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尚在第七住位明心的时候所证的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是依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进修到了初地满心时,是有能力可以取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但是菩萨并不取证这个二乘涅槃,一直留著最后一分思惑而不断除;留到了三地满心时,四禅八定已经具足,也在一大阿僧只劫以前就断我见了,当然是可以取证灭尽定而成就俱解脱果,可是菩萨仍然不取证俱解脱,还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而 admin

2020-06-08

  那么成佛之道当中呢,也是这个样子,一个人证得如来藏,就是走到了佛菩提的入门。精进的功能义理就是要断除恶业、修集善业,而明心亲证如来藏之功德,正是大善业,不单能够令人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解脱的功德;同时能够令人生起般若实相智慧,非凡夫、声闻罗汉所能够了知和想像,依止此般若实相智慧可进修而成就佛道;也能够依于亲证如来藏的智慧而救度众生一起修行此大乘胜妙法 admin

2020-06-08

  同时要教导出家弟子学习八种智慧,这八种智慧我们一一来为大家说明:第一种叫法智,法智它主要是讲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的总相智慧;也就是说法主要的范围与梗概。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僧只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 admin

2020-06-08

  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等三种之修学亦无定性。若有定性,修证声闻菩提者不应有人发佛菩提心,修证佛菩提之菩萨不应有人退回二乘菩提;是故菩萨性者,并非人人皆有,须和合众善业因缘后,方能具备菩萨性而修佛菩提;若有人说一切众生定有菩萨性者,此人名为外道。非谓若有说言一切众生定有佛性者,是名外道,君引述断章取义之文,曲解佛意,用以责余,实非善良。何况佛于下 admin

2020-06-08

  这种法会所要达成的目标,所获得的结果,以及法会的主要内容,都不在「事密行门」的蒙山施食法上,也不在咒语「事密行门」上,而是在三时系念中的第一义谛的开示内容上,以第一义谛理密的开示,来帮助与会的佛弟子,以及来会的鬼神众生,可以同证解脱道和佛菩提道。事密的蒙山施食,在这种法会中,只是陪衬的法,只是方便藉用法,不曾因此而以之作为了义法,何曾与般若理密相涉 admin

2020-06-08

  《心经密意》所谓的无始无明,就是《胜鬘经》所说的无明住地,也就是众生因为不明白阿赖耶识、庵摩罗识、真如的内容不同以及不明白三个阶段的演变,而产生的心上烦恼、止上烦恼、观上烦恼、禅上烦恼、正受上烦恼、方便上烦恼、智上烦恼、果上烦恼、得上烦恼、力上烦恼、无畏上烦恼等恒河沙数佛菩提道中之修所断烦恼,以致过恒沙数等法应得不得、应证不证所生的上烦恼,这些上烦 admin

2020-06-08

  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 admin

2020-06-08

  我们所要求的是:把一念无明的四种住地烦恼断尽而证得解脱果,是要把佛菩提道的所知障随眠一分一分地修除掉,这才是我们所要用功的地方。《甘露法雨》 admin

2020-06-08

  真常唯心就是明心的人证得阿赖耶识以后,渐渐了知佛菩提道之二主要道,他就开始悟后起修,去断除烦恼障的现行,成就解脱果而不取证;另一方面则是跟随善知识修学般若的别相智及一切种智,一分一分断除所知障的随眠;在进入初地通达位的时候开始,在修除「修所断的所知障随眠」时,也同时作意修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第八地起,任意除断烦恼障习气种子。直到最后身菩萨位,断尽最 admin

2020-06-08

  那如果说这些菩萨修学了佛菩提乘,已经回小向大,那么他后来又实证了明心见性的佛菩提乘,那这些大乘的菩萨就称为别教的菩萨。因为他的所修所证,已经有别于二乘的声闻跟缘觉了,我们可以从这个道理可以知道,佛陀对于修学声闻乘、缘觉乘,然后就停留在原地的这些人,会呵责他,说是小乘人。--------《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集——三乘菩提的关系>正礼老师 admin

