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双手持卧香至齐眉,胡跪念诵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3.上香、问讯后,长跪合掌,念诵安坐祈请文:OOO等人,欲于家中,亲承供养世尊(或其他诸佛、菩萨)圣像,故于今日,虔诚敬备,香、花、果等,启建安坐。祈愿世尊慈悲莅临坛场,摄受加持,令及诸眷属等,常随佛学,于佛菩提道中,亲修实证。也愿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赎回供佛物,则念《赎供佛物偈》:“愿此清净香(果) 赎回供佛物 祈求佛加持 增长诸福慧 正法传十方 皆共成正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2、礼佛一心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称一拜)一心顶礼十方三世一切尊法(一称一拜)一心顶礼十方三世大乘贤圣僧(一称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3、赞佛:长跪合掌,以至诚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承装供水的供杯,目前市面上常见有三个一组的供杯上,大部分写有“佛、法、僧”或“戒、定、慧”的字样;也有附有《大悲咒》或《心经》的单只供杯。一般来说,只要是干净未用过的杯子,都可以用做供杯;而用做供杯的杯子,便不再另做他用。(5)食物:因为大乘佛教所行的是菩萨道,希望能利益所有的众生,不要因杀生而与众生结下恶缘,所以供佛的食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入寺应知1、参访寺院应知参访寺院,应该熟悉寺院的规矩,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参观,要注意哪些礼节,如何去礼佛,遇到法师该怎么办,怎么才能不影响僧人的作息。一般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了解寺院的作息时间,大部分寺院都订有开放时间,平时在早点过后到晚上安板(安板:寺院就寝前的讯号)之前,都欢迎访客前来。但若遇上特殊活动则会另有办法。(2)到寺院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禅宗也不可以三关自限,因为知道说,从大乘见道以后,之后还有差别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要经历将近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修学圆满。可是话又说回来,要能够真正地大乘见道,禅宗还是最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个重任。可是这个前提是说,是要有真正证悟乃至于说是悟得深的善知识,来住持正法的前提在。第八说华严宗。华严宗是宗奉《华严经》,以经为名,所以叫作华严宗;而古来多有 | admin 2018-07-22 |
![]() |
后来到了三国时期的时候,有接续的法师有翻译佛教的经典,包含支谦法师翻译的《维摩诘经》,或者是康僧会法师翻译的《六度集经》。三国之后,接下来进入西晋的时期,又有竺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或者是《渐备一切智德经》,也就是我们一般通说的《华严经》〈十地品〉。这一些早期的法师,其实对于引介佛教进入中国这件事情来讲,他们作了很大的功德。不过,当时是因为佛教刚 | admin 2018-07-22 |
![]() |
所以二乘的修行人,他最高证得的果位是阿罗汉;而大乘则是要以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证得圆满清净的佛菩提果。所以,佛教里面的各个宗派,可以说以二乘与大乘把它们这样子作二类的分别;在这二类之下呢,各自依着自己的所修所证,然后就创立了许许多多的宗派。所以,平实导师常常说:“正觉讲堂的法,不分宗、不分派,因为我们所学习的是佛陀所传授的圆满佛菩提道。&rdqu | admin 2018-07-22 |
![]() |
佛回到了人间,在鹿野苑找到了曾经跟随祂的五位比丘们,开始为他们说法,建立了最早的声闻僧团,然后僧团就越来越蓬勃。在十二年当中这一段时间,佛说《阿含经》《法句经》等等,主要说的是二乘的教法,说四圣谛,说十二因缘,又叫作藏教——三藏之敎,也就是初转法轮。这一些最早的经典,主要阐述的内容就是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世尊在这一段时间,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弟 | admin 2018-07-22 |
![]() |
世亲觉得佛法不应该败给外道数论派,为此,著手撰写了《七十真实论》,专破外道的“数论”《僧论》。论著从头到尾,把“数论”的论点驳斥得体无完肤。著作完成,广为流传,公开号召婆罗门与诸外道,大胆出来辩论。声明纯是法义上的争辩,目的是搞清孰是孰非,不必以性命赌赛。世亲因而名声大振。诸外道见“数论”《僧论》已破,那个傲慢的婆罗门 | admin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法相唯识宗如果不依止着证悟自心藏识的般若为本的话,那一定会落入了“学问僧”,一定会落入了学问的思惟,一定会落入佛学研究的思惟,因为不是真正的实证的佛法。学术的思惟与实证的佛法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实证的佛法是可以亲证的,是可以亲自证验的;而学术的佛学其实仅止于能够意识思惟,去思惟推论,那这个东西完全不是亲证的。但是唯识宗—&mdas | admin 2018-07-22 |
