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是修其中一项,但是在这个项目中要先起五十种的思惟:「我怎样可以让这个色身、道器清净?如何可以让我的七识心清净、调柔?」这样思惟过五十种。以这五十种修行方法确定可以让身根及七识心调柔清净以后,心中要生起五十种法的每一个决定思。......为什么讲一个大人相就要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是修其中一项,但是在这个项目中要先起五十种的思惟:「我怎样可以让这个色身、道器清净?如何可以让我的七识心清净、调柔?」这样思惟过五十种。以这五十种修行方法确定可以让身根及七识心调柔清净以后,心中要生起五十种法的每一个决定思。......为什么讲一个大人相就要 admin

2020-06-08

  这是因为他害怕落入断灭,又不信有第七识意根及第八识如来藏;而他又知道色身无常,所以灭掉了色身进入无色界境界中;然后听说应该进入涅盘,但是又听说入涅盘以后是五阴十八界灭尽的,他又不肯把意识灭掉,因为他不信有七、八识,所以一定要留着觉知心以免成为断灭空,但是要设法把知觉灭掉;当他自以为把知觉灭掉以后就变成住于非想非非想定中,这时不反观自己,是使意识心变 admin

2020-06-08

  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 admin

2020-06-08

问四、后得无分别智是否即是“无分别中广分别”?后得无分别智与别相智相同吗?还是有所不同?二者皆含摄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二者以何时开始?到何时圆满?二者即是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乃至含摄佛地成所作智和大圆镜智吗?明心时一念相应,即始得下品平等性智和下品妙观察智,一直到初地入地心时圆满;见性时一念相应所得智慧亦含摄其中吗?明心与见性所发起之智慧,都 admin

2020-05-31

哪八个识呢?就是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第七识意根末那识,第六意识以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总共八个识。我们要问:草木植物有八个识吗?有人会说:“植物可以知道太阳在哪里,有向阳;而且植物本身它能够知道要把根向下生长,所以植物本身就是有情。”可是我们要告诉大家,这样的植物这种向阳性,以及根向下生长的这种性质,是属于物性;这种物性是共业 admin

2020-03-12

 普说结束后,与监香余老师小参,监香老师要弟子自己证明,证明找到的确实是真心如来藏,而不是妄心;并要弟子去证明,如果找到的是六识或七识,那会如何?但因时间不足,来不及将其余题目作完,只好下次再来了!不过总算没有辜负佛、菩萨、导师及护三菩萨们的辛劳了! 第三次禅三又蒙佛菩萨及导师慈悲录取。此次行前一个月,弟子便努力精进拜佛,时常观行;也时常拜 admin

2020-03-03

这个你的自性并没有证自证分的功德,所以这个你无法在眠梦中来反观自己正在睡觉、无法了知自己在眠梦中的存在,也无法了知种种法,因为这个你的了别慧很差,得要靠见闻觉知的六识心起来帮忙,然后和合运作之后才能够了知万法,才能够了知自己确实是继续存在的;那么这样的七个识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面去攀缘,攀缘的结果就会有喜欢、讨厌、执着,以及想要弃舍的种种心行;既然 admin

2020-02-21

而法身如来藏缘于有根身的行相而产生的执受,乃是众生无始劫以来,所产生的我见与我执的缘故;不仅使得第七识的染污末那识,以法身如来藏的无漏有为法而恒内执为我,而且坚固难以破坏,促使法身如来藏产生了执受而去运作。像这样不可知而且执受的道理,名为不可知执受。这样的不可知执受,不是一般有情的心、意、识所能思量的,唯有悟后的三贤位菩萨,于真善知识教导及自己亲证 admin

2020-02-21

同时随着修行层次的不同,众生所现内相分之染净亦随之改变平实导师在《灯影》一书中亦开示:【七识心其实犹如明镜前面之光影,随于所照入之种种光影不同,镜像便随之显示种种不同影像;七识心亦复如是,犹如光影,能改变内相分之影像。】(《灯影》,正智出版社,页226。)虽然这是二地满心菩萨之现观境界,但亦可让我们了解内相分之染净者,实由七识心自己所造作而成的道理。 admin

