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在家里佛堂供桌前坐下来,打起手印,诵起〈大宝楼阁咒〉,诵着、诵着、诵着,后来入定去了;没有声音、没有色尘,什么都没有,就这样子,连念咒出来那个咒的声音都没听见,但我还继续在诵咒。谁有这个功夫?直到后来出了定才又听到:欸!这是自己在诵咒的声音。这是第一次入二禅。后来觉得诵那咒有一点浪费时间,所以改变了,后来改用打坐的方式。所以,谁说动中的功夫不能入 admin

2024-05-24

  为是人耶?是非人乎?’作是念已,入定观察,知是波旬欲来恼乱,即说偈言:‘世间有解脱,我今自证知,……。’尔时,波旬而作是念:‘旷野比丘尼,善知我心。’懊恼悔恨,惭愧还宫。”《大正藏》册2,页453,下5-25。[11]前注举自诸经的内容,都是佛世时发生的现例,后来被结集在经典中;今天只要查询电子佛典,都可以查询得到。这 admin

2023-04-19

  入定、出定的永远是意识妄心,出定之后又攀缘分别,对六尘黏著;即使入了定,也是攀缘执著定境中的定境法尘,像这样变来变去,有时入定有时出定,就是变异之法,而变异之法就不可能是真心如来藏。若有人说,一念不生时对六尘了了分明,当下这了了的灵知心就是真如,这时候祂都不分别,既然不分别就是真如。事实不然,那根本就是常见外道,因为离念灵知对六尘了了分明时,虽然 admin

2020-08-28

  愿我以精通一切诸法等持之一法门,亦能于随后劫中宣说佛法,并于母胎中入定十月。愿我成佛以后,从轮回中所度化众生皆能见我于母胎中以跏趺坐入于摩尼宝般等持之相。十月期满,以我所积真实福德等持力,愿整个娑婆世界从色究竟天至金刚大地六次震动,众生皆当苏醒。愿我从母亲右肋降生人间后,此娑婆世界有大光辉遍照,所有众生均得以了知。善根未成熟众生能因之播下涅槃菩提种 admin

2020-07-30

  可是我们可以知道佛陀非常重视的,就是这个甚深微妙大光明法,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阿含经》里面,佛陀只有在这个地方用这么高的赞叹的言语来说明这个法,然后说这个法可以超越一切的外道见,不管是本劫本见还是末劫末见,一切都能够超过,而且一切的外道见也不超过这六十二种外道见,也就是说这个甚深微妙大光明法可以超越一切的外道见啊!好!那佛陀就在后面马上就说明,那什 admin

2020-07-17

  师甚怪之,寻即入定,以天眼观,知其更无余福得尔,以救蚁子因缘之故,七日不死,得延命长。(《杂宝藏经》卷4)。这个佛典故事大意如下:以前有一位阿罗汉他有神通,收了一位小沙弥为弟子,有一天,阿罗汉透过神通,知道这位小沙弥仅剩下七天的寿命,因此让小沙弥告假还乡,回家探望父母亲友;并于小沙弥回家之前,特别叮咛他,于第七天早上要回到寺院,小沙弥听完阿罗汉师父吩 admin

2020-07-06

  所以我刚刚讲的都是如实语,这可不是开玩笑;都是因为大家好动,所以才会有地震、火灾、水灾、风灾等事情发生;如果人类与动物们的身心都不动了,就不会有地震、火灾、水灾、风灾了;换句话说,就是一切有情全部证得第四禅,大家都入定去了,也就不需要饮食、活动、繁殖……等。所以我刚才说的真话,大家刚开始可能都当作我在讲幽默话。其实不是!事实正是这样。-- admin

2020-06-20

  对不对呢?定境中正是制心一处啊!你的如来藏有没有起过语言文字妄想?你的如来藏有没有在定外了别六尘?你看,你如果入定长时安住,入了二禅等至位中,有时候还会出定呢;可是你的如来藏住在这样的境界,从来不出定。但这个是不是一般的四禅八定等世间禅定?其实不是禅定,因为禅定是意识心的境界。可是,如来藏这个境界,祂永远如是、永远不改变,就好像永远制心一处而不会散 admin

2020-06-20

  那么在四禅天的境界之中,是远超过色界中的无想天人,因为他们能把意识灭除,但色界天凡夫们的最高境界就是四禅的无想天;所以纵使有人可以这样表演一入定之后息脉俱断,在定中一年才出定,那仍然有色界天有情的“不善之暗”。等到有一天人家来告诉他:“你这个是对色界有的执著,更高的境界你就无法证得,所以你应该舍了色界身,要修习四空定。”于是教导 admin

2020-06-20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做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 admin

