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切有情众生之真心,皆是常住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境界中,从来本是清净心,不须吾人去加以清洗;只有祂所含藏的我们七识心种子,方是染污者;此七识心现行时,即成染污心。真心第八识与七识同时同处而运行,七识心于贪染境界中起染污心行时,真心虽配合运作,却从来不于六尘万法中起任何贪染心行;根本不须依星云所说之谬见而行:“你要洗,洗一洗、清净 三摩地

2018-07-20

”其实唯识学之修习,基本要件为亲证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及亲证第七识末那----意根,亲证此二识已,方有能力修习;如是亲证之人,于修习唯识学之过程中,方能将唯识学所说之一切法,实地加以观行与印证。若是未曾证得第七识、第八识之人学之,便如星云所说一般:唯能分析及知解,不能实地观行及验证。由于唯能分析及知解,不能实地观行故,往往错解唯识学之真实意 三摩地

2018-07-20

只如尔星云法师----佛光禅师----始终不肯求证第八识如来藏,始终教诸徒众认取觉知心----第六意识,作为亲证真如佛性,何曾能知归宗禅师之心行?总以取信于印顺法师唯有六识心王之邪见,不肯承认确有第七识与第八识,不肯承认确有第八识如来藏,不肯承认阿赖耶识实有,不肯承认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一直遵循印顺否定如来藏之邪说,是故不肯回归临济义玄禅师之宗门正理,不肯脚踏 三摩地

2018-07-20

教中云: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虽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但转其名,而不转其体也。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曰:学人近往洪州 admin

2018-07-19

七识住为种。八邪道为种。九恼为种。十恶为种。是为佛种。曰何谓也。文殊师利言。夫虚无无数不能出现住发无上正真道意。在尘劳事未见谛者。乃能发斯大道意耳。譬如族姓子。高原陆土不生青莲芙蓉蘅华。卑湿污田乃生此华。如是不从虚无无数出生佛法。尘劳之中乃得众生而起道意。以有道意则生佛法。从自见身积若须弥。乃能兼见而起道意故生佛法。依如是要。可知一切尘劳之畴为如来 admin

2018-07-19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尔时大慧菩 三摩地

2018-07-19

云何离意识非七识。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缘故。七识不生。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著。思惟因缘生。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著心聚生。展转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现境界风吹。若生若灭亦如是。是故意识灭。七识亦灭。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不涅盘性所作及与相妄想尔焰识此灭我涅盘彼因彼攀缘意趣等成身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 三摩地

2018-07-19

自心现量七识身。以三解脱无漏恶想。究竟断彼七种识佛。名为恶心出佛身血。若男子女人行此无间者。名五无间事。亦名无间业。复次大慧。有外无间。今当演说。汝及余菩萨摩诃萨闻是义已。于未来世不堕愚疑。云何五无间。谓先所说无间。若行此者。于三解脱一一不得无间等法。除此法已。余化神力。现无间等。谓声闻化神力。菩萨化神力。如来化神力。为余作无间罪者。除疑悔过。为劝 三摩地

2018-07-19

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七识流转不灭。 三摩地

2018-07-19

七识末那识,能去执持世间一切影事,令人烦恼,不得自由自在,皆是第七识。到第八识,亦谓之阿赖那识,亦谓之含藏识,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这僧知教意,故将来问赵州道:“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初生孩儿,虽具六识眼能见耳能闻,然未曾分别六尘,好恶长短,是非得失,他恁么时总不知。学道之人要复如婴孩,荣辱功名,逆情顺境,都动他不得,眼见色与盲等,耳闻 三摩地

2018-07-19

添空一识名为七识。识不可得名第八识。亦名八王子。亦名八解脱。亦名八丈夫。总有四八三十二相。此是果相因智报德。亦名八识。七八二识不相离。故来为先锋。去为殿后。以至追思过去。攀缘见在。念虑未来。三细六粗五意六染七识。分彼分此分是分非。八阿赖耶识。名为白净。本无瑕玷。无佛无众生。无尔亦无我。古德云。赖耶白净本无愚。三细分时有六粗(三细六粗说。见后宗门杂录 三摩地

2018-07-19

是第七识境。根身种子器界。是藏识境。然此八识。离如来藏。无别自体。以众生不知故。执为八识之名。诸佛证得之故。能成四智之用。若昧之则八识起执藏之号。七识得染污之名。六识起遍计之情。五识徇根尘之相。若了知赖耶。成圆镜之体。持功德之门。末那为平等之源。一自它之性。第六起观察之妙。转正法之轮。五识兴所作之功。垂应化之迹。斯则一心匪动。识智自分。不转其体。但 三摩地

2018-07-19

例如:无色界天境界,必须有意识安住其境,方有无色界天境界现前,方有无色界有情;然意识于此四天已极微细,名为意识细心,乃至非非想天意识名为极细心,要皆不离第七识意根。若离第七识意根,意识不得现起,意识要依意根触无色界天境界法尘、而后能起故,以意根为根故。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业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拙著《真实如来 三摩地

2018-07-19

相对于被接触(被看见)的色法等相分,十八界法中剩下的七个法,也就是意根及识阴六识,都是能觉知这些相分的心,就称为见分,因为这七识心都是能见者。以上是从最简单的二分所作的说明。在这当中,见分又可以再细分为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当见分再细分为三分的时候,就与相分合称为“四分”,而不是只有二分了。七识心见分,简单的区分为三分,也就是见分、自证 三摩地

2018-07-19

证得如来藏以后来现观,你就能看到犹如摩尼宝珠一般的如来藏,不但能映现出万法,而且也常常出生六识而显现出能见之性、能闻之性„„乃至能觉、能知之性等六种神奇作用;这六种性用虽然是缘起而性空的,若是将这六种神用转而依止及归属于常住的如来藏以后,成为如来藏的一部分了,也就成为常住而不空的法性了;然后再来反观这一颗如来藏宝珠的时候,却又看到祂如同摩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