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声闻人如果没有人求他说法,多半会在午斋、经行后就打坐进入定,等到明早太阳晒到身体时,他就出定下山去托钵;托钵回来吃完了,把钵洗净了,经行一会儿消食,他又打坐入定去了,到明天早上太阳晒到他了才又出定。缘觉人为什么厌于思惟?因为缘觉人的目的只是想要证得因缘观而出三界,如果已证得因缘观、可以出三界了,缘觉人又不想成佛,何必再思惟更深的佛法?因为缘觉人再怎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人如果没有人求他说法,多半会在午斋、经行后就打坐进入定,等到明早太阳晒到身体时,他就出定下山去托钵;托钵回来吃完了,把钵洗净了,经行一会儿消食,他又打坐入定去了,到明天早上太阳晒到他了才又出定。缘觉人为什么厌于思惟?因为缘觉人的目的只是想要证得因缘观而出三界,如果已证得因缘观、可以出三界了,缘觉人又不想成佛,何必再思惟更深的佛法?因为缘觉人再怎 三摩地

2018-07-21

(佛说,有一个比丘正在坐禅入定,有一个居士看到他打坐的地方不平坦,就拉起比丘带他到一个平坦的地方,居士因此后世五百劫身心不得安隐,因为他打断了比丘的道念。佛和们说:如果有人在讲经说法,千万不要去打断,否则罪报极大,难以称计。)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是故沙门道士知福不食。(佛说,过午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人如果没有人求他说法,多半会在午斋、经行后就打坐进入定,等到明早太阳晒到身体时,他就出定下山去托钵;托钵回来吃完了,把钵洗净了,经行一会儿消食,他又打坐入定去了,到明天早上太阳晒到他了才又出定。缘觉人为什么厌于思惟?因为缘觉人的目的只是想要证得因缘观而出三界,如果已证得因缘观、可以出三界了,缘觉人又不想成佛,何必再思惟更深的佛法?因为缘觉人再怎 三摩地

2018-07-21

其实真宝珠之处,仍于此水之中,但须以「方便善巧」而得,此即是如来之一乘说法之真实义!唯有取证佛地之涅槃,方有真实之究竟涅槃可说,余人所得,不过相似其分,虽诸七住别教菩萨,亲证涅槃,不过知其少分,然于涅槃实相之一切功德体性仍有多分无法亲证,唯有受熏道种智,而知道其中之极微少分,对于诸法实相之所显现所生所灭,更只能依稀如理而意会,于此中之五蕴如何与涅槃 三摩地

2018-07-21

又譬如说:如果修得无想定,进入定中时意识也断灭了;若是舍报之后出生到四禅天的无想天中,意识也是断灭而不存在了;或者阿罗汉进入灭尽定中,意识也是断灭了。那么这样看来,意识实在不伟大,是在许多时候都会断灭的;这个不伟大而常常断灭的意识,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要把祂误认为是真实而常住的呢?但这个意识正是众生最贪爱、最执著的自我,当众生认定这个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 三摩地

2018-07-21

又譬如说:如果修得无想定,进入定中时意识也断灭了;若是舍报之后出生到四禅天的无想天中,意识也是断灭而不存在了;或者阿罗汉进入灭尽定中,意识也是断灭了。那么这样看来,意识实在不伟大,是在许多时候都会断灭的;这个不伟大而常常断灭的意识,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要把祂误认为是真实而常住的呢?但这个意识正是众生最贪爱、最执着的自我,当众生认定这个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 三摩地

2018-07-21

什么叫有余依涅槃?就是说你没有意识心,但你能够入定,你至少要四禅八定具足。那一些法师——实际上我们应该说他是比丘、比丘尼,真的称为法师呢就是僭越了佛法,就是枉顾自己身上所穿的袈裟了,这样是不对的。你知道法,至少要知道什么是涅槃,涅槃中是没有意识心的,请问:“你在涅槃中,你哪一个心能够了知?你哪一个心能够体认?你哪一个心能够自在?&rdqu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心念心听一直修下去,最后会变成入定。结果,心里面没有在想佛,入定去了,所以一定要转。入了那个定好不好?有人也许讲:“不是说要修定力吗?现在能入定,不是更好?”不对!因为那个定派不上用场,入定了就无所觉知,佛来感应,你也不知道。定力跟定境不同,我们要的是定力,不是要入定境。有定力的时候,动中照样在定的状态,对外境能够觉知,而一样有定的作 三摩地

2018-07-20

当他打坐心念心听时,往往会入定;虽然口中仍在唱著佛号,但心已入定了。当他观察分明后,确定没错了,从此会特别注意佛号不断时,忆佛的念在不在?修到最后就完全是心念心忆,他不再入定了。在行往坐卧中,借著心中不断的佛号,维持心中忆佛的念不断。这功夫就比较深了,一般持名念佛的人能分别、观察到此地步的人较少。若能每天在行往坐卧中不断心中的佛号,并且忆佛的念也随 三摩地

