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在《杂阿含经》卷9佛陀开示:【若比丘!眼识于色,不爱乐染着;不爱乐染着者,不依于识。不触、不着、不取故,此诸比丘得见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识法,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9)以上所举阿含经的经文,都是这样的意思,一定是不再贪爱六识自己了,对六根、六尘、六识的自己都没有贪爱与执着,才能实证无余涅槃,这样的人才是断除了我执的慧解脱人,正是二 admin

2020-02-21

所谓的哑羊僧,是指不知所犯的罪轻重、大小,不知道要发露忏悔,也不依止、亲近及供养真善知识的出家人。所谓的无惭愧僧,乃是毁犯一切禁戒,无有惭愧,不见、不畏因果恐怖,贪著名闻利养、喜好男女的淫乐以及毁谤正法的出家人。像这样的出家人,在佛门不是没有,譬如有人主张:“离念灵知的意识心是常住法,也就是要保持一念不生的状态,能够这样就是明心见性了。” admin

2020-02-21

《成唯识论》卷4)所谓:凡夫住于有漏食,圣者悉依无漏食,有漏无漏诸圣凡,一切无不依食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5)释迦世尊更在《楞严经》中对阿难尊者开示: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8)就是说,有段食、触 admin

2020-02-21

许多人都知道要护持僧宝,但是佛陀明白的交代过:怎么样的修行人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如果这一件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弄清楚,那就很容易堕入表相崇拜之中,便成了依人不依法了;这样子想要真正地研读这一本《起信论讲记》,也会有所阻碍。在《阿含经》中世尊一再地交代,唯有证得四沙门果的人,加上即将证得四沙门果的四向位,也就是只有四双八辈之人,才是如来门下的贤圣弟子,成 admin

2020-02-20

〔编案:这也是依义不依语的道理〕 ------正觉电子报第137期------《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03集菩萨妙陀罗尼>叶正纬老师 admin

2020-02-19

外道只是说,因为跟真实的佛法做一个区隔,而说这个叫做外道,所以在这一个所说的这个宗旨的立基当中,我们就清楚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来依循佛的开示,来如实履践它,能够成就行菩萨道的,圆满完成成佛之道,那我们就是在内道当中行菩萨道,就是依循佛法的真实正理,而行成佛之道,最后圆满成就究竟的佛道,这就是在内道中,如果违背了佛所开示的,不在于这个当中,那就是外道 admin

2020-02-19

 地狱众生都是以识种为食而生存着,都不依靠物质色法而来保持其果报身、业报身。当地狱众生的恶业果报还没有偿尽的时候,共业众生的地狱业报都是依附于原有的世界而存在的;就像是无色界众生虽然没有形色,也还是依附于原有的欲界、色界的世界而存在着。当这个世界所有众生的业报已经尽了,地狱就毁坏而不存在了;纵使他们的业报尙未报尽,可是这个世界有情因为世界毁坏而 admin

2020-02-19

因为有人过去会误会经文当中“童女”跟“童子”的意思,把它误会成说童子、童女是尚未成年的男女众;或是现代后人也有人把童女,把它误解成是姓氏,那么这样的作法,都是在特意曲解说这个地方的“迦叶”并不是个大乘菩萨,是个声闻比丘;实际上经文当中如果谈到童女、童子,是在讲依止童贞行跟菩萨戒而现在家相的大乘出家菩萨,在人间弘扬第八识 admin

2020-02-19

事实上,像上师传承这种假造的说法,是完全经不起检验的,也是违背了佛陀开示的“依法不依人”等四依法的。我们去检验这些所谓上师的说法,绝大部分都是违反佛教三宝的开示的,更明确的显示,所谓的上师其实根本连清净的表相福田僧都谈不上,根本就不属于三宝中的僧宝,也因此他们才需要另外再立一个“上师宝”。所以,像这种头上安头、毫无必要的作法,只 admin

2020-02-19

然而这个入胎识无形无相,假如入胎识不依靠名(受想行识等四阴)或名色五阴作为所缘,祂就不会在三界中显现及运作,而单独存在于无余涅槃中,所以佛在大乘经中如此开示:定性阿罗汉灭尽诸法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就算以诸佛究竟的大智慧及大威德力,也不可能再找得到这个阿罗汉的入胎识了;因为祂无形无色,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他的如来藏不再显现任何的界(功能性)了,所 admin

