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老实说,那些有宿命通的人他如果能够看见前三世、前五世,那就很值得他炫耀了!但是在了义佛法中,这个其实是不算什么的,还不如没有神通的胜义菩萨入定以后撞来撞去、碰来碰去,却能看见很多劫前的事;所以世人的宿命通其实是远不如胜义菩萨种子现前的时候,可以看见和了知某些因果,而不会再犯了。所以十恶业道对于修行人来讲,千万不可以轻易去碰;因为十恶业道作了以后,不 admin

2020-02-21

所以我刚刚讲的都是如实语,这可不是开玩笑;都是因为大家好动,所以才会有地震、火灾、水灾、风灾等事情发生;如果人类与动物的身心都不动了,就不会有地震、火灾、水灾、风灾了;换句话说,就是一切有情全部证得第四禅,大家都入定去了,也就不需要饮食、活动、繁殖……等。所以我刚才说的真话,大家刚开始可能都当作我在讲幽默话。其实不是!事实正是这样。那么 admin

2020-02-21

真正的苦行是心不放逸,譬如说:您是在修念佛法门,那就得时时刻刻净念相继;如果您是在参禅,就得二六时中疑情不断;如果您是在打坐修定,也要很快就能够进入定中,获得禅定的证量,而不是空口说白话;如果您是专门在修利益众生的法门,那就得永远努力不懈地为众生做下去;如果您是以努力为众生说法为苦行,那就得不舍任何一个众生,永不疲累地为各种根器的众生宣说妙法;能够 admin

2020-02-21

欸!奇怪啊!阿罗汉是一切人、天所应供,诸天天主见了他们都得要礼拜、供养,可是他们为什么要怕维摩诘大士呢?譬如说:有一次维摩诘大士特地前去拜访一位大阿罗汉,结果看到大阿罗汉正在讲宴坐之法,教人如何宴坐、如何数息、如何入定等等。讲得正精彩!他一到来就先向大阿罗汉礼拜,礼拜之后就开门见山地指责说:你讲的宴坐讲错了啦!当众就给阿罗汉难堪。然后他说:什么叫作 admin

2020-02-19

应成派中观认同自续派中观打坐时进入定中,觉知心没有妄想变成真心,但应成派认为觉知心进入定中以后还要再观察,观察结果是:所有法都不存在,但缘起性空的法性是如实存在的,这个概念才是他们认为的中观。因此他们否定七、八二识(意根和如来藏);他们认为如来藏法是佛方便说法,实际上如来藏是没有的。此邪见具足断见与常见,因为他们认为这意识是无尽的觉知,把意识分成三 admin

2020-02-18

那祂入定了吗?没有!祂也没有入定。祂从来不入定,也从来不出定,祂不出也不入,这才是真正的法界大定。譬如你来讲堂听佛法,说:我今天听了好欢喜,我听懂这个法了,我把它记住了。这是因为你有了胜解,有了胜解就会记住,记住就是念心所,念就是忆持不忘、念持不忘。可是你如果问阿赖耶识说:今天去讲堂听课,你有没有听见什么?祂不会跟你讲说:我没有听见。祂不会,祂连回 admin

2020-02-18

然而这种无想定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境界,因为在入定三个月、五个月以后,仍将因为忽然生起一念,想要了知色身坏了没有,而再度现起意识心等六个识,这时又将重新堕于人间的六尘境界之中了。各位菩萨,综合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知道,三界的一切身、觉境界,都是不得离于八识心王而有;如果离开了八识心王,连六根都不可能出生,何况会有命根存在呢?没有六根,没有命根,又如何能 admin

2020-02-18

那祂入定了吗?没有!祂也没有入定。祂从来不入定,也从来不出定,祂不出也不入,这才是真正的法界大定。譬如你来讲堂听佛法,说:“我今天听了好欢喜,我听懂这个法了,我把它记住了。”这是因为你有了胜解,有了胜解就会记住,记住就是“念”心所,“念”就是忆持不忘、念持不忘。可是你如果问阿赖耶识说:“今天去讲堂听课,你有没有听 admin

2020-02-18

所以他的定很好而开口炫耀时,你开口就问他:“你入定几年?”他听了脸都黑了,对不对?他一定会反问:“那你入定几年?”你就说:“我在这个定中无始以来到现在不曾出定。”对啊!正是如此啊!那他一定要问:“那你是什么定?”你就说:“无住定,又名金刚三昧。”因为你这定永不可坏,那他听了如果是个根器,就会有兴趣了 admin

2019-09-02

 佛陀是一切智者,有圆满的大神通和大智慧,能在一念之间就了知我们所有众生过去世的所有事情,而许多有宿命通的大菩萨或大阿罗汉也可以在入定以后证明有三世轮回的存在。 现今的某些凡夫俗子可能会怀疑到底有没有三世轮回?不过我们从古今中外许多人的著作或是经验都可证明确实有过去世,死后不是完全断灭;在许多《念佛感应录》的书籍中记载,有的人念佛发愿往生净 admin