2018-07-20

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莲宗初祖慧远大师,就修到这个地步。这很不容易,定力必须非常好。还要练习到出定时也能够不散失,跟观经所讲的完全相同。如果有所不同那就是妄想,如果完全相同,即是粗想见极乐世界。这不是细观,是粗想而已,这是第八观。此观修成时,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今生必可修成念佛三昧(亲见自性弥陀),也就是说,今生必能继续深观,修成第九观而得念佛三昧(明 三摩地

2018-07-20

心念心听方式会有二种演变过程,第一种是专心地听心里所唱的佛号,最后佛号不起,而入定中。这时心不想佛、无佛号,外面是什么也不知道,如睁眼瞎子,这是未到地定。用手在他眼前挥动,他亦不能觉知,这是偏于定而不忆佛所产生的状况。等外面突然产生一个特别大的声音或自己起一个妄念才出走,这时又恢复心念心听。此种入定也会有嘴巴还在唱佛号、心已入定的情形。第二种是慧的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一个部份:无相念佛的功夫修成以后,如果继续深入,可进入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忆佛心谢,平常的妄念非常非常少,在此状态如果去打坐即很容易入定。这个定叫未到地定,忆佛的念不在了,也没有妄想杂念,进入这种定里,在定中无觉无知,不是念佛所求境界。所以忆佛心谢者打坐入这种定,跟“无记”相同,如果有这种状态出现,应当远离。第二种状态也是忆佛心谢。忆 三摩地

2018-07-20

若入禅定乃能思惟五阴生灭,非不入定能思惟也。”这一段就是说,一般人误会经典里所说思惟的意旨,以为思惟就是用语言文字在分析,有条有理的整理。经中讲的思惟有的是这样,但是举凡体究念佛或是参禅所说的思惟是指在定中的思惟。以一种心识散乱状态下所分析思惟来的东西,无法得到体验和正受,所以世尊开示我们:正定才是真实的道,邪定就落于一念不生里去追求各种境界 三摩地

2018-07-20

有智之人,此时口中仍然安详唱念不辍,而心中不再忆念佛号咒语之声音,渐渐就会进入定中(入时不知入,出时始知方才入定),失却时间与空间。此时虽然口中犹在唱念佛号或咒语,其实心已入定。亦有持名念佛者,于止静时,心念心听,渐次统一,佛号不起,安住于忆佛之一念相续,终于泯然入定。这种境界亦是定力足够而又具备修定知见的人方能做到。到此地步,则净土通于禅定。以上 三摩地

2018-07-20

心中记挂著佛号不断,便不能入定。若此人烦恼极少,而有正确知见,懂得在最后妄想不起时,也让佛号不在心中出现,维持或安住在忆佛之一念中,心不执著于佛,渐渐便能入定。但终究是比较间接,何如直接以心念忆佛呢。又如有人坐中出声专心念佛号,更难以入定。若此人烦恼甚少,在唱念佛号到妄想不起时,使心不执著佛号;任由口中不急不徐地继续唱念佛号,心不挂念佛号,一心忆佛 三摩地

2018-07-20

行者以善知觉观,能离粗就细,末后能舍,乃能入定,证得诸禅。并于六识幻化之境界现前时,善能诃责对治,不为所动。若执著于觉观心者,即被六识变化之境界迷惑,心起贪爱,魔得其便,导入歧途;致妄言证得圣境或诸禅境界,求升反堕。或与鬼神往来,为鬼神所扰,不得定心,不能深入诸佛境界。二、参禅者更须摒除觉观。若觉观不断,则工夫不能打成一片,疑情不起不深。欲入&ldquo 三摩地

2018-07-20

一般来说,喜欢打坐修习的人,他对于外境的敏感性会比较大,容易起瞋,因为自己一直想要入定,但是外境的影响很大,所以那时候就会落入瞋恼的计较当中;不同于第一种状况在于,第一种是被外境带着走,而这边说落入瞋恼的计较中,其实是落入了自己所相应的杂染心所法,而被自己的瞋恼系缚而起思惟,导致于无法安住于无相拜佛,或者无法安置于定境法尘中。当然,会引起内心散乱的 三摩地

2018-07-20

有智之人,此时口中仍然安详唱念不辍,而心中不再忆念佛号咒语之声音,渐渐就会进入定中(入时不知入,出时始知方才入定),失却时间与空间。此时虽然口中犹在唱念佛号或咒语,其实心已入定。亦有持名念佛者,于止静时,心念心听,渐次统一,佛号不起,安住于忆佛之一念相续,终于泯然入定。这种境界亦是定力足够而又具备修定知见的人方能做到。到此地步,则净土通于禅定。(三 三摩地

2018-07-20

有智之人,此时口中仍然安详唱念不辍,而心中不再忆念佛号咒语之声音,渐渐就会进入定中(入时不知入,出时始知方才入定),失却时间与空间。此时虽然口中犹在唱念佛号或咒语,其实心已入定。亦有持名念佛者,于止静时,心念心听,渐次统一,佛号不起,安住于忆佛之一念相续,终于泯然入定。这种境界亦是定力足够而又具备修定知见的人方能做到。到此地步,则净土通于禅定。以上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98条/1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