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旦因缘成熟,亲证能生能显世出世间法的自心如来而明心见性,发现自己就在无余涅槃中,本来无生无死,又何必急着入无余涅槃而了生死呢!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以后,转依没有生死的自心如来,却在世间示现有生有死,以此来利乐有情,乃至最后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仍然不改在初地以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又菩萨知道对如来的生身、舍利、形像、塔庙至心精勤地供 admin

2020-02-19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正法,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 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 admin

2020-02-19

佛陀以及诸大菩萨所开示的法宝,都是依于实证万法的根源----如来藏的究竟真理之后,所启发的根本智、后得智,乃至道种智、一切种智,而从自心流注出来的。三乘佛法,则是依于众生的智慧差别而方便施设的,所以只有深浅的差别,而不可能像世间学问有互相矛盾的情形出现。所谓各宗派之间对佛法的诤论,其实都是因为假名善知识自己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不懂得佛法的深义,仅凭着自 admin

2020-02-19

 第二种僧宝,指的是已经实际证果的圣僧,包括所谓初果须陀洹,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三贤十地的菩萨,这称为第二种僧宝。 第三个层次的僧宝,则是指持戒清净无染,具有多闻智慧的比丘、比丘尼等福田僧。为什么称他们为福田僧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带给有情安隐快乐,又能满有情的一切善愿,像这样的表相出家众,可以称为第三僧宝。所以说,如果现出家相的僧人 admin

2020-02-19

如果自己没有法也没有证量,只想靠僧衣要求佛门四众对他尊重,乃至要求废除佛门中的戒律,将为佛门四众所唾弃。 综合上面说法可知,说法的法师有出家、在家两种,不一定单单指出家人,而且佛门所尊重的是以有没有法、有没有证量来判定,而不是单单靠僧衣表相来认定。 在古时候,能够明心而且有深厚的别相智或道种智的菩萨,才可称为“老师”,所以在禅门中 admin

2020-02-19

什么叫作对法的信心?譬如,证初果、二果乃至阿罗汉要有信心,对开悟明心这件事也要有信心,对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要有信心,对菩萨修行成佛的五十二阶位要有信心;如果对这些都不相信,那就是对法的信心不足。“信心”就是相信佛说的法是可以做到的真实法,不是虚妄想像的;譬如可以断三缚结而证初果,可以明心开悟等,都是佛说的真实法。有人对大乘经典不相信是佛说 admin

2020-02-19

例如:无色界天境界,必须有意识安住其境,方有无色界天境界现前,方有无色界有情;然意识于此四天已极微细,名为意识细心,乃至非非想天意识名为极细心,要皆不离第七识意根。若离第七识意根,意识不得现起,意识要依意根触无色界天境界法尘、而后能起故,以意根为根故。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业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拙著《真实如来 admin

2020-02-18

因此不论实相被称为如来藏、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真如、第八识,乃至解脱道四果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及八地以上菩萨的异熟识,最后到达佛地的无垢识;这么多的名称,从无量劫前的阿赖耶识到三大阿僧祇劫后佛地的无垢识,都是同一个心体----心体不变而所含藏的各类种子有所转变。另外在阿含诸经中,佛陀处处说众生是色、受、想、行、识五法蕴集而成的有情;五蕴都是因、缘和合而 admin

2020-02-18

此类人属六识论者,将佛法局限在人间,将浅狭之人间佛教论点说为世尊示现人间此一大事因缘之目的,不相信天界乃至他方世界亦有佛法之存在和弘传。因为,假使佛法唯是人间佛教,则学佛人就不须以修证三乘菩提为目的,当然就不须求证三乘菩提之见道;以此缘故,三乘佛法就会趋向以修人天善之世间法为主,在实质上非但无法修除造作三恶道之烦恼,反而将佛教推往学术化、知识化的方 admin

2020-02-18

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圣者;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辟支佛;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圣菩萨乃至究竟佛。是故,唯有依此三乘菩提而修而证者,方可说为正觉,外此三乘菩提者皆不得正觉。声闻菩提解脱道所修断之内涵,即是大乘所说的一念无明所函盖之四种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有爱住地烦恼。所谓见一处住地烦恼即是我见,谓 admin

2020-02-18

诸位贤者!藉由内眼处及色、眼识,就能够了知外面的色尘,这是属于色阴;如果因为见到色尘而有了觉受,这就是觉阴(受阴);如果有了想(对境界的了知,乃至思惟、思想),这就是想阴;如果有了思的决定力而生起了身口意的各种行为,这就是思阴或行阴;如果有了了别六尘的识,这就是识阴。要像这样来观察五阴的和合聚会。】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眼根是色阴,同时眼识所见的色尘 admin