2019-09-02

进去一看,有一老僧在入定,头上、身上都长满了野草。玄奘大师伸手摸了摸他胸口,尚有微温,便用引磬使他出了定。老僧睁开眼,茫茫然问:你是谁啊?玄奘大师说:小僧玄奘,你老在此入定多久了?老僧眯眼想了想说:是某某年间在此结庐入定,是等红佛[释迦牟尼]来度他。玄奘大师掐指一算,已千年有余,便对他说:释迦佛已经涅磐了。老僧答:那就等白佛[弥勒菩萨]出世,我跟他去弘 admin

2019-05-05

不久奘师入定,神升兜率陀天,只见弥勒菩萨在妙宝台上,天众围绕左右,此时身心欢喜,早已忘记自己正在坛上,即将被贼人杀害的事。说时迟,那时快!突然间,黑风四起,折树飞沙,浪涌船覆,贼众大惊,急问师之同伴说:“这位沙门是从何处来的?”同伴告诉贼人说:“他是远从大唐来此求法的玄奘法师,如果杀他会获无量罪,遭受恶报。现在风浪四起,天神已经震怒 admin

2019-04-29

烦恼少的也不过二十秒、三十秒而已:就算是能够一入定就十天、半个月,那也只是未到地定的境界而已。初禅尚且末得,何况是庵摩罗识的境界呢?必须要断尽一念无明,见思二惑永断无余,才能到达庵摩罗识境界。不明白一念无明和定学,以为不打妄想、直进向前看,没有语言、文字、形相就是第九识的境界,这是很大的错误。《正法眼藏‐护法集》 小乘声闻的修法,是由四圣谛入手 admin

2019-04-24

烦恼少的也不过二十秒、三十秒而已:就算是能够一入定就十天、半个月,那也只是未到地定的境界而已。初禅尚且末得,何况是庵摩罗识的境界呢?必须要断尽一念无明,见思二惑永断无余,才能到达庵摩罗识境界。不明白一念无明和定学,以为不打妄想、直进向前看,没有语言、文字、形相就是第九识的境界,这是很大的错误。《正法眼藏‐护法集》 世尊跟我们解释说︰「此四住地起 admin

2019-04-24

譬如说,众生醒着的时候,有这四种烦恼;众生睡着在做梦的时候,一样有这四种烦恼;甚至众生入定,进入定境─仍然有意识心独住的境界─其实这时候意识心仍然相应这一种微细的我见、我执的烦恼相,仍然是跟四住地烦恼相应的(只是凡夫众生自己不知道)。有些人会问说:“是不是睡着无梦以后,或者是证得无想定以后,或是众生在昏迷,甚至在死亡的时候,这时众生的六识见闻 admin

2019-04-24

菩萨证涅槃已(阿罗汉亦如是),无有任何境界,非如定境之入定十天半月可以炫人;无有五通,非如鬼神知有五通可以示人;亦不能自生外道所说甘露,亦不能求天神赐与甘露,甘露是有境界法、有为法、有漏法故,无关涅槃故。如是涅槃之修证,纯是无为法、无漏法、无境界法、无所得法,唯证者自知,不可示现,不能示现,非诸俗人所知也。是故佛于此偈中说:虚妄想灭及意识灭者,名为涅 admin

2018-12-27

”谓与外印(案:实体明妃即是外印)入等至定(案:同住于性高潮中一心不乱),若无外印,应与智印(案:观想之明妃)入定(案:同住于性高潮中一心不乱)。以正行欢喜声(案:以交合行淫时之快乐呼叫声名为正行欢喜声。宗喀巴认为双身法之淫行是修学佛道之正行,故认为行淫之叫床声音为“正行之欢喜声”),召请智轮,供养浴足阏伽为先,(案:然后观想佛父母 admin

2018-12-27

应成派中观认同自续派中观“打坐时进入定中,觉知心没有妄想变成真心”,但应成派认为觉知心进入定中以后还要再观察,观察结果是:所有法都不存在,但缘起性空的法性是如实存在的,这个概念才是他们认为的中观。因此他们否定七、八二识(意根和如来藏);他们认为如来藏法是佛方便说法,实际上如来藏是没有的。此邪见具足断见与常见,因为他们认为这意识是无尽的觉知 admin

2018-12-27

可是我们可以知道佛陀非常重视的,就是这个甚深微妙大光明法,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阿含经》里面,佛陀只有在这个地方用这么高的赞叹的言语来说明这个法,然后说这个法可以超越一切的外道见,不管是本劫本见还是末劫末见,一切都能够超过,而且一切的外道见也不超过这六十二种外道见,也就是说这个甚深微妙大光明法可以超越一切的外道见啊! 好!那佛陀就在后面马上就说明 三摩地

2018-08-16

”也常听人说:“某人学佛学得很好,打坐功夫很了得,能常入定很久。”〔编注:现代人不能断除欲界中最粗重的男女欲贪,连初禅都不能证得,往往所说的入定,最多不过欲界定或未到地定,不能说是四禅八定的实证,四禅八定的实证是以断除欲界贪而实证初禅,乃至实证初禅以上至四空定而称之。〕但是打坐入定真能出离三界生死苦海吗?以前佛住世的时代,具足四禅八 admin

2018-08-07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98条/1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