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譬如人法界不同于天法界,天法界又不同于非天法界,所以六道各各不同;乃至天法界就有二十八种层次的不同,人法界又各不相同,男人女人法界不同,各自领受人间的法,就会有所差异。又如同样一个男人,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又不一样;乃至文明世界中的人与仍然住在原始丛林中的人,领受的法界又不一样;所以说众生有种种的异生异色,导致生命各不相同,名号也不相同。若从不同 | admin 2020-02-19 |
![]() |
烦恼如果概要地说有贪、瞋、痴三种,详细一点有六根本烦恼、二十种随烦恼,或者分为一百二十八种三界烦恼,乃至八万四千烦恼。因为众生之烦恼各不相同,相应的修学法门也因此而有差异。而因为杂烦恼的因缘,就会造作种种杂业,因此有时行善、有时行恶;善多恶少就生到欲界天享福,恶多善少就下堕三恶道中受苦,极恶之人就下堕地狱受无间之苦;因此说杂业因缘受于杂有,杂有因缘 | admin 2020-02-19 |
![]() |
首先我们来看《优婆塞戒经》卷六中的开示:【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在这里面世尊已经为我们开示器世间之所以能够成就的道理。经文中所开示的风云,用现代的名词来说,讲的就是动能。因为有动能的关系,星球之间才能维持平衡,不会合并毁坏或飘散开来,这种动能就叫作大风云,因此才能够 | admin 2020-02-19 |
![]() |
什么是邪淫呢?所谓邪淫是指说,对方不论他是男性或女性,凡是他已经婚嫁而系属于他人的,我们在他身上行非梵行的话,就是犯了邪淫的根本罪;而邪淫的方便罪则是譬如说,我们派遣一个侍者去向某一个有家室的女人或男人相约,或者自己前去相见而交给对方信物,乃至以手去触摸对方,或者与对方讲悄悄话,这样就是邪淫的方便罪成就了;接着如果交欢之事已经完成了,就是成已之罪已 | admin 2020-02-19 |
![]() |
这是说有一类人,他常常说种种粗恶的言语,譬如喜欢恶口乱骂人,或是用种种的语言、肢体等种种方式来恼乱他人,譬如喜欢讥讽、嘲笑他人,让人心生不喜,乃至因此而忿怒生气,他看了这样子就很高兴,对于这一类喜欢造作这样恶口业行的人,如果不懂得如同沙弥均提一样,愿意从心中完全地发露忏悔,并获得对方的接受,这将使得他未来因为造作这样恶口业的关系,就会下堕并于三恶道 | admin 2020-02-19 |
![]() |
因为她接触到是佛法的修行人,所以她这个果就势必会成就;乃至于她如果发起让自己可以得到如来的果位,那当然未来世她也会成就。所以这一生她见到如来,可以成就阿罗汉道,就是这个原因啊!所以有因有果是完全不会错谬的。可是,微妙比丘尼说到这里,就还是要警惕在场的五百比丘尼,她说:“即使是如此,我今天已经成为阿罗汉了,已经成为四果,已经证道了,可是每一天早 | admin 2020-02-19 |
![]() |
而这里所谓的圣弟子,包括了初果向、初果人乃至四果向、四果阿罗汉等四双八辈,都可以称为圣弟子。佛陀说只要能够成为初果向以上,即使还没有实证初果,也都从此不入三恶道了。所以这些圣弟子虽然担心没办法入涅槃,还要继续受生,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其实是很安稳而坦然的;因为已经得到佛陀的金口保证,只要如佛所说而依教奉行,就永远不会再下堕三恶道,最多只要七次人天往还, | admin 2020-02-19 |
![]() |
”这是说有一类人,他常常说种种粗恶的言语,譬如喜欢恶口乱骂人,或是用种种的语言、肢体等种种方式来恼乱他人,譬如喜欢讥讽、嘲笑他人,让人心生不喜,乃至因此而忿怒生气,他看了这样子就很高兴,对于这一类喜欢造作这样恶口业行的人,如果不懂得如同沙弥均提一样,愿意从心中完全地发露忏悔,并获得对方的接受,这将使得他未来因为造作这样恶口业的关系,就会下堕并 | admin 2020-02-19 |
![]() |
又譬如有人不肯布施而悭贪成性,下一世就会下堕到饿鬼道,每天饱受饥饿口渴之苦;又譬如有人很努力受持五戒,也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下一世仍然出生在人间而不会下堕;又譬如有人很努力修十善业,下一世就会往生欲界天,乃至有人很努力修十善业以及禅定,下一世就会往生色界、无色界。 又譬如有人无量劫以前曾供养承事诸佛,于今世有因缘遇到世 | admin 2020-02-19 |
![]() |
乃至于这些业种,如果都没有变异的话,我们生活在世间上,你富人永远是富人,贫穷的人永远是贫穷的人,这样子就违反了法界的实相,违反了因果的道理。也就是因为这样子的妄想,这样子的无明,所以才会去妄想执着,有另外一个第一因,能够出生一切万法。所以众生因为对于法界实相的不了解,所以会去生出种种的虚妄想,这个都是因为对于法界实相,乃至于对于五阴十八界的实际的状 | admin 2020-02-19 |
![]() |
