admin 2018-11-13 |
佛教正法理论有八个识,即,第八识,第七识,意识(第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八个识中,只有第八识 )是根本永恒的,其他的七个识是第八识出生的。学佛就是要学会第八识的所有功能(功德)。本质上,佛教的修行内容只有两个,一个是要修定获得定力,另一个是闻法参究之后获得般若智慧。明心见性、入地菩萨的各种现观都是般若智慧。各种宗 | admin 2018-11-07 |
|
![]() |
例如,欲界人间的有情,他必须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以及第七识末那识入胎,执持受精卵,藉着母血所供给的地、水、火、风四大,渐渐地变现五色根;随着五色根的渐渐圆满,末那识能够触法尘,就能生起了意识。那意识要依末那识触法尘而后才能现起,以末那识为意识生起以及运作的所依根,因此第七识末那识也称为意根。因为意根不是独独祂本身就能够自己存在的心,必须要依着第八 | admin 2018-11-03 |
![]() |
林耿如居士导读《菩提道次第广论》及《略论》、《入中论》等二年,只谈六识论,且否定第七识与第八识,纳闷得紧。是藏密喇嘛教,非属佛教之一。 专访印顺法师于台湾台中县太平乡华雨精舍。阅读印顺法师之《妙云集》、《华雨集》。此为藏密应成派中观,亦否定第七识与第八识,极力破坏佛法,从根拔起。此系一大骗局,闹得佛教徒团团转,罪莫大焉,何时梦醒? 专 | admin 2018-08-16 |
![]() |
这个时候这个菩萨还是不能停下来,他要更进一步的对于能取的觉知心,还要更进一步的去加行,还要更进一步去确认这样的事实:我这个能取的心,祂确实在正死位的时候,乃至能够观察到我们的末那识,虽然在我睡著无梦的时候,我还有第七识心末那心还继续在攀缘著一些法尘;可是因为我的第七识末那心,如果在声闻的解脱来说,我要入无余涅槃的时候,声闻人入无余涅槃的时候,事实上 | admin 2018-08-10 |
![]() |
亲证自心如来所在者,都可以意识觉知心现前观察:自心如来藏与阴界入和合无间的运作、自心如来藏与七转识和合运作时,恒随顺着七转识心之所行,从不返观亦不自知有我、无我,亦从来不于七转识之心行过程中起心动念而作主;但是却能以其所具足之七种性自性而圆满成就一切有情众生五阴世间法,然后了知七识心的心思,时时刻刻鉴机照用,故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但是却永远都 | admin 2018-08-08 |
![]() |
悟后起修的过程中,都是以所证悟的第八识真心为基础,才能开始修学般若经典及方广唯识经典中所说的有关第八识真心的体性,而了知祂为何是本来自性清净心,又是如何的不生不灭,如何的不贪、不瞋、不垢、不净、不增、不灭等体性,又如何能出生七转识、色法及一切万法的功能性,第八识真心虽是清净心却含藏了七识心的染污种子等等,这些都要一一去了知与体验,如同了解电脑里面有 | admin 2018-08-07 |
![]() |
这个“你”的自性并没有证自证分的功德,所以这个“你”无法在眠梦中来反观自己正在睡觉、无法了知自己在眠梦中的存在,也无法了知种种法,因为这个“你”的了别慧很差,得要靠见闻觉知的六识心起来帮忙,然后和合运作之后才能够了知万法,才能够了知自己确实是继续存在的;那么这样的七个识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面去攀缘,攀缘的结果就会有喜欢 | admin 2018-08-04 |
![]() |
经中观世音菩萨所开示的种种心,都是在讲众生第八识如来藏本心的体性,这个本心就是佛法的总持,祂的体性本来具备种种相貌,七识心正是应当要依止这个本心而来修行。既然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那么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持这〈大悲心陀罗尼〉,当然就是希望众生终能亲证此心如来藏,亲见这真正大悲心的相貌,而不仅只于咒语本身的灵验,感召诸护法菩萨、护法神祇来消灾解厄,这 | admin 2018-08-04 |
![]() |
因为第七识的意根末那识,是由阿赖耶识所出生的。意根为何由阿赖耶识中出生呢?那是因为无明!阿赖耶识中执持了意根与意识的无明种子,导致意根始终执著自我的永续存在,不肯灭失掉自己,就因为这无明的种子作为出生的助缘。当有情众生舍寿的时候,就会促使阿赖耶识产生一个中阴身出来,所以上一世的肉身死了,意识不再能借著上一世的身体而现起的时候,意根和意识就会借著阿赖 | admin 2018-08-04 |
![]() |
虎丘绍隆一脉,由于兼弘宏智正觉的默照禅,数传而至大慧入灭后六十余年,已堕入离念灵知意识心中!更何况明朝中叶以后之虎丘后人所住持之天童山道场,当知更难以远离默照禅所堕之离念灵知意识境界也!然而天童宏智正觉禅师,却是以第八识如来藏为证悟之标的,不是弘扬其默照禅的虎丘后人所堕的离念灵知心也!有语录为证:【祇如四大坏、五蕴空,六根昏塞,七识舍尽〔注〕,平生 | admin 2018-08-01 |
![]() |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一切佛语心品之四〉《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 | admin 2018-08-01 |
![]() |