2020-02-18

】由这一段经文的开示,就可以很清楚知道:在二乘解脱道中所说的识阴,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个心;而意根则是识阴六识出生所依的缘,也是意识的所依根,因此阿含诸经中都说意根是根而不强调意根是识,所以识阴就是眼识乃至意识等六个心,意根并不摄在识阴之中。《增壹阿含经》卷28中,佛陀说到五盛阴苦的时候,曾经说:【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 admin

2020-02-18

然后又请问说:贤圣!如何是自己的身见呢?法乐比丘尼答覆说:不曾多闻佛法的愚痴凡夫,没有遇见善知识,也不知道贤圣所修学亲证的佛法,所以不能遵照圣法而行;他会认为色身就是精神体,认为精神体中有色身;他就认定常住的精神体中确实有色身,看见色身就是常住的精神体!他也看见受、想、行、识中有精神体,看见精神体中有受、想、行乃至识阴;所以他认定精神体中有识阴,认 admin

2020-02-18

另外对修禅定者来讲,无想定中意识也灭了,所谓的无想定就是指不去了知所有一切五尘,乃至对法尘也不了知,所以就是表示意识所缘的五尘,加上自己五尘中的法尘都不想了知了,把这个想灭了,意识就灭了。所以无想定中意识心也是灭了,(佛说想亦是知,这时无觉无知)所以才称为无想定。另外在灭尽定中─灭尽定又称为灭受想定─也就是说,对于意识心于六尘中所受所想的都灭了,乃 admin

2020-02-18

导师开示:【无论行者修行哪一种法门,只要能以第一义为根本,不执著色我,乃至不执著受想行识我,而不起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于世间一切乃至出世间之一切法皆不执著……便是无所念。这种清净澄寂而无所缘念的心,才真是念佛心,这是理一心的境界,是实相念佛的境界。】(《无相念佛》页46。)也就是在念法身佛。所以魔事的干扰,不是单指其他道的众生来干扰我 admin

2020-02-18

禅定有什么样的本质?我们来看看《大智度论》卷十八龙树菩萨怎么说:【外道依止初禅,舍下地欲,乃至依非有想非无想处,舍无所有处;上无所复依,故不能舍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更无依处,恐惧失我,畏堕无所得中故。】(《大智度论》卷18)我们先来看看说:什么叫做外道?心外求法或者是心外见法都叫做外道,也就是想要在真心以外求一个真实法,或者把任何一个真心以外的法当成是 admin

2020-02-18

在这部经文中,佛陀一再地反问:色是自心如来本识吗?受、想、行、识是自心如来本识吗?色阴中有某一个色法是本识如来吗?受、想、行、识中有某一个受,乃至于某一个识,是自心如来吗?色阴与自心如来有异吗?色阴等于自心如来吗?受、想、行、识与自心如来有异吗?受、想、行、识就是自心如来吗?若想要寻找自心如来,可以离色阴而寻找吗?若想要寻找自心如来,可以离受、想、 admin

2020-02-18

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外色尘,连一点点都没有看过,因为我们所见的永远是自己脑子里面的内色尘;同理,我们听到的是内声尘,我们闻到的是内香尘,乃至我们能思、能量所相关的法尘本身就是在内而不在外。这个部分如果能够好好地去思惟而能现观,也就是现前观察自己的外法与内法,在十八界当中一一地去作细行的现观,直到现观成就,而非只是意识心在那边思量,就可 admin

2020-02-18

众生的我见以及我执这些烦恼,会因此而引生对自我的执著,这样会在每一世死了以后又重新去投胎,然后就又会继续去执著五阴十八界的自我;乃至造作了无量无边有漏性的善恶业,不论是在人间享福、天上享福,或者下堕三恶道轮回受苦,这些统统都是有漏的有为法。但是这些有漏性的有为法却是可灭的,其实这些也是二乘圣人必须要灭掉的,所以它不可能是无为法。再说无漏的有为法,我 admin

2020-02-18

乃至身识依身根的能触冷热......等功能而立名为身识。(第六识——意识从意根立名,但意根不是有色根。)五色根都属于色法所摄,即是「名色」中的色。眼根有扶尘根与胜义根之差别,眼之扶尘根谓眼窝中之眼球及其所属的视觉神经,眼之胜义根即是脑部掌管视觉之头脑局部。其余四种有色根也都有这二种根的差别:都各有胜义根与扶尘根。耳、鼻、舌、身根的扶尘根与胜义根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