2020-02-18

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著无言说;才住在无言说处,则被默照邪禅幻惑矣!前所云毒蛇猛虎尚可回避,心意识难防,便是这个道理也。16.《《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26〈答陈少卿〉》:近年以来有一种邪师,说默照禅,教人十二时中事事莫管,休去、歇去云不得做声,恐落今时。往往士大夫,为聪明利根所使者,多是厌恶闹处,乍被邪师辈指令静坐,却见省力;便以为是,更不求妙悟,只以 admin

2020-02-18

所以在现象界上,生与死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必须依于本来自在的真心如来藏,才有生与死的现象可言;如果不依于本来自在的真心如来藏,根本不会有生与死的现象出现。这告诉大众一件事:因为如来藏没有生死,所以才会有你、我五阴身生死的现象出现。这是因为有真心如来藏藉缘出生有情的蕴处界以及众生所了知的万法出现,所以死了以后,今世的蕴处界以及所了知的万法不见了,由真心 admin

2020-02-18

在经中佛陀经常教导佛弟子们要依义不依语,也就是要依于这个法无能说所说的义理,而不是要依于这个语言,这个语言本身在指向那个义理,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法身界祂离语言文字,虽然不能用文字将祂显示出来,但是实证法身如来藏的佛菩萨,却可以用文字将祂的法相描述出来,让菩萨建立正知见,并在亲证以后随着知见而观察验证,那么这样的正知见就非常重要了!也就是这正知 admin

2020-02-18

至于二禅等至位以上,乃至无色界四空天之定中,及睡梦中独头意识,因不触外五尘,纯由意根缘藏识相分,意识于中起了别之内相分亦是法尘,属定境法尘及梦中法尘,是不依于五尘相分性境上所起之法尘亦称独影境,纯为见分所变生之法尘境。如意识之忆往前尘,展望未来,思惟推敲亦复如是,是故独影唯从见。乃至于五无心位中----睡眠无梦(眠熟)、无想定、灭尽定、正死位、闷绝中意 admin

2020-02-18

所以在经典里面也常常有叙述到佛陀的本生,就是示现了种种的身相来度化一切有情,所以这个才是真正的大乘----修学大乘要实证第一义谛的一个重要的因缘;也就是他不能有错误的见解,对于什么是大乘菩萨僧真正的外观,他能够正确的了知,他能够依法不依人。所以依法不依人也是这个意思,也就是不要看表相,而是要看这个人所实证的实质,这样子才是有因缘能够受学第一义谛。如果有 admin

2020-02-18

大众要依止佛陀开示的四不依的法理来作简择,那就是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来作简择分别。尤其当依这个法师所说的法教,来判别说他所说是否符合佛说三乘菩提法教;而不是依止此法师是否有大名声、大道场,有广大徒众来作真假善知识的分别。第二个层面,说也要依照佛陀经教的开示来简择善知识。如佛陀在《佛说华手经》开示如何才堪任为真善 admin

2020-02-18

我们就要跟各位提到是,我们希望大家以智慧为先,以智慧为先,依法不依人。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 admin

2020-02-18

许多人都知道要护持僧宝,但是佛陀明白的交代过:怎么样的修行人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如果这一件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弄清楚,那就很容易堕入表相崇拜之中,便成了依人不依法了;这样子想要真正地研读这一本《起信论讲记》,也会有所阻碍。在《阿含经》中世尊一再地交代,唯有证得四沙门果的人,加上即将证得四沙门果的四向位,也就是只有四双八辈之人,才是如来门下的贤圣弟子,成 admin

2020-02-18

四者:是菩萨种性,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广求菩萨福德、智慧资粮,为求证悟实相,此等皆已得佛法之骨。五者:已证悟真实本心,转依真如、无所得、无所求,发愿生生世世上求下化,自利利他,此等是真佛子,已得佛法之髓。如果您认为您是一位佛弟子,底下提供51个拣择、问难,看您是否具有正知正见乃至真觉正觉:1.什么叫念佛、忆佛、有相念佛 admin

2020-02-18

那你又在如来藏中存活,既然我的五阴都在如来藏里面变化,哪有来去!所以在中道里面讲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不依如来藏来说,这个不生亦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都绝对没有办法讲得通。缘起性空是没办法解释这一段的,所以才有人讲,“空是在讲性空唯名”,因为没有这个东西,世间法上找不到这个东西,它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性空唯名就是说,它只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