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六正精进(正方便):即是依于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来修行,相续无间,勇猛策进,是名正精进。《大智度论》卷三十中以四正勤为精进目标,即“已生恶法断之令灭,未生恶法能令不生,未生善法能令发生,已生善法能令增长。”此即是一切学佛人,不仅是在世间法上,乃至在出世间法上皆应奉为圭臬者。一切世出世间法的成就,皆因精进不懈,方能有所成就。七正念 admin

2018-07-21

接下来说僧,你要相信僧呢,相信只要依照僧宝转述佛所说的佛法来修行,那么你一定可以证果,也可以成就僧宝的功德。如果你已经信受了三宝的功德,那你就具备了断三缚结的条件。接下来你要了解:五阴的内涵,五阴为什么是虚妄的?五阴是怎么形成的?这个你要先去了解,确定五阴是虚妄的。接下来你要了解四圣谛的内涵,确定四圣谛当中的苦谛;苦谛就是说,因为有五阴所以有苦。一 admin

2018-07-21

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在佛教的修行之中,能够现世获得解脱的智慧,那么相对于其他比较简单的目标一定可以完成,而且如果说能够有解脱生死的智慧,那不管是命运是好是坏,或者是在人间,或者是在天上,都不妨碍他的最后解脱。譬如说声闻人,如果证得初果之后,他七次人天往返,他还是究竟解脱,那表示说,在人间或在天上,不管环境如何都不会影响他最后的解脱的境界!因为是 admin

2018-07-21

第三叫作“无垢识”,这是指佛子在历经资粮、加行、见道(通达)、修道、究竟等五位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以后,而使凡夫地真实心中的一切有漏法种,转变为清净的无漏法种,这个第八识就成为无上清净诸无漏法之所依止,名之为无垢识真如。譬如禅宗中土诸祖所悟的真心就是指阿赖耶识,方便说为真如;又譬如西天大迦叶尊者,乃至达摩祖师等诸声闻阿罗汉回小向大以后,修学 admin

2018-07-21

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以及念僧;除此之外,另外还要念施、念戒、念天,也就是要经常忆念着要布施、要持五戒、要修十善业道,并且应该要自我期勉:生生世世都不忘记修行成佛的大目标。这就是念心。佛陀教导我们说,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修学念佛,当我们遭遇到种种恶劣不清净的因缘的时候,就能够远离这些境界,并且增长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要对佛道的正理以及正修行,能够心得决定;因此,可以摄心在正道之上,一心寂定、相应不散,而不会犹豫不决,被邪知邪见所动摇。所以这个定跟慧是息息相关的。有许多学佛人没有经过慧心的正确简择,仅凭着直觉,就死心塌地的对某个教派、道场或者法师认定不移、打死不改!我们不可以因此说:他这个样子是成就了十信位中的定心。而只能够说:他的我见、我执烦恼十分的深重 三摩地

2018-07-21

你开始会注意到,你的修行是跟其他人息息相关的;在你的旁边,还有很多跟你有缘的有情众生,所以你在修行的时候会懂得要回向给他们。这表示说如果你回向心常常去做,常常去发起的话,那么就会有助于你以后能够发起菩萨的种性,这是回向心。第八信位则是护心。护心有些人把它解释成摄护自己的心念,但是这个摄护自己的心念,其实跟后面的戒心有所重叠,所以其实我们在这里的看法 三摩地

2018-07-21

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这十个心,就是《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佛所开示的:初住位以前,在十信位的菩萨所应该修行的十种心。那么这十种的心,从一开始的信心,一直到最后面的护心、戒心跟愿心,都代表了对于三宝——特别是对于佛陀的教导,以及对于自己将来有机会能够成佛的信心有增长了!所以才能珍惜、爱护佛法;所以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在修行的人,佛陀告诉我们要有智慧,显然我们不应该落入迷信的这个阶段,所以迷信就是说,因为你不了解内涵而相信,就是没有做抉择,你就马上相信,这叫做迷信。第二种信是什么呢?第二种信是仰信,什么叫做仰信呢?是因为你崇仰某个对象,因为你是依据那个人而相信,而不是依据他所说的内涵,所说的义理而相信。好了,这个仰信有哪些?我们仔细看,仰信什么?我们举例:有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以及念僧;除此之外,另外还要念施、念戒、念天,也就是要经常忆念着要布施、要持五戒、要修十善业道,并且应该要自我期勉:生生世世都不忘记修行成佛的大目标。这就是念心。佛陀教导我们说,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修学念佛,当我们遭遇到种种恶劣不清净的因缘的时候,就能够远离这些境界,并且增长 三摩地

2018-07-21

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上面这段地藏王菩萨的开示很清楚地说明了,菩萨道的修行从最初一开始,就一定要依止不生不灭、自性清净的诸法实相——如来藏阿赖耶识作为根本;如果离开了这个真实根本的话,就连菩萨道最初的十信位都没有办法满足,更别说是要成就菩萨种性了;至于成就佛道,那就更难以指望了。------《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2集菩萨正行的基础——依止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修行,就会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就是告诉菩萨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佛经中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其实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个颂偈。的颂偈是这样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 三摩地

2018-07-21

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已经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已经究竟成佛啦。所以显然阿弥陀佛跟日天子是截然不同的,日天子只是在欲界天里面的一个神只,所以神跟佛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不应该迷信说,这个既然有太阳神,那阿弥陀佛在西方,那也是这个太阳神崇拜的转换,这样一样是不分。如果有人主张这个阿弥陀佛的信仰是从太阳神崇拜而转换来的,那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迷信 三摩地

2018-07-21

当你好不容易经过长劫的努力修行,终于成佛之后,也可能因为缘起性空,由于各种外缘的变化,而又忽然间变回凡夫众生。像这样根本不确定因果报应一定会如实实现,那么当哪一天遇到挫折了,心里可能就会想说:我何必那么辛苦的修行呢?成佛要三大无量数劫,谁知道我辛苦所累积的福德以及智慧,能不能一直延续到那个时候呢?还不如就及时行乐比较实在吧!所以很可能就又退回世间法 三摩地

2018-07-21

《优婆塞戒经》上佛陀亲自说:善男子!夫菩提者,有四种子:一者不贪财物,二者不惜身命,三者修行忍辱,四者怜愍众生。善男子!增长如是菩提种子,复有五事:一者于己身中不生轻想,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自身受苦心不厌悔,三者勤行精进不休不息,四者救济众生无量苦恼,五者常赞三宝微妙功德。有智之人修菩提时,常当修集如是五事,增长炽然菩提种子。复有六事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修行的位阶,总共有五十二个位阶。这个位阶是从信(就是相信的信),信位开始的,所以我们今天课程的内容就是十信位单元。首先也许有菩萨会问:为什么要从信这个部分开始讲?我们常常在强调:世间尽管有许多的事物,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的宗教,也许讲到最后都会发现有许多的部分,是所谓迷信的成分,甚至有愚信盲信的成分在里面。佛教在这个部分是非常的清楚界定的。在佛教讲 三摩地

2018-07-21

今天,我们继续谈世间凡夫如何能进入到佛法十信位的修行——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