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由此可以证明:佛次第为佛弟子们说法,所以才会施设三转法轮来隐说及明说空性心等内涵,让佛弟子们依据自己的种性、自己的根器、自己的因缘等等修行,最后得以成就三乘菩提,乃至得以成就唯一的佛菩提。同样的道理,佛在《心经》中为菩萨们开示色法之虚妄我与空性心之真实我两者体性是不一样的,可是色法本来就是空性心的局部体性,不能离开空性心而有色法存在。所以佛才会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07集《心经》到底在说什么?(二)>游正光老师 (原标题:《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上面分析可知,三乘菩提有共与不共,共同的部分就是解脱德,不共的部分就是法身德及般若德。这不共的功德当然不是二乘人所行的智慧境界,所以当菩萨在说法时,二乘人当然没有开口的机会;如果二乘人想要强出头,菩萨就借着这样的因缘来宣说胜妙的法,不仅让二乘人改变自利的心态,可以回小向大发菩提心,因而转进佛菩提修行,而且还可以如经中开示,让许多有缘的众生证得二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智慧可言,有智慧的是真心所生的七转识当中的意识,能够很详细地分别诸法,使得三乘行者变成很有智慧。譬如声闻透过意识来观察蕴处界虚妄,知道蕴处界无有一法是真实,使得意识不再以自己为真实我,因而断了三缚结成初果,乃至断了五上分结成为四果的阿罗汉。这都是意识心观察蕴处界没有真实我的结果,使得意识变成很有智慧,因此于舍寿时,运用自己的智慧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个谈的就是五阴,先解释什么是五阴?为什么五阴能遮盖众生的真如实相?五阴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是虚妄的?三乘菩提所说的五阴有什么差别等等。待五阴的种种内涵一一解说完毕,接着再谈十八界,什么是十八界?十八界的内涵是什么?它们生起的次第是什么?它们究竟是从哪里出生?为什么它们是虚妄的?谈完十八界后,于是再讲解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一直到最后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佛法都说无我,然而无我的真实义往往被错会了。认为佛法讲无我,就是讲缘起性空、一切法空,因为空所以无我;如果听到了有人说有不空的如来藏,便会诬蔑这个人是同于梵我、神我的外道,诽谤这个人所说的法义不是佛法,说这个人所弘传的甚深微妙是不符合原始佛教的。然而原始佛教的四阿含诸经中,固然说无我法,可是又处处说我;把这个我有时候说为涅槃的本际,或者说为诸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因此故,凡是不信受佛法经教所说第八识法义,而信受唯有意识存在的人,就永远无法实证第八识,都无法实证三乘菩提。佛经摘抄大慧,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复次大慧!依如来藏,故有世间涅槃苦乐之因,而诸凡夫不觉不知,而堕于空,虚妄颠倒。--------《入楞伽经》卷第八 (原标题:八个奇妙的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04集咒陀罗尼--众生欲求历史演进>叶正纬老师 (原标题:怎样持诵〈正觉总持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第068集心的自性>卢正娴老师 (原标题:世间法全部都是心的自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无想定,敬请继续学习蔡正礼老师主讲的<入门起信一第036集三种无想定>)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第035集观一切妄念无相>蔡正礼老师 (原标题:观一切妄念无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那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也就是断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解脱果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证的佛法,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声闻、缘觉因为解脱智慧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大乘行者是先证得如来藏真心,依般若智慧修正佛菩提道,获得究竟解脱。解脱道的行者们想要实证无我,断除一念无明,主要的就是断除身见、我见、我执,即从观五蕴皆空断除轮回生死的根本;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注9、变易生死:意谓三乘圣者已断见思惑而了分段生死,但随证量不同而有不同存在状态故曰变易生死。只有佛地才能了断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注10、无住处涅磐:不住于生死,也不住于涅槃,成佛。注11、七转识:依阿赖耶识而生灭转变的七识,八识中的前七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统称七转识或转心。注12、色法:指一切有形有相之物质,包括有情的肉体色身及五识所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75-76集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三)》杨正旭老师 (原标题:《金刚经》在说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不证此定,亦未得三乘见道者,虽具得四禅八定,仍名异生凡夫,暂伏三界惑而不出三界,不离轮回;若已先得四禅八定之定力,则其三界惑已全降伏,但唯见道,即可立出三界轮回,随时随处可入涅槃。无想定者,谓佛子证四禅已,未断色界天身之执着而欲取涅槃,便于四禅定中作涅槃想,以定中之想为出离三界之障,遂灭除心中无语言之想,以此而入无想定,以无想定境界作为涅槃;以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第013-015集》林正仁老师主讲 (原标题:唯识五位百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五十一心所法之色法十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五十一心所法之随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五十一心所法之不定心所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心不相应法)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