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佛陀的教导,比方说里面还有所谓的“四不依”,也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这个是四不依的内容。那“门”的部分呢?我们说门就是所谓的分类的意思。所以,如果我们说“教门”或是“法门”的时候,我们指的就是佛陀的所有教导,也就是一般所俗称的“佛法”。如果讲到&ldq | admin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法相唯识宗如果不依止着证悟自心藏识的般若为本的话,那一定会落入了“学问僧”,一定会落入了学问的思惟,一定会落入佛学研究的思惟,因为不是真正的实证的佛法。学术的思惟与实证的佛法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实证的佛法是可以亲证的,是可以亲自证验的;而学术的佛学其实仅止于能够意识思惟,去思惟推论,那这个东西完全不是亲证的。但是唯识宗—&mdas | admin 2018-07-22 |
![]() |
就问诸比丘:“您们怎么不依法敲击寺院的钟来报时呢?”答言:“长老您从远地来,有所不知也。本国有一位出家外道善能论议,宣令全国诸佛门弟子众,若其不能与他论议者,不得公然敲击寺钟而受人供养,是故不敢打钟。”长老胁说:“您们尽管去打,外道来了,由我来应付。”诸资深比丘深奇其言,怀疑长老是否真有此能耐,经开会讨论一番后,还是决 | admin 2018-07-22 |
![]() |
首先是光的波长值,借用哲学家们熟悉的语言,这是第一类性质,这类性质还有如物体的广延性等,是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它既不依赖于观察者,也不依赖它物,也就是说,它是无对而自行确立的。我们把这些第一性质又称为因。其次,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作,如眼睛正好睁开,没有色盲,往正确方向看,以及眼与光源之间无障碍物,等等。我们把这些条件称为关系参量,又称为缘。这些因缘聚合产生了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告诉我们说要符合什么?符合四依法当中的,其中有一个叫做什么呢?叫做依法不依人,佛告诉我们要依法不依人,就是说我们所相信的,要依据那个法的内涵,如理不如理?符合事实不符合事实?而去做一个信心信力或者信受的接受,所以这是第二个阶段。很多人会落入这个无明的误会里面,就是落入仰信。当然我们对佛也有仰信,可是我们还要进一步,进入第三种信。第三种信是什么信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就要跟各位提到是,我们希望大家以智慧为先,以智慧为先,依法不依人。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就要跟各位提到是,我们希望大家以智慧为先,以智慧为先,依法不依人。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心如来藏为三界万法之缘,根本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原本不生不灭;妄心七转识的见闻觉知性缘于如来藏来而生,所以妄心依附真心来说也是永远不会完全断灭的,除非入了无余涅磐末那识自我灭掉,不再出生未来世的十八界法;如若不依空性如来藏而说七转识妄心即为有生有灭之法。所以不生不灭皆依中道而说。不垢不净,如来藏自性清净无染,本无贪、嗔、痴之心行,远离分别,本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假使如中观应成派之宗喀巴等人,说无有阿赖耶识,则这整个过程不就停掉了吗?连五尘都不可能生起了,哪里还有眼见色尘生想、耳听声尘生想……意触法尘生想?乃至他努力修习的双身法或自身的乐空双运之淫触相分,都不可能生起了,还能有他一生努力修习的乐空双运法存在吗?所以说,不依阿赖耶识而说一切法,都是妄想;可悲的是宗喀巴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就更别说他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阐提人,不信因果,不信有恶趣果报,不信有前后世,不依止善知识,不听佛教戒,不作忏悔;如此之人,连佛也无法救治,一定堕阿鼻狱。阿阇世王杀父重罪,本应堕无间狱,但因能知前非且深切自责,并亲自到佛的精舍,在佛前作发露忏悔,并发菩提心,结果重罪轻受。回头来说,在之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随学者,对《广论》修学次第,涉入还不很深,尚不知其次第之颠倒;且未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缘觉菩提之证得,或有因思而证,或有因修观行而证者,要皆不依闻听法音而入,是故异于声闻菩提。虽其所思所观不异声闻菩提之蕴处界空、无常、苦、无我、缘起性空、九因缘乃至十二因缘,然偏于因缘观者多;复次,彼人不由他教,自思自观而自觉证,其慧大多深利于声闻行者(此是一般而言,然非绝对);亦因其观行多分与十二因缘相应,故慧深利于一般声闻无学。