![]() |
历代中国僧人憨山大师、慈舟大师、蕅益大师等等,及日本人汤次了荣,对此论均有著作阐述,此论萌发了中国及日本大乘佛法的种子,后世藉此因缘启蒙,而皈依三宝者甚多。公元2004年初夏,导师鉴于台湾广大佛弟子众,数十年来恭敬供养三宝,广积福德,慈济众生,兴善止恶,已具承受世尊正法之因缘果报,为广利有福佛子明白如何消除烦恼障及所知障,发起世间、出世间智,乃将《起信 | admin 2018-07-22 |
![]() |
余于一九九五年编订之禅净双修班教材,大多取材于《阿含经》;至于拙著诸书及余多年来所弘扬之法,无非中观境界,无非般若;而般若中观之总相智、别相智、种智,张先生俱未知之证之,何德何能妄评教界大德?莫谓评余,乃至教界任何法师﹙包括初剃度者﹚,皆非汝所能评论者,汝非三宝之数故,汝非大乘胜义僧故,汝非二乘初果人故。欲证中观般若智慧,必须证悟自心如来藏;证悟自 | admin 2018-07-22 |
![]() |
慧远法师他是道安法师的弟子,在《高僧传》里面说到慧远法师的时候,说他“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老庄”。不知道各位菩萨注意了吗?有一个“尤善老庄”,那是因为慧远法师那个时期,是佛教初传入中国的时期,那我们在前面呢,已经跟大家有讲过,初传的时候,很多的人其实都是先以老庄来解读佛经,所以也很难可避免的就是,当时的佛教法师也通常是精善老 | admin 2018-07-22 |
![]() |
那第一期呢,第一期在历史上通称叫作“关河三论学”,关河三论学最主要是由鸠摩罗什大师跟他的弟子们所形成的;但是从弟子再传了几代之后,从僧朗法师到摄山去之后,当时应该是梁武帝的时代,到摄山去之后,又形成了另外一个新的三论的气象,在这个部分以后就叫作“摄山的三论学”。后世人往往把摄山的三论学,把它视为是三论宗的正统所在;因为摄山的三论 | admin 2018-07-22 |
![]() |
据其弟子“僧肇”法师〈维摩诘经序〉说:“什以高世之量,冥心真境,既尽环中,又善方言,时手执胡文,口自宣译;道俗虔虔,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显然。”而正觉同修会重印的《维摩诘所说经》正是姚秦三藏“鸠摩罗什”所译。他所译岀的《金刚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妙法莲华经》 | admin 2018-07-22 |
![]() |
那中国的密宗,在不空的时期发扬光大,许多的历代的帝王都礼敬密宗,常常把密宗的这些僧侣,把他尊为是“帝师”。这个是由于我们刚才讲的,结合帝王为了要延长寿命,然后就诉诸各式各样的咒法,这个是有它的因缘在的。唐代的密宗祖师,除了刚才讲的不空之外,还有所谓的一行跟惠果。其中惠果是不空的传法弟子,他也是建立所谓的“金胎不二”,也就是金刚部 | admin 2018-07-22 |
![]() |
那这波罗提木叉,一般来说它所指的就是菩萨戒,因为是在僧团里面讲别解脱的时候,如果是以声闻戒为主要持守,菩萨戒当然就是别解脱戒。可是我们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就是如果是菩萨道的行者,实际上是应该以菩萨戒作为正解脱戒。关于这个部分,律宗的部分要谈到它的时代背景,最主要就是源自于佛世的时候,有一位大阿罗汉叫作优波离。优波离原先是皇宫的理发师,他既然是理发师, | admin 2018-07-22 |
![]() |
所以在当时的时代,一些着名的佛教传律的法师,往往也就是国家任命的僧官,用这个佛教的戒律来治理国家。那律宗的形成,其实真正讲到律宗的形成,要讲到在唐朝初年的时候,有一位法师叫作道宣法师。这个道宣法师还是一样,就跟我们前面看到的三论宗跟天台宗一样,要成立一个宗派的话,免不了就要以自己的宗派所理解的内涵,来解释全部的佛教经典,这个部分首先就可以从他如何判 | admin 2018-07-22 |
![]() |
佛经上说劫的地方很多,其说不一:有一说,长宽八百里地的一块石头,以净居天衣重三铢,净居天日月岁数,净居天人三年来此一坐,将此石磨尽时,名一大阿僧祗劫。按普通年数之劫有三种:一曰小劫,以八万四千年为本位,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时,再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计三亿三千六百万年(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华严经》【阿僧只品】第三十,世尊为心王菩萨详细解说了佛所使用的计量单位。经上说∶「尔时,心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演说、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世尊,云何阿僧只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耶?』心王菩萨问世尊,您常说诸佛如来的数目,所用的各种单位如「阿僧只、演说」..一直到「不可说不可说」倒底是什麽意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