所以说第六识、第七识成就的下品妙观察智以及下品平等性智,是在真见道七住位时就成就了一分,这样一阶一阶从十住、十行、十回向,来到初地入地心的时候,就成就了中品(的一分),下品的妙观察智就具足而进入到中品的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也是如此。这样一分一分进入到八地的时候,中品的妙观察智就具足而开始了上品的妙观察智(一分);上品的妙观察智达到佛地的时候、成佛的时 | 三摩地 2018-08-01 |
![]() |
然七转识见分之运作,不能离于如来藏阿赖耶识之外相分及内相分,离此则七识见分无能运作,则吾人能知能觉之心无能运作,故云法相唯识--一切法皆不离一至八识。一切证悟者(错悟者除外)皆能以其证悟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及其所生七转识,而证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理。此非未悟及错悟佛子之所能知,更非信仰一神教及不信佛之佛学研究学者所能知,故玄奘大师于长安城门高悬四字:真 | 三摩地 2018-08-01 |
![]() |
」请问是否真有其事?又其中阴身为何不随第七识去轮回呢?----------------------------------------------------------------------------------------------------------------------------------------答:一切有情的中阴身寿命都只有七天,且最多只有七个中阴,所以中阴身并无轮回的问题,而是极尽七次中阴之后,该有情的如来藏一定会随着第七识去受生轮回。中阴既有其寿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无色界天境界,必须有意识安住其境,方有无色界天境界现前,方有无色界有情;然意识于此四天已极微细,名为意识细心,乃至非非想天意识名为极细心,要皆不离第七识意根。若离第七识意根,意识不得现起,意识要依意根触无色界天境界法尘、而后能起故,以意根为根故。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业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平实居士所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六识论主张人只有六个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识;与八识论相比,就少了第七识与第八识。因为少了这两个识,就产生了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就是,它认为世俗谛是无,胜义谛是有;可是这个胜义谛到底在哪里,他无法亲证;无法亲证的结果,就拿意识心取代第八识了,就变成佛所说的常见外道。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说,他认为世俗谛也无,胜义谛也无,所以主张一切缘起性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八识叫作阿梨耶识(阿赖耶识),祂的体性是恒,但祂是无覆无记性的──恒而不审,祂本身就是离见闻觉知啊!而且前七识都是从第八识出生。那,第八识与三转法轮有什么关系?我们就加以说明。在三转法轮里面所讲的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阿赖耶识因为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故名阿赖耶;所以你只要把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灭除了(也就是灭除执藏三界生死种子的作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如果能够参禅悟得如来藏,那就知道如来藏如何能够对众生悉知悉见,就是说前七识没有一法如来藏不能够了知的,要是没有了知,如来藏就没办法现起五阴、十八界。所以这个是悟后,我们再继续转依如来藏,然后能够现观五阴、十八界跟如来藏如何真妄和合来成就三界,这个都是我们悟后起修的范围。因为这个是有尘沙那么多,所以学佛想要成佛,就要有三大阿僧祇劫,这个就是种智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七识末那识意根,虽然可以贯通三世,但是依然无法去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所以只有第八识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根本因能贯通三世,也能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才能够成就这个三世的因果。所以不管我们造作任何的业种,如来藏都会帮我们记录得非常清楚,因此我们要学习释提桓因,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来对治不好的外境,也要学习他向天人开示的人当莫瞋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