2020-02-21

八个识里面,眼、耳、鼻、舌、身,我们前面讲的五个感官机制----眼、耳、鼻、舌、身,各自有相应的识,所以我们就有眼识、耳识、鼻识、身识跟这个舌识,眼、耳、鼻、舌、身这个五个识;可是除了这五个识之外,我们还有所谓的意识,就是我们一般所有一切人所感受到的心理的状态、心理的作用,叫作意识,这个是第六识;第七识谈的就是意根;第八识谈的就是我们在《金刚经》、《心 admin

2020-02-21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而我们的 admin

2020-02-21

我们虽然知道,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这个妄念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两个识所起不如理作意的心行;所不断相应的,就是依于我们的色身、依于见闻觉知心、依于处处作主的心,所起的分别执着。或是受到邪知邪见等外道法,不正教授的影响而取相分别,这都是属于马鸣菩萨前面所曾开示的执相应染的范畴。对于初学的人来说,是不会有天魔来干扰,因为还没到那个程度。因此,主要会 admin

2020-02-21

因此意根非是色法,属心法,但为与意识有所区别,乃取其音译为末那,即是大乘法之第七识意根末那。阿含经常云:意法为缘生意识意根缘法尘而生意识了别,意根是意识的俱有依,若无意根缘法尘,便无意识了,因此在五无心位中(昏迷闷绝、睡眠无梦、无想定、灭尽定及生无想天),是无意识而有意根的。意根的特性是恒审思量,处处作主,有覆无记,是遍一切时、遍缘一切现法,且只缘 admin

2020-02-21

祂又显现出两种的义理:第一种义理是觉,意思是说,祂从本以来离一切的妄念相,法界一相无二,即是如来的平等法身,这个法身恒有本觉,祂能了别有根身、器世间以及七识心的心行,因此而说一切如来为本觉。而第二种义理则是不觉,意思是说,凡夫不能证知从本以来不起妄念的如来藏阿赖耶识,误以为制伏烦恼妄念让它不再出生,这样便是觉悟;马鸣菩萨却说:像这样的人,其实是不曾 admin

2020-02-21

但是还得如我们在前面说明的,能够真实了解正知正念之所以不能相续,都是因为自己第七识意根末那识习气使然,才会使得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是昏沉就是掉举,不是散乱就是被睡眠盖所遮障。进而,也要以忆佛念佛行门修习令心止息,以对治昏沉、掉举和散乱的原理原则,能够如理作意去思惟理解;然后,还要如平实导师在《无相念佛》一书中,引禅宗四祖道信禅师:摒除三毒心、攀缘 admin

2020-02-21

在历缘对境的过程中,就算起了浪涛也不足惊惧,因为海水的体性从未改变呀!也了知是因无始劫来之虚妄想才激起识浪的,也不须和烦恼对抗,不迎不拒就是了,了知七转识之识浪皆是虚妄,第六识是虚妄,第七识也是虚妄,又何需再紧抓着我见我执不放,我和众生皆无,又何来的贪嗔痴呢?觉知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虚妄想逐渐不起,不就转依如来藏了嘛!菩萨行我一直很喜欢菩萨之大法, admin

2020-02-21

但是七识心等等、七识心的法种的种子流注法相,它是不断变异的,直到佛地唯带旧种,才是不变异的。那这样子,犹如黄金打造成庄严的金饰器皿,所以众生从因地乃至到佛地,因第八识如来藏所含藏的七识心等法的种子不同,而有不同名称。也就我们前面所说的,在未断分段生死之前,称为阿赖耶识;断除分段生死,唯留变易生死的时候,称为异熟识;尽断二障随眠,以及一切习气种子的时 admin

2020-02-21

还有人不断地告诉众生:没有第八阿赖耶识,也没有第七识,佛说只有六个识;又说: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思想就是外道的神我、梵我,不是真正的佛法。这样都是在破坏正法,众生不知道,就只因为谤法的人是很有名气的大法师,写了很多书;迷信大师的大名声,因为无知,所以就跟着假名善知识大胆误谤起正法来了,也就跟着成就了谤菩萨藏的地狱业。当我们知道了,就得生起悲忍,想办法 admin

2020-02-20

又菩萨在菩萨论中也开示,这个真心的体性是无覆无记性,表示祂没有遮覆性,也没有善恶性,所以是离见闻觉知,虽然祂离见闻觉知,可是祂却藉缘出生了七转识(也就是眼等七识),使得众生有了见闻觉知性,误以为有真实外境,为自己所接触、所领受,因而造作了种种善恶业,导致众生在三界当中,一直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89集我与无我(二)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