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他若是执着于声闻身分(出家身分),而不依佛菩提道的法义修证为依止,就只能随从三贤位及凡夫位中的那六位出家菩萨修学到浅显的法义,而无法获得其余四十六位在家菩萨的胜妙法义了。正因为善财大士没有声闻身分的执着,所以只要是有证得大乘法的菩萨们,都愿意拜为老师而登门修学之,才能迅速的成就等觉大士的修证,这就很清楚的为我们举示菩萨种姓的根性了:只以佛菩提的证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八者、观察修学者是否依法不依人。对误导佛子的出家、在家人,是否存有乡愿心态?是否存有僧衣崇拜心态?若学人明知某大师所说法是误导众生(如藏密外道法、印顺法师的断见论、常见论、无因论等),自己无能力破斥,也不乐见善知识出面破斥。或有人不仅不愿护持正法,乃至出面加以劝阻抵制,不愿善知识救护佛子回向正道,当知此人是依人而不依法,当知此人对众生无慈悲,当知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是证悟之人,所悟必定完全同于佛说;若是所悟不依佛智、异于经中佛所说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者,皆属错悟之人;若所悟之如来藏不是佛所说的阿赖耶识心体者,皆是错悟之人;所悟必定不是真心如来藏故,必堕意识心之种种变相中,或同堕意根与意识之综合心相中,当知皆是错会宗门正法之凡夫见解。復次不只禪宗諸師如是言,乃至玄奘菩薩於成唯識論中更明白的開示見道是證解阿賴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不然,十方世界来来去去,菩萨不依佛座而住的,佛交代他:“你下辈子到某处去。”虽然离佛那么远,好几个世界以外,菩萨也无所谓;等到舍报时,他知道佛又会交代他领受任务,于是他又去受生了;他不必一天到晚跟着佛,这就是菩萨。可是声闻,如果佛不在,阿罗汉就想得要死:“现在佛在那边不晓得怎么样?舍卫城离鹿野苑这么远。”他就想啊!菩萨却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应该按照佛陀的教诲: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一念之差,万劫不复。好事坏事,无量劫的因果报应,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意识所造成的。(原标题:大乘如来藏是释迦佛弘传的祖师心印法:明心、见性、解牢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就问诸比丘:“您们怎么不依法敲击寺院的钟来报时呢?”答言:“长老您从远地来,有所不知也。本国有一位出家外道善能论议,宣令全国诸佛门弟子众,若其不能与他论议者,不得公然敲击寺钟而受人供养,是故不敢打钟。”长老胁说:“您们尽管去打,外道来了,由我来应付。”诸资深比丘深奇其言,怀疑长老是否真有此能耐,经开会讨论一番后,还是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圆满证得时,就称为道种智,属于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而这三德,如果不依如来藏,就没有三德可以实证了!这已经在刚才说明过了。如果不是有法身如来藏,那您如何能证得如来藏而有法身德呢?因为连法身都不存在了,而五阴十八界又是虚妄法,是会坏灭的,那么这一世死后,下一世的五阴十八界又要从哪里生出来?当然,生灭法一定要依靠不生灭法才能存在啊!这就 | admin 2018-07-21 |
![]() |
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从思惟已少分觉故名辟支佛,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正法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凡夫及与二乘定性无学众人皆不能知,闻之茫然,不知何趣。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菩萨六度,由布施植福乃至真心般若智慧,离五阴十八界六入而说真心般若,说解脱七转识之阿赖耶解脱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从思惟已少分觉故名辟支佛,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凡夫及与二乘定性无学众人皆不能知,闻之茫然,不知何趣。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菩萨六度,由布施植福乃至真心般若智慧,离五阴十八界六入而说真心般若,说解脱七转识之阿赖耶解脱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证得时,就称为道种智,属于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而这三德,如果不依如来藏,就没有三德可以实证了!这已经在刚才说明过了。如果不是有法身如来藏,那您如何能证得如来藏而有法身德呢?因为连法身都不存在了,而五阴十八界又是虚妄法,是会坏灭的,那么这一世死后,下一世的五阴十八界又要从哪里生出来?当然,生灭法一定要依靠不生灭法才能存在啊!这就是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从思惟已少分觉故名辟支佛,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中间将近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学,可是这种种地修学无不依靠最初亲证如来藏所得的人无我而为基础。那么,要先明白大小乘的差别,才能够进一步去说:佛法是汇归于一佛乘。------《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1集什么叫做大乘和小乘?>正钧老师主讲 (原标题:缘觉乘者没有办法触及法界的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人不依别教唯识五位,修学真实唯识、虚妄唯识二门满足者,不能成就究竟佛道;此二门则以真实唯识门之如来藏心为根本。大乘宗门所证悟之无念心体,乃唯识诸经所说之“如来藏、心、阿陀那、阿赖耶、无垢识、真如、所知依”,乃是般若诸经所说之空性,乃是阿含诸经所说之“名色缘识之识、涅盘本际、有分识、识、欣阿赖耶、喜阿赖耶”。如是诸名,皆指有情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缘觉菩提之证得,或有因思而证,或有因修观行而证者,要皆不依闻听法音而入,是故异于声闻菩提。虽其所思所观不异声闻菩提之蕴处界空、无常、苦、无我、缘起性空、十因缘乃至十二因缘,然偏于因缘观者多;复次,彼人不由他教,自思自观而自觉证,其慧大多深利于声闻行者;亦因其观行多分与十二因缘相应,故慧深利于一般声闻无学。而缘觉的解脱果不同于声闻乘,虽然也是有余依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缘觉菩提之证得,要皆不依听闻法音而入,是故异于声闻菩提。虽然辟支佛知道有阿赖耶识,但找不到它。所以缘觉所思所观不异声闻菩提之蕴处界空、无常、苦、无我、缘起性空、十二因缘,然偏于因缘观者多。十二因缘观比起四圣谛、四念处观要来得深细,并且缘觉不由他人教导,自思自观而自觉证,故其智慧大多深利于声闻行者。第二章解脱道的证果解脱道的声闻、缘觉经以上的修证,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法说非法,非法说法,不依照经典律仪,颠倒议论,阻碍大家读诵经典,横生苦恼争论。现在的社会这样的情况十分明显。明明经典中讲的很明确,他就是不按照经典来说,自己自创一套见解说法,大众听信,矛盾四起,甚至有人为了拥护邪见而弃佛法经典于不顾,诤论纷纷。让诸位广大修行人荒废了禅定、读诵经典。困惑苦恼增长。这样的人不仅自己违反根本重罪,而且引领信奉者也落入重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小乘法为遣诸虚妄,于中少有提及实际,以小乘人不乐大法,无能堪任,以大法于此为十八界之真相,十八界既然为虚妄,则依此无有实际可说,所以必有当不依于此,而有自性常住者,而说为实际,既然如是,小乘人于处处法义之中,只愿拾取万法皆空,虽则无误,但于能显生此十八界之万法根源,乃至其复杂体性,如是缘起成就,如是因缘成就,如是真实理体以及其真实体性,则无欣求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谓:若人不依别教唯识五位,修学真实唯识虚妄唯识二门满足者,不能成就究竟佛道;此二门则以真实唯识门之如来藏心为根本。------自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页174-175,正智出版社。 (原标题:成佛之道须依唯识五位渐次而进)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