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说罪福报应经》)又譬如在《杂宝藏经》当中,由于阿那律过去生曾供养辟支佛,因此而感得九十一的常住快乐、饮食不虞匮乏的果报。世尊又教导我们,布施就像种田一样,我们行善、修慧就好像农夫在田里种下种子,将来就能够得到福慧的果报,而且所作下的功劳少,所获得的果利却很大,所以就又把布施称为种福田。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布施都可以叫作种福田的。世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这段,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第202-203页中有如此开示:布施为什么会是菩萨的净土呢?因为菩萨在三大无量数中舍身、舍命、舍财、施法;以三种施利乐众生,如果不作财物布施、无畏布施、佛法布施,他就不能成就净土,因为这三种布施是成就净土的基础。如果不作这三种布施,或是作了却不具足,菩萨就无法成佛;乃至十地的布施而入了等觉位以后,还要整整一百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这个是有尘沙那么多,所以学佛想要成佛,就要有三大阿僧祇,这个就是种智的范畴。首先就要参禅找到如来藏,才能够好好修行。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28集布施-怀天地之仁惠泽众生》侯正惠老师(原标题:福祸相依,苦空无常)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菩萨必须要生生世世都不断地在累积福德,即使到了等觉菩萨,都还在布施内财、外财,百修相好,乃至成佛后也继续不舍善行。因此可见福德的重要性,在菩萨道的修学之中,在每个层次的修证阶位,都必须要有相对应的福德来支撑。因此,我们也要了解一般布施的异熟果报,是有使用尽的时候,因此需要继续植福,未来世才有福报可以出生在人、天之中。就好像农夫种植作物收成之后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好像说,世间人有人自称是行侠仗义,然后就去富济贫,即使那一些富人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但是那毕竟与他们今世是富人,是不相同的因果;而这个富济贫的人,来世也可以受到一分福业啊!但也许要与什么?要与偷盗的恶业一起受用!所以这样子求财富的方法,也许可以得到财富,若不是他过去生的福业所致,只恐怕免不了一段不好的因果。再者来说,跟这些鬼神的缘结深了,就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如法求物而布施,当有人来请求我们布施某种财物,但我们手里刚好没有,那就代他去向别人求,或者去买来送,不要推说没有,因为他可能求不到,而你去代求就能求得,就解决他的困难了!为人求施时,也不可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取得,譬如廖添丁富济贫,是不正当的手段,也会有不同的因果。所以凡是布施时都记得要具足这五点:至诚心、亲自去做、要有信心、要把握时节,所布施的 三摩地

2018-07-23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在《妙法莲华经》中,有提到无量无数前的常不轻菩萨,这位常不轻菩萨其实就是释迦世尊的前身。在无量数之前,当常不轻菩萨遇到佛门四众时,就会对他们礼拜赞叹;但是在遇到增上慢的佛门四众时,他们就会毁谤、怒骂常不轻菩萨,甚至会用木杖、瓦石来掷打他。但是当常不轻菩萨遭受到这样的屈辱时,却从来不会因此而起瞋,他只是避走开来,但是却仍然会对他们说:我不敢轻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他在久远修学的过程之中,不但能得此殊胜的世间法,也能够证得出世间法;而此处又说菩萨摩诃萨,所以其最低的层次,至少应当是证得自心如来的七住位菩萨。换句话说,他又证得了世出世间法,最低层次的世出世间法的证得,表示他也如同二乘人一样,断了我见而证初果。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 三摩地

2018-07-23

(二)无畏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无畏施具足?菩萨自离刀杖亦教人离刀杖,于一切众生生父母想、男女想、亲友想,何以故?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非父母男女,菩萨常于微细中舍身而与,况复余大众生,是名菩萨无畏施具足。菩萨自身远离暴力残杀之行,亦教众生离之,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之至亲父母、子女、亲友来看待。也就是菩萨知道无量世以来,众生之间互为眷属至爱,都愿意为亲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物净?佛开示了几种:第一、你所布施的财物,不是偷来的,不是抢得来的。若是像廖添丁偷了人家的钱财来救济贫穷,就是施物不净。身为菩萨,布施时应该要以清净的财物来行施,所以第一件事是偷盗所得之物不可以用来布施,必须是净物才可以用来布施。第二要件是所施之物不是圣所遮物,若是佛诸圣所遮止而不可以用来供养别人的财物或饮食,都是圣所遮物。这个范围比较广, 三摩地

2018-07-23

-----多好兄弟 (原标题:法布施的果报) 三摩地

2018-07-23

(二)无畏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无畏施具足?菩萨自离刀杖亦教人离刀杖,于一切众生生父母想、男女想、亲友想,何以故?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非父母男女,菩萨常于微细中舍身而与,况复余大众生,是名菩萨无畏施具足。菩萨自身远离暴力残杀之行,亦教众生离之,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之至亲父母、子女、亲友来看待。也就是菩萨知道无量世以来,众生之间互为眷属至爱,都愿意为亲 三摩地

2018-07-23

没有人福德能超胜于诸佛,因为诸佛在等觉位百之中极力的修集福德,所以没有人能胜过,所以福德无量广大,所以诸佛不是单只有智慧上的福德与威德。有人为了达成某一种恶愿而做大布施,未来世成就了,恶愿也会跟着成就,他就得到恶果,都是因为布施后所发的誓愿力的缘故,所以佛说施即是业:引生善恶业。为什么因为布施能得到安乐果报?这是由于布施的缘故而得到人天乐乃至无上 三摩地

2018-07-23

无量千不闻浆水饮食之名。其咽如针其腹如山。纵得饮食随变为火。如是苦身。名为第三正感之果。毕是罪已来生人间。贫穷下贱为他所使。于诸财宝所求难得。于一切时而不自在。如是余报名相似果。(原标题:吝啬之罪)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人如法布施,非他财而施,后世得果,五家所不能侵;有人克扣眷属亲友财分,或侵欺他人钱财而施,后世得果,五家共有。复次,施之行门,差别无量;施之果报,差别无量;施之功德,果报无边;要在佛子具正知见,能修般若;不修般若者,不能知之。布施之因果,错综复杂,唯至佛地乃能具知,凡夫佛子,宜所熏习。是故有人修施能至彼岸,有人修施不至彼岸,唯得福德。菩萨六度以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都是以下品施主的方式在做,成佛之道得要具足三大无量数。若是上品施主,可以长入短,修证佛道可就迅速多了。(原标题:施主有三品) 三摩地

2018-07-23

不可以像廖添丁那样富济贫,那是不如法得财而布施。有人说:如果让我再得到六百万,我就会大力的实行善事、广作布施。我现在说的是真实故事,他后来果真得到六百万元了,刚刚好是六百万元,不多也不少;但是却付出了惨痛代价:他有个当兵的儿子死了,抚恤金、保险金,林林总总加起来刚刚好六百万。所以他拿到六百万时,仰天痛哭、侮不当初。所以布施时应该以现有的钱财来做,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布施可以获得世间富乐,无人能夺,所以自在。因为布施,所以远离我与我所的系缚而得解脱。(原标题:策贫施-《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不是仅仅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道位观行所得之智慧,次第进修诸地,也必须具备福德作为进修的资粮;乃至即将成佛之前的等觉位中,还必须百专修布施,头、目、脑、髓、舍宅、妻、子,无一不可布施,都无贪着;以如是百难施能施所得福德,方能成就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具足如是广大福德之后始能成佛。因此,佛说菩萨六度乃至诸地所修十度波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