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就告诉阿难说:你就带着这位老太太,去找这个波阇波提,然后让她度她出家,进入比丘尼僧团。结果这位老太太果然出家不久之后,就证得了阿罗汉道,而且是比丘尼当中善解经义之第一人。这时候,教团当中诸位比丘大家就觉得很奇怪,然后就问佛说:世尊啊!这是什么缘故?为什么这样的一个老太太,是别人的奴婢,可是跟着你出家之后,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佛就解释了,说:过去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这三种净肉叫作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三归依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其中这有小乘法,跟大乘法的差异,所以在三乘菩提法之中(所谓三乘菩提就是声闻、缘觉以及佛),就是要说明,这些法都是从大乘法这样所流露出来的,所展开来的方便。因为实际上,只有究竟的佛果,才是佛教所要说明的佛法,因此佛、法、僧里面的法,就是属于这样一乘的,就是属于大乘之法。并不是说,小乘自己得到安乐,然后舍弃一切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依于身出家而来讲说: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出家人为什么不自食其力?若哪一天所有人都出家了,这个社会要如何运作?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说三宝是佛法僧,佛宝、法宝、僧宝。我们所谓的僧宝,当然是指依于佛所立的、所说的法而修行,依佛所立的戒、依佛所说的戒而修行。这些出家众有时候叫作僧宝,这是就小乘而言;大乘来说的话——胜义僧,也就是说带发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藉由诵经也能够逐渐让自己具足对于佛法僧的信心,以及发起菩萨大愿。单单从这个面向来看,如果能藉由读诵经典,发菩提心,生起菩萨性,那就已经有非常广大殊胜的利益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有许多人诵经的关系,使得经本可以继续流传在人间,有利于现在或未来的有缘人,可以有比较多的机会接触经典,进而进入佛法中修学,因此无形中也等于是在接引众生。而且有许多菩萨发愿护持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于志求明心见性的居士来说,受持五戒和菩萨戒,应该就够了;的戒律,如果性质上不属于重大的性罪(如盗法、破和合僧、明说密意等),或受或不受,个人可以自由抉择。来信所问,有关肉食、葱蒜的问题,属于《梵网经》菩萨戒的轻垢罪,如果父母坚决反对,导致受持有困难,可以参考前段的原则而取舍。但若想要证悟,最好能说服父母、如法受持。依照《梵网经》的戒相,「食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种类别就是于三宝──佛、法、僧三宝,或者于三世因果,或者于苦、集、灭、道四圣谛有疑。在这些法有疑的情况之下,就会退舍于善根的修集,退舍于菩萨六度的修学。我们知道说善根之首就是信根,如果说于佛、法、三宝有疑,可是却是只听信上师的话;只听上师的话,那么同时呢,这个时候就会不信因果。因为上师本身,他如果不是以三宝为尊崇,而是把上师本身推在三宝之上,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教徒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因此退堕二乘地也是业障的一种。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行,这些都是业障的一种。如何转业呢?得看个人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作法来面对处理,有的人于无量数劫都无法摆脱业障的束缚,有的人乃是超劫精进的菩萨,却是以一剎那一剎那的时程来度脱业障,这也是《解深密经》当中世尊开示超劫精进的重点。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云何为十?即(1)临终生于善念,谓生柔软心、福德心、微妙心、欢喜心、发起心、无忧心;(2)身无痛苦;(3)少能似语一心忆念所生生父母;(4)于妻子男女作怜愍心,如常瞻视无爱无恚,耳欲闻于兄弟姊妹亲识姓名;(5)于善于恶心不错乱;(6)其心正直无有谄诳;(7)知于父母亲友眷属善护念我;(8)见所营理心生赞叹;(9)遗嘱家事藏举财宝示之令出;(10)起净信心请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说《天龙八部》少林寺中的扫地僧武功最强,因为他一招就可以击败慕蓉博、鸠摹智等高手。「乔峰跟慕容复在藏经阁动手对打,扫地僧双掌一合,两人的功力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关于扫地神僧的功夫请详细阅读《天龙八部》四十三章『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经过网友的讨论发现其实最强的都不是小说中的那些主角,也不是独孤求败或是东方不败,而是我们佛教的禅宗祖师达摩大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只要是先前已受过菩萨戒的人,都可以请来作传戒的法师而传戒法,不一定是出家的僧宝才可以传菩萨戒。又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佛陀开示说:「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人、三人乃至百千?福果不可称量。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算是现代许多身披佛陀僧伽梨,名声的师一类的声闻出家众,也大多难脱沈迷于世间五欲的窠臼,才会公然与亲近,暗中修习藏传佛教的男女双身法;这是近百年来佛教界被外道邪见所影响(如藏传佛教六识论双身法邪见),而造成知见错误;也是与每个人过去世熏修佛法的时劫长短,以及所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关,反而与时代背景,或青年与否,或出家与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顶多是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的缘故,已证、今证、当证无上正等菩提,那是不是只要诵念这《般若波罗蜜多咒》,就能开悟实证《心经》所指称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菩萨们且看《心经》说:【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每天时时刻刻这样持诵《般若波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说,男女恩爱、恩情的纠缠,于不见佛、不闻法、不识僧等未皈依三宝者而言,常作败坏事业、学业、名利、道德、法律之因,虽属恶因,尚非甚恶。但若于佛而言,作败坏修道、成道之因,则是大恶,以其恶故,亦能直接作地狱因。出家修道成道是天上天下至善之行,所以者何?此行能令自身及一切众生终究永断八苦,永离生死,入于究竟安隐快乐之处,故名至善。而恩情、男女恩爱,若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七者扫洒僧地。八者扫洒佛塔。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五、有大威势的原因一者于诸众生。心无嫉妒。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三者见他失利。起怜愍心。四者于他名誉。心生忻悦。五者见失名誉。助怀忧恼。六者发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恭敬奉迎。八者劝人弃舍少威德业。九者劝人修行大威德业。十者见无威德。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假使息脉刚停止,意识其实都还在时,都没有先就开割器官,亡者将会极为痛苦,但是那时他又动不了而无法表示意思,那时生起极瞋恨的心,痛到极点而起瞋恨心骂天毁地、也一定会痛骂证严法师没有告知将会有这个痛苦,可能会因此而妄谤佛、法、僧三宝而下堕三恶道。一心行善的结果却是下堕三恶道,那不是很冤枉吗?所以请诸位记得提醒他们,记得在捐赠器官的同意书上加注这先行的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福德广大是从供养三宝而来的,供养诸佛、供养妙法、供养菩萨僧,是修集广大福德的最佳方法。诸位做早、晚课以后诵三皈依,那三皈依是怎么讲的?还记得吗?为什么供养三宝的福德这么大?因为是无上福田。佛是无上福田,妙法也是无上福田,菩萨僧也是无上福田;世间最高的大福田你都种了,来世当然福德广大。这里面还有因果:于三宝身上种福田,是种功德田,也是种报恩田,是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生经》另外一种流传广泛的版本是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所译的《佛说善生经》,其中也讲到...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云何为五?一者、怜念妻子,二者、不轻慢,三者、为作璎珞严具,四者、于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亲亲。夫以此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其夫,云何十三?一者、重爱敬夫,二者、重供养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摄持作业,五者、善摄眷属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