2020-06-08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示现,让世人看我们走解脱道或者走佛菩提道,最后的成就必然是有别于世间法(而弃舍一切世间法),必然是有别于世间人追逐五欲的成就,所以必然是要以(弃舍五欲的)出家相来示现,所以必然会有出家的过程。那么接下来就是成道的过程。如果以我们的世尊来说,祂在成道之前还历经了苦行:六年的苦行,日食一麻一麦,非常非常的辛苦。我们也知道世尊做这样的示 admin

2020-06-08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这一句经文中所说的菩萨心无挂碍是什么道理?这是因为:菩萨经由证得这个常住不坏的真实心,所以他能现证解脱果与佛菩提。当菩萨证得解脱果的时候,他就不怕生死轮回了,因为他已经知道解脱生死的道理了,而且已经亲证了。当他证得佛菩提的时候,他就不害怕堕入断见、常见,不怕堕入断灭边,也不怕像常见外道那样轮回;因为这 admin

2020-06-08

  经文说:在我们成为优婆塞之后,因为要亲近善友,所以我们出至—要出离开自己的家—到寺庙、到僧人所聚集的地方,到了以后,要亲近这一些比丘,也就是僧宝;亲近了以后,要向这一些僧宝咨问寻求法的义味,就是三乘佛菩提诸法,三乘法的一个法的一个义味——真实义。既然已经从这边亲近善友、听闻正法之后;问了法以后要至心,当他要演说、回答我们之后,回 admin

2020-06-08

  经文说:在我们成为优婆塞之后,因为要亲近善友,所以我们出至—要出离开自己的家—到寺庙、到僧人所聚集的地方,到了以后,要亲近这一些比丘,也就是僧宝;亲近了以后,要向这一些僧宝咨问寻求法的义味,就是三乘佛菩提诸法,三乘法的一个法的一个义味——真实义。既然已经从这边亲近善友、听闻正法之后;问了法以后要至心,当他要演说、回答我们之后,回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但您出家以后若是兼受菩萨戒,想求成佛之道的法义,想要成为菩萨而不是想要成为阿罗汉,那么您在戒律及法义上都必须特别注意下列两件事:在大乘法中出家,不该依解脱道的法义作为主要内容而修,应该以佛菩提道的法义作为主要内容而修,所以您在解脱道方面,只要能断除我见、薄贪瞋痴,也就够了!然后就继续依止佛菩提道的法义内容而修&mda admin

2020-06-08

  所以,佛教乃是相信忏悔的,而且在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们,是更应该修集这样的善根福德。所以,要实践成就忏悔这个善法,是菩萨所必须的;而且一切的佛弟子,是应该保持这样子的功德,要来实践忏悔,乃是积极进取的勇勐。也就是说,菩萨在改往修来的过程当中,除了实践忏悔之外,还要努力转变自己的心念,成就清净无恶的善净心行。菩萨还要反方向的努力去作,来改变这个染恶的势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这善十一法不仅是佛子们修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基础行门,也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无上妙宝。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过程当中,无非是要透过实证,来修正身口意的不善之业,使心地渐渐转为清净,而到达佛地的究竟清净境界;因此,能够如实了解这十一个善法,对菩萨道行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善十一法是不是遍一切性、遍一切时、遍一切识呢?是不是遍行于三界九地呢?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二乘法其实是从佛法中方便分析而出,用来度化畏惧生死的人,使他们能够现生实证无余涅槃,并且能够不畏生死,回小向大,修学大乘成佛之道;所以说,二乘法本来就是佛菩提的局部内涵,不是究竟法。譬如《法华经》中说:唯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因此,第一义悉檀唯有在大乘法中才有,二乘法中则无。近年来有些法师居士,崇尚二乘法,服膺应成派的中观思想,排斥大乘唯识 admin

2020-06-08

  佛菩提果之修证,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以及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它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所以它又叫做如来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因此有的祖师说:如来藏中藏如来。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 admin

2020-06-08

汝以淫心、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所以双身法之修法是邪淫,不是世尊所传,若说大圣欢喜双身法即是谤佛,谤佛者不善。淫欲是欲界最粗重的贪欲,若欲以此邪淫法门而解脱生死根本不可能,妄想以此法而以空行母带识往生 admin

2020-05-25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