因为持戒的对象,是对一切众生持的,而众生无量无边,因此即使是短暂的时间至心持戒,也都能够获得大福德;何况能够尽形寿至心受持,乃至菩萨戒之永不弃舍,尽未来际受持,其福德、功德更是无量无边。因此,菩萨在一开始持戒的时候,便已经有大福德了;这个福德也是在佛菩提道上的一种重要资粮。因此,菩萨如果能够清净持戒,便可以庄严菩提。我们先来看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 | admin 2020-02-19 |
![]() |
当我们看到众生的眷属都能够不被侵害,每个家庭都能够和乐平安,每个家庭眷属之间都能够不因为有外遇,或者有所谓劈腿的行为,彼此产生纠结乃至让孩子产生阴影,就这样因为持不邪淫戒,每个众生都这样的持守的话,每个家庭就能够有着和乐以及平安的状况;但是如果有人犯了邪淫戒,这样的影响,不但影响到他的家庭,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让下一代的孩子都有阴影。所以我们说,如 | admin 2020-02-19 |
![]() |
实知见故便能起厌,能起厌故,便得离染,由离染故,证得解脱,……乃至我能于无余依般涅槃界,当般涅槃。(《瑜伽师地论》卷22)在这弥勒菩萨整个开示的过程当中,由戒的受持而能够无悔,由无悔能够起欢喜心,有欢喜心就能够得轻安,有了轻安就能够产生胜乐,乃至于安住于定中。也因为有了定,能够如实知、如实见;也因为能够有了如实见的智慧,所以对于自己的五藴 | admin 2020-02-19 |
![]() |
四人各自介绍完毕后向摩竭王说明,他们前来摩竭王的后园是为了受持八关斋戒,这时四位神王也才知道,原来彼此都是为了持八关斋戒而来到摩竭王的后园,所以大家都很高兴;这时天王就说:我们都受了八关斋戒,那谁得的福最多呢?人王说:我在人间行八关斋戒,摩竭王的后园外,就是可以引起我心中贪欲的种种五欲之乐,乃至耳旁就可以听闻到响亮的音乐声,我在这其中还能专心一意的 | admin 2020-02-19 |
![]() |
第一个就是不杀生、第二个是不偷盗、第三是不淫、第四是不妄语、第五是不饮酒、第六是不过时食,也就是过午不食、第七是不处高广之床,这里的高广之床,是指古时候国王等人他们所坐卧的,用来接见宾客或臣下,以显示他们的尊贵,这类离地很高又很大的床座、第八是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这是说受持八关斋戒,当天二十四小时内都不可以参加各种的娱乐活动,乃至不应该看电视、听 | admin 2020-02-19 |
![]() |
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我们来先看这一段经文,这段经文佛说,一切的布施里面,无畏施是第一;因此佛说,这个五种最大的布施就是五戒。这五戒指的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这五戒持了这五戒,能令众生远离五种怖畏,所以这五戒就是五种无畏施。离哪五种怖畏呢?第一个、如果是持不杀戒的话,就 | admin 2020-02-19 |
![]() |
《大般涅槃经》这样的一个严格的一个规定,主要就是在戒心,如果一个人他在修清净行的话,起心动念都会影响到他不论是三乘菩提的修为乃至禅定的修为。所以《楞严经》里面,佛告诉阿难说:你要教世人修三摩地,一定要先断淫心;这个淫心呢,是第一决定清净明诲。佛告诉阿难:修学大定的人,这个断淫心呢?不止身不行淫,连心都不能起淫念,这样才能够修得首楞严大定。所以像佛世 | admin 2020-02-19 |
![]() |
而从因地,在外门修学对三宝的净信开始,就已经要开始或多或少地熏习,乃至是修学六度之法,所以其实六度万行都是见佛的因;只是在这个故事里面,主要讲的是持戒,那么就依于持戒这个法,来说说它为什么是见佛,乃至是见究竟佛的因。持戒,说的是持什么戒呢?是五戒、八戒、比丘戒,还是比丘尼戒,或者是持菩萨戒?实际上都是,更具体地说,其实五戒等的种种戒,其实是含摄于菩 | admin 2020-02-19 |
![]() |
以此缘故,三乘行者都应该如实说;胜者为胜、劣者为劣,不应该原是下劣的法理,反而更说为最胜者;乃至未悟的凡夫却与亲证大乘法的古、今菩萨横生诤竞,将会使正法加速断绝,这过失是成就大罪,将来也只有自作自受了!有经为证:【复问佛言:将来之世,皆承此教乎?佛言:有从、不从。所以者何?将来之世,人民悖乱,贵恶贱善,放逸情意;臣欲害君,子杀二亲,弟子危师;不念弘 | admin 2020-02-19 |
![]() |
这种想法其实普遍存在于一般世间人跟外道修学者当中,乃至一些附佛法外道修学者,或是表相修学者,也常常堕入这种断灭见而不自知。 我们前文一直谈到“外道”这两个字,这没有贬抑的意思。外道,是在讲外于佛陀教法,不信受佛陀教法,向外求法的修道者称为“外道”;乃至佛门内,也有被称为“附佛法外道”,就是在讲那些表相上修学佛法,但 | admin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