(摘录自平实导师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空性;其体本来自己已在,不依他法而有,心体自身不生不灭,体恒常住,性如金刚,过去不曾断灭,未来也将永远存在,真实不虚,故说离无常过。离于我过就是说,如来藏的自身虽然能够变现我们的色身和七转识,使得我们具备见性、闻性、觉性、知性及处处作主性;但是如来藏自身从来都不返观祂自己的存在,不起六尘中的证自证分,不觉得有自我存在,完全无我性,离于六尘的见闻觉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缘觉菩提之证得,要皆不依听闻法音而入,是故异于声闻菩提。虽然辟支佛知道有阿赖耶识,但找不到它。所以缘觉所思所观不异声闻菩提之蕴处界空、无常、苦、无我、缘起性空、十二因缘,然偏于因缘观者多。十二因缘观比起四圣谛、四念处观要来得深细,并且缘觉不由他人教导,自思自观而自觉证,故其智慧大多深利于声闻行者。第二章解脱道的证果解脱道的声闻、缘觉经以上的修证,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圆满证得时,就称为道种智,属于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而这三德,如果不依如来藏,就没有三德可以实证了!这已经在刚才说明过了。如果不是有法身如来藏,那您如何能证得如来藏而有法身德呢?因为连法身都不存在了,而五阴十八界又是虚妄法,是会坏灭的,那么这一世死后,下一世的五阴十八界又要从哪里生出来?当然,生灭法一定要依靠不生灭法才能存在啊!这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现象界上,生与死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必须依于本来自在的真心如来藏,才有生与死的现象可言;如果不依于本来自在的真心如来藏,根本不会有生与死的现象出现。这告诉大众一件事:因为如来藏没有生死,所以才会有你、我五阴身生死的现象出现。这是因为有真心如来藏藉缘出生有情的蕴处界以及众生所了知万法出现,所以死了以后,今世的蕴处界以及所了知的万法不见了,由真心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在涅盘前,曾叮嘱了“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这么说,就是为了防止后世弟子抓住佛应机说法时的一两句话断章取义。佛陀都如此,更何况祖师呢!印光法师的做法是应当时特殊的机缘。而当今佛法的情况呢,是非常混乱,大量非佛法的东西打着“佛法”的旗号瞒天过海,搅乱人心。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令初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施设白月、黑月各有三斋,一个月中总共有六个斋日,但佛法中却不依外道所说的礼拜上下等六个方位的观念来施设六斋,而是以六度及八种戒法来施设六斋。“就好像一个蚊帐,因为有帐窗和帐勒的关系,才不会散落到床面上来,才能成就蚊帐的作用。”蚊帐收起来时不是有一个挂起来的地方吗?那个挂起来的地方就叫做帐勒,从帐勒绑住房顶,蚊帐就不会掉下来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使以藏密而论,虽然自身不行淫欲,然而对此,从不依照斥之,几十年前,就出书籍无有褒贬,令从学之人,以为「双修」是,如是为藏密开说,如此或多或少,影响了当代的大师们,以为这个藏密还是,因此大师们亲近攀附藏密,南师如何卸责?其对于开悟知见,又是付之阙如,大小乘见解又不知晓,虽然有人以为应该详加介绍,不必破斥为先,可是南师如同盲人,不可与语,不必怪一二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缘觉菩提缘觉的证果次第,大致要经历《大乘同性经》卷下记载的缘觉十地:一者昔行具足地,是指辟支佛于过去之四生乃至百劫等修积福德资粮之位;二者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即不依师教而自觉十二因缘理之位;三者觉了四圣谛地,即觉了声闻四圣谛理之位;四者甚深利智地,即起深智之位;五者八圣道地,即修八正道之位;六者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即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之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的功德乃是佛法当中独有,却不是重男轻女;不分男女,全部平等,全依功德的实证而论,不依男女的表相而论。所以从解脱道三果的实证来看,都没有重男轻女的情形。另外我们再来看,四果是不是如此呢?四果阿罗汉的实证,乃是断除我见我执,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经典上说: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样的阿罗汉,不管是慧解脱的阿罗汉,还是俱解脱的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