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然而实与佛说空性之正理完全违背,亦与佛说二乘解脱道之涅槃正理完全违背,应名真回之心者,绝非真发菩提心者也。宗喀巴复令密宗行者依于庆喜藏之邪说5,而于观想月轮之情境上用心,误认所观想之月轮为世俗菩提心,妄配所观想月轮上之金刚为胜义菩提心,知见肤浅若此,云何密宗黄教诸人推之为「至尊」?其实乃是于三乘佛法俱未入门之凡夫也,有智之人何堪受此诳骗、而续修彼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二乘菩提不是无上法,它是有上法,只能让你断烦恼障的现行,不能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所以阿罗汉会有习气种子的现行,根本烦恼不会现行。但佛菩提的无上菩提,和二乘菩提不相同,除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要断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求证心真如——证得第八识心体的真实法性与如如法性,因此而生起般若的智慧;再从这个基础上进修一切种智,一步一步的迈向究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这个大乘的出世间不同于二乘解脱道的出世间,因为二乘的解脱道,只是将五阴世间出生的烦恼因灭除,使得五阴不再于三界中出生现行,仅存涅槃本际如来藏住于本来解脱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寂灭状态中。因此说二乘解脱道法,没有世出世间的功德可以发起。世出世间的殊胜功德,一定是依止于不偏三界空、不偏三界有的般若中道才能够引发出来。因为出世间,指的就是我们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缘起性空,是二乘声闻、缘觉解脱道的法,缘起性空其实是五阴十八界缘起性空,但是如来藏并不是缘起性空。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必须要合五阴十八界缘起性空的这个二乘解脱道的法与大乘佛菩提道的法,这两个必须要合起来说,才能够说它是完整的佛法。而且缘起性空,其实是依着大乘法才有办法谈缘起性空的;所以如果单独谈缘起性空,它并不是佛法。更何况谈缘起性空是佛法的人,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应当了解我为什么要造作这个业?而不是想要透过其他方式,尽快把自己业消除,免除种种苦,然后可以不负担众生的这些生死业果,这种想法偏于二乘,或是凡夫人,只想透过简单的方式来免除身心的不乐触,却不想尽更多的力量修学佛法。所以,即使是大修行人、小修行人,都一样不能转易凡夫的不可爱的业果。什么叫作大修行人?大修行人出现在世间应该要做什么?从古到今,有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菩萨法中,乃至于在最后坐上菩提座之前,都不应该舍离最微细的贪,就是愿意在三界中,不脱离生死,还是有变易生死可以来受胎,直至在人间成就佛果,而不是离开了这样的学佛道路,像二乘人一样,以无余涅槃作为归依处。所以佛陀说众生最主要的性障——贪、瞋、痴、慢、疑,其中因为瞋非常粗重,不利于自己的佛道,《华严经》也说了嗔造成的诸多障碍,所以嗔应该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使是二乘人阿罗汉灭后,他认为把自己一切都灭尽了;可是佛在大乘经典里面说,他只是入了一个很深很深的三昧定,将来他还是会出来,经过多久?无量劫!他在无量劫里面浪费自己的时间,当然无量劫里面已经没有自己可说;不然,谁能在无量劫里完全不起一个心念,完全不返照自己,连意识心都没有?这样如何说是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人天的?只想要灭掉自己的法,不是佛陀所说的真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我们却可以说,阿罗汉他本身将二乘人所认为的,执取三界的阿赖耶性灭除了,因此而说识灭;既然他在识灭这个过程中证得阿罗汉,然而阿罗汉并没有当下在证得的时候,他名色就消失;所以这个识并没有灭,而且他名色也还在,所以他名色就跟这个识而在。另外是阿罗汉可以进入无余涅槃,可是他却没有一个进入者;因为他已经灭掉一切所有认为是阿罗汉的法,已经没有一个身心之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一乘佛道是能够迈向佛地,而不会流连于二乘甚至是外道的恶见中。因此,四不坏信是一切学佛人应当遵从的,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及持守戒律。关于持守戒律,许多人都非常担忧,我为什么要束缚自己?然而以佛法来说,真正的本心是自在的,祂没有受戒,也没有持戒,祂是于戒自在,而且于一切万法自在;因为我们的本心就是如来藏,如来藏祂没有见闻觉知。初闻如此之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能够断我见就能够证得声闻的初果,这也是所有佛法的基础,是二乘菩提以及大乘菩提的共同法。