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在这里用比喻的方法批评了依语不依义的做法,告诫菩萨,关键是如来藏的义,即无分别相无我等特征,而如来藏的各种名字都是佛为了解释如来藏的含义而设施的方便,不应该执着于这些名相。例如我,佛看到有愚夫害怕没有我,所以说如来藏是我,但不要看到佛和外道都说我这个名相,就将佛说的我和外道的我等同起来,说如来藏是外道我,而事实上,如来藏的含义完全不同于外道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善男子!了知法性故名为佛。法性二种:一者总相,二者别相。声闻之人,总相知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同知总相,不从闻故,名辟支佛,不名为佛。如来世尊,总相、别相一切觉了,不依闻思,无师独悟,从修而得,故名为佛。善男子!如来世尊,缘智具足;声闻、缘觉,虽知四谛,缘智不具,以是义故,不得名佛;如来世尊,缘智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归佛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自在天等;若归法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典籍;若归僧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邪众;汝能如是至心归依于三宝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优婆塞戒极为甚难。若人归依于三宝者,是人则为施诸众生无怖畏已。若人能施无怖畏者,是人则得优婆塞戒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能如是施诸众生无怖畏不?’若言能者,复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不依于三宝受戒,是名世戒;是戒不坚,如彩色无胶,是故我先归依三宝,然后受戒。若终身受,若一日一夜,所谓优婆塞戒、八戒斋法。夫世戒者不能破坏先诸恶业,受三归戒则能坏之;虽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势故。俱有二人同共作罪:一者受戒、二不受戒;已受戒者犯则罪重,不受戒者犯则罪轻。何以故?毁佛语故。罪有二种:一者性重、二者遮重。是二种罪,复有轻重。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其修止者,住寂静处结加趺坐,端身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虚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分别想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不生不灭皆无相故。前心依境,次舍于境,后念依心复舍于心。以心驰外境,摄住内心;后复起心不取心相,以离真如不可得故。行住坐卧于一切时,如是修行恒不断绝,渐次得入真如三昧,究竟折伏一切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若心怀疑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空无所得法无疑无悔,深入通达,不依一切我见、人见。舍利弗,我说此人名为得清净梵行。舍利弗,若有比丘,成就如是无所得忍,虽现未得无余涅槃,我记是人,弥勒佛时当在初会。时弥勒佛欢喜三唱:‘是人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成就无所得忍。’舍利弗,若在家出家成就此忍,我记是人必得涅槃。“舍利弗,若有人受如是教已,闻空无所得法即时惊畏,是人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依止奢摩他毗婆舍那。世尊。何者是依止法。何者是不依止法。佛言。弥勒。如所闻法随顺法相。弥勒。是名依止法奢摩他毗婆舍那。弥勒。离所闻法思惟取法。依他教观奢摩他毗婆舍那义。所谓观彼诸相青黄赤白臭烂。一切有行无常苦。一切法无我。一切法寂静。一切法涅槃。如是等奢摩他毗婆舍那。弥勒。是名不依止法奢摩他毗婆舍那。应知弥勒。所谓依止法奢摩他毗婆舍那。而我为彼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依止三昧禅波罗蜜。善练诸业所作善三昧禅波罗蜜。观菩萨藏无量三昧禅波罗蜜。观世自在。是名禅波罗蜜七种清净应知。观世自在。般若波罗蜜有七种清净。何等为七。所谓离有无谤中道般若。依般若力如实能知三解脱义。谓空无相无愿。如实能知三种分别他力第一义谛。如实能知三种名相生相第一义相自体。如实能知世谛五明处。如实能知第一义谛。于七种真如不分别不戏论。一味多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说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先所受所思法相。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毗钵舍那。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诸菩萨不待所受所思法相。但依于他教诫教授。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毗钵舍那。谓观青瘀及脓烂等。或一切行皆是无常。或诸行苦。或一切法皆无有我。