2020-06-14

  一般来说,喜欢打坐修习的人,他对于外境的敏感性会比较大,容易起瞋,因为自己一直想要入定,但是外境的影响很大,所以那时候就会落入瞋恼的计较当中;不同于第一种状况在于,第一种是被外境带着走,而这边说落入瞋恼的计较中,其实是落入了自己所相应的杂染心所法,而被自己的瞋恼系缚而起思惟,导致于无法安住于无相拜佛,或者无法安置于定境法尘中。当然,会引起内心散乱的 admin

2020-06-08

  俱解脱无学入于灭尽定中,不受三界法尘;然因入定前之预设,故能于次日午前,或三日三十日后出于灭尽定。此因灭尽定中末那识未灭,尚有五遍行之作意、触、思心所法作用,唯除受想心所;故于如来藏所现内相分显现其入定前预设出定之状态时,便于触此境时起于作意,由作意而起思心所,思心所则决定唤起受想心所;然因受想心所须依意识同为运作,遂唤起意识;意识起已,便渐渐出定 admin

2020-06-08

  无觉有观三昧︰舍微细乐触,续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对外境无觉,对心境有观,此是二禅前之末到地定。10.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习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惮。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以上乃个人修定之体验,皆属禅定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般若禅、祖师禅,不能发起智慧。若以证得上开一种或多种定境之心而自以为悟者,乃是错 admin

2020-06-08

  譬如声闻人,二乘菩提的五力出现了以后,他就什么都不关心了;当他肚子饿了,去托钵回来,用过斋了,经行以后他又入定去了,什么事都不关心;处与非处的了解,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但是菩萨不然,菩萨五力出现以后却反而要进求佛的十力,处非处智力则是一种分别的功能,也是进求佛十力的基础。又譬如业异熟的智力,你们明心之后还要想想看:下一辈子你的果报是什么?你得要先思量 admin

2020-06-08

  譬如声闻人,二乘菩提的五力出现了以后,他就什么都不关心了;当他肚子饿了,去托钵回来,用过斋了,经行以后他又入定去了,什么事都不关心;处与非处的了解,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但是菩萨不然,菩萨五力出现以后却反而要进求佛的十力,处非处智力则是一种分别的功能,也是进求佛十力的基础。又譬如业异熟的智力,你们明心之后还要想想看:下一辈子你的果报是什么?你得要先思量 admin

2020-06-08

  例如郁头蓝弗,他是佛陀时代一位非常有知名度的外道修行人,他一心想要求生非想非非想天,所以非常精进用功地打坐;他在水边的树林下打坐,每当他觉得自己的定功快要成就的时候就会被惊动,因为水中有鱼的跳跃击水声,树林中有小鸟在那里飞舞鸣叫着;而当我们越想心静的时候,对外面的这些声音就越敏感,所以这让郁头蓝弗无法安然的入定,他心中就生气了,起了瞋恨的恶愿,他想 admin

2020-06-08

  要记得这一点,要不然一入定就是三年五载,人家不晓得学习进步多远去了,你还在定中混日子,出定时的道业还是与入定前一样,并没有进步,所以这个无想定一点儿都不值得爱乐。这就是说,有想是有觉有知的;凡是从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往下,识无边、空无边、四禅以下,一直到人间、三恶道,都有知觉,所以都是有想的境界。真正无想的境界就只有一个,叫作无想定或无想天。--------平 admin

2020-06-08

  俱解脱无学入于灭尽定中,不受三界法尘;然因入定前之预设,故能于次日午前,或三日三十日后出于灭尽定。此因灭尽定中末那识未灭,尚有五遍行之作意、触、思心所法作用,唯除受想心所;故于如来藏所现内相分显现其入定前预设出定之状态时,便于触此境时起于作意,由作意而起思心所,思心所则决定唤起受想心所;然因受想心所须依意识同为运作,遂唤起意识;意识起已,便渐渐出定 admin

2020-06-08

  应成派中观认同自续派中观打坐时进入定中,觉知心没有妄想变成真心,但应成派认为觉知心进入定中以后还要再观察,观察结果是:所有法都不存在,但缘起性空的法性是如实存在的,这个概念才是他们认为的中观。因此他们否定七、八二识(意根和如来藏);他们认为如来藏法是佛方便说法,实际上如来藏是没有的。此邪见具足断见与常见,因为他们认为这意识是无尽的觉知,把意识分成三 admin

2020-06-08

  烦恼少的也不过二十秒、三十秒而已:就算是能够一入定就十天、半个月,那也只是未到地定的境界而已。初禅尚且末得,何况是庵摩罗识的境界呢?必须要断尽一念无明,见思二惑永断无余,才能到达庵摩罗识境界。不明白一念无明和定学,以为不打妄想、直进向前看,没有语言、文字、形相就是第九识的境界,这是很大的错误。《正法眼藏‐护法集》世尊跟我们解释说︰「此四住地起一切烦 admin

2020-06-0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98条/1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