断了我见之后,才有能力去取证二三四果,也才有能力去求证大乘的证悟;如果没有以断三缚结为前提的话,那么修学佛法始终都只能停留在凡夫的外门修行。也就是说,佛法的实证以断我见为起点。然而断除我见之前,他必须要具备长远劫的修行,在一万劫、十万劫、百万劫当中,去修集无量无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西方极乐世界弥陀世尊悲愿非常非常的广大,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已经发下了四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九种往生的方法;从已经证悟的大乘菩萨,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一直到凡夫,哪怕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凡夫众生,只要他们一心求生西方,阿弥陀佛都会接引他们往生西方。这并不是说这一些众生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是要感谢弥陀世尊的悲愿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佛法本来没有分为三乘道,只是因为成佛之道十分的广大,又要经过无量长劫久远的修学才能够究竟;所以佛陀为了心量不够广大的众生,才方便施设二乘菩提解脱道,让众生能够很快地契入、证果,因此而能对甚深微妙的佛法产生初步的信心,愿意继续安住在佛道上勤苦修学。所以说,佛法的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乘里面方便施设而来的,好让众生对佛法、对自己生起信心,因此,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所传授的佛法分为三乘法—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各自有他们要证得的目标跟方法,可是后者可以包含前者,也就是缘觉乘它所证的果位,可以包含了声闻乘,而菩萨乘的内容包含了前面的二乘。声闻和缘觉所要证得的目标,都是以断尽见惑、思惑,能够离开三界,此生尽后就不在这个三界当中现行,也就是证入了无余涅槃。过去的祖师把这个缘觉跟声闻称为二乘道,有的时候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叫作鹿苑阿含时,是说佛在成道以后,从鹿野苑开始度五比丘,十二年当中说阿含法教,主要是讲说二乘的解脱道。祂特别是针对凡夫众生、钝根机类,希望把从凡夫的习性把他提升起来,让们藉由听法,能够相信自己也有能力证得涅槃,能够离开三界,所以愿意付诸实修。这时候的法呢,就如同阳光照一切的大山,普通的小山还照不到;又好像是前面的生乳,新鲜的牛乳经过了一次的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意思是说,光是能够依止声闻戒而出家,他的福德、功德就已经非常不可思议了!如果我们更发起大心要自度度他,不但要证得四果阿罗汉,还要能够成佛,那我们就要修行大乘的佛菩提道,也就是菩萨道;菩萨道本身就函盖了二乘的声闻道。譬如有些菩萨,他发心要住持佛的声闻表相,那么他除了持守五戒之外,他一样受持声闻的出家戒,现声闻相;但是他所持守的比丘戒、比丘尼戒,并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菩萨从七住位开始,也能如同二乘人一样,于解脱果上至少分证初果以上,乃至于说还有超过二乘人所不能证,而与二乘法所不共的部分,那就是亲证法界实相。因而,应当从能否基本的亲证出家法来讨论出家与在家,乃至思惟说,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点。因为不管所示现的身相是什么,只要被虚妄的五欲——色声香味触,或者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所遮障而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这个宗所修的四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都只是限于二乘法里面,都只证二乘菩提而已,不跟佛菩提果有关系,所以是属于小乘宗。第六说净土宗。一般修学净土宗的,以净土的三经、五经为依据又方便又加上一论,然后合称五经一论等等。净土宗以前曾经有大德出世,以方便来接引学人亲证自心净土,这个才是广义的净土宗;可是越到末后世,都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为主,就变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妙法莲华经》卷一)另外一部分记载:【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妙法莲华经》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人同证人无我,但是只限于蕴处界的虚妄的人无我,并没有亲证本际。那么本际是什么呢?就是大乘法所要修证的标的,本际就是诸法本母。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