或复涅槃毕竟寂静。如是等类奢摩他毗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非依非不依。非四大非不四大。非因非不因。非众生非不众生。非沙门非婆罗门。是师子大师子。非身非不身。不可宣说。除一法相不可算数。般涅槃时不般涅槃。如来法身皆悉成就如是无量微妙功德。迦叶。唯有如来乃知是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迦叶。如是功德成如来身。非是杂食所长养身。迦叶。如来真身功德如是。云何复得诸疾患苦。危脆不坚如坏器乎。迦叶。如来所以示病苦者。为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今不依是四种人。何以故。如《瞿师罗经》中。佛为瞿师罗说。若天魔梵。为欲破坏。变为佛像。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光一寻。面部圆满犹月盛明。眉间毫相白踰珂雪。如是庄严来向汝者。汝当捡校定其虚实。既觉知已应当降伏。世尊。魔等尚能变作佛身。况当不能作罗汉等四种之身。坐卧空中。左胁出水右胁出火。身出烟炎犹如火聚。以是因缘。我于是中心不生信。或有所说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在现象界上,生与死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必须依于本来自在的真心如来藏,才有生与死的现象可言;如果不依于本来自在的真心如来藏,根本不会有生与死的现象出现。这告诉大众一件事:因为如来藏没有生死,所以才会有你、我五阴身生死的现象出现。这是因为有真心如来藏藉缘出生有情的蕴处界以及众生所了知的万法出现,所以死了以后,今世的蕴处界以及所了知的万法不见了,由真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真心如来藏为三界万法之缘,根本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原本不生不灭;妄心七转识的见闻觉知性缘于如来藏来而生,所以妄心依附真心来说也是永远不会完全断灭的,除非入了无余涅磐末那识自我灭掉,不再出生未来世的十八界法;如若不依空性如来藏而说七转识妄心即为有生有灭之法。所以不生不灭皆依中道而说。不垢不净,如来藏自性清净无染,本无贪、嗔、痴之心行,远离分别,本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应遵佛之告诫“依义不依语”,否则即会引生诸多过失。复次,末那识缘于第八识见分之理,亦非法宣师所能知之。今者法宣师缘于数年前平实导师特别加恩而容其参加禅三,得以悟证如来藏,不曾悟后受学总相智、别相智以及种智,数年以来不曾言谢,如今反受蛊惑,妄谤本会正法为非,岂仅是不知感恩图报之人;并企图以极粗浅之总相智能,妄评本会胜妙之法,如今遭逢法义辨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何以故?一切文字名为戏论,而佛如来不住戏论,不依不说。文殊师利!一切言语本非言语,是故佛说一切诸法不可说也。何以故?诸佛如来非彼言语而得名故。」问言:「梵天!诸佛如来云何得名?」梵天答言:「诸佛如来非色非相非法得名。」问言:「梵天!诸佛如来可离色法而得名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何以故?以色身如,及法体如,彼二如法非一非异,诸佛如来如是得名,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见,有法——第八识如来藏法身能不依赖任何因缘而能存在——自在,不是缘起法。亦有经论谓“若见缘起,即是见佛”。这里所说的缘起是指赖耶缘起,以第八识阿赖耶识是三界一切法的根本,三界一切法皆以第八识阿赖耶识为根本因才得以出生、存在、消亡,若证悟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即是见“佛”——见到无形无相的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见,有法——第八识如来藏法身能不依赖任何因缘而能存在——自在,不是缘起法。亦有经论谓若见缘起,即是见佛。这里所说的缘起是指赖耶缘起,以第八识阿赖耶识是三界一切法的根本,三界一切法皆以第八识阿赖耶识为根本因才得以出生、存在、消亡,若证悟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即是见佛——见到无形无相的自性佛、法身佛。缘起性空的内涵是可以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告诉我们说要符合什么?符合四依法当中的,其中有一个叫做什么呢?叫做依法不依人,佛告诉我们要依法不依人,就是说我们所相信的,要依据那个法的内涵,如理不如理?符合事实不符合事实?而去做一个信心信力或者信受的接受,所以这是第二个阶段。很多人会落入这个无明的误会里面,就是落入仰信。当然我们对佛也有仰信,可是我们还要进一步,进入第三种信。第三种信是什么信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真正信位菩萨满足,无论多么艰深般若义理,还是乐意修学!如是秉尊佛旨,依佛所说,依法不依人!信是如是善知识,信是如是菩萨僧,信是如是菩萨所说如来!3.应当不远千里咨询大善知识:今日诸佛菩萨不得亲见,然圣平实菩萨摩诃萨仍然说法,书籍问世,即使是千里之遥,仍然有方便可以请到书籍,乃至阅读,所以不应当懈怠,惰于求法。即使心中谨慎,不敢确定,也应当请书恭敬修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