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只空。觅其空处。了不可得。如红炉上一点雪相似。到个里。生也生他不得。死也死他不得。既生死他不得。即无生死可出。亦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全体是个大解脱门。二六时中。受用转辘辘地。出生入死。不犯毫铓。或去或留。全超旷。所以道。一念普观无量。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又道。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祖 三摩地

2018-07-23

同样,在声闻僧团里面的二果人,他虽然还会来人间一次,可是当他生天——他因为获得声闻的二果成为一来人,他会先生到天上;可是天上的时非常久远,所以当他上生了欲界天,再重回人间的时候,人间已经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这个时候也就灭了。所以说,在声闻僧团里面证得二果,他生天之后,他也不会继续留在人间来弘法利生。那初果人呢?初果人虽然七次人天往返,可是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 三摩地

2018-07-23

不过,即使是说他们在观想受想行,还是和大乘法有所差异,为什么?因为大乘人在这观行的过程当中,会去想:我一样要有生有死,为什么?因为三大阿僧祇里面,我不能舍弃这三界,三界就是我学佛的道场;我不能说我舍弃道场,而说自己存活,没有道场我哪有存活呢?我既然归依佛法僧,归依了,我就应当于佛法中安立自身。所以他了解他也有如来藏,可是只有如来藏的时候,他还要观 三摩地

2018-07-23

第八识如来藏,自无始以来,恒常都不分别六尘,故无此五种了别六尘境界之心所法,故非有分别心。然而觉知心意识,一旦现起,则必定会对六尘中之境界相产生分别,绝非常时无分别者;某老居士所说之「前后念中间短暂一剎那间之觉知心即是无分别心」者,不符圣教,谓第一剎那间虽不分别,只是不能分别而非没有分别性,并已起心寻求而欲分别其所接触之新境界相,已经在第二剎那寻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在短短一世之中就可以完成的,不像菩萨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但是成为慧解脱以后,他只是断三毒烦恼的现行,并未断除三毒的习气种子随眠,习气种子还是留存在心中!所以声闻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听到人家奏乐,他不知不觉就闻歌起舞了;他对欲界五尘已经没有贪着,可是习气种子使然,使他不知不觉地跳起舞来。所以难陀尊者每次上座说法时,一定会先看女众那一边,他不会 三摩地

2018-07-23

而今世意識我的種種種身、口、意行則成為來世我們會成為何類眾生的主因,是直接影響來世的意識我的,關係重大啊師兄!阿彌陀佛!众生从无始以来,依于对实相如来藏不知不证而有无明不觉,动心为业,现诸能取七转识与所取之六尘,于是众生七转识妄取六尘、攀缘六尘,不断执取六尘不肯舍弃,于生死大梦中游戏而不知,作诸善恶业,搜集后有之种子,故于六道中生死轮回不已而不能 三摩地

2018-07-23

诸位想一想: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底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 三摩地

2018-07-23

辨正6、凡夫众生不知不证三乘菩提,不知真如佛性从无始来不曾有得,亦未尝有失;未晓色身虚妄假有,未晓受想行蕴虚妄,未晓见闻觉知心虚妄暂有,犹如幻化,执为实有;心中恐惧灵知心灭已,堕于断灭空,故闻佛说「无我」时便生惊惧,不信佛所开示无我之语,返执灵知心自己及灵知心相对之六尘法,盲目追逐,永无止息,故尔世世轮转六道,受诸苦恼,不得出离。佛为破除执此觉知 三摩地

2018-07-23

第四种讲修禅定,修定的动机想要生到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最有名的就是郁头蓝弗仙人修非想非非想处定,生到无色界天,八万大寿命享尽之后,因为自己咒愿的关系,投生成为飞狐与水獭。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乐三有故。何故名出?以见明故。明者即是闻戒、施、定。何故还没?增长邪见,生憍慢故。这四种善事,通指六度法门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就来讲一个因为嫉妒心而使得自己长在鬼道受苦的故事。在佛世时,有一次,尊者那罗达多在路上看到一个饿鬼母在一日一夜之中生下了五百个孩子,但是因为这个鬼母非常地饥渴,一个个孩子才刚生出来,自己就克制不住立刻把他们都吃掉了!那罗尊者就去请教世尊:这个鬼母她在过去世是因为造作了什么样的恶业,才会遭受到这样的苦报呢?佛陀就说:同样还是在贤之中的过去世,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佛开示:当时的夜儿达多,就是过去世的我;这一万两千位仙人,就是现在的一万两千位比丘啊!不仅佛在《杂宝藏经》卷7如是开示,在卷3也如是开示;因为贪著利养而毁谤他人,导致无量以来受诸大苦恼,乃至今日为他人所毁谤,其大致如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二人心乐求佛法,出家学道,其兄长修寂静行,后来成为阿罗汉,人称为阿练比丘;其弟聪慧诵三藏经,后来为当时的 三摩地

2018-07-23

达摩祖师就讲了一句重话,他说:【诸佛妙道旷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无有是处。】(《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达摩祖师的意思是说,像诸佛这么样深妙的法,是经过了无数的精进加行用功,经过了非常多的困苦来行菩萨道,在一切众生难以忍的地方,祂都能够修忍;不论是生忍、法忍、无生忍,这样的次第修学上来,哪里只是一个小德小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并不是我们在一切法里面都没有一个决定,末那过往所受的无始来六识心的种种决定,祂有熏习;虽然祂没有记忆,可是势力比较强的,祂能够作微劣的智慧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知道,瞋不瞋还是实际上是看自己的,原则上就是自己想要瞋;虽然这个无明来得非常快,可是有时候瞋完以后,就应该去得快啊!可一般的人不是;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就要去了解瞋背后的理由,能 三摩地

2018-07-23

到底考验的时间有多长?三大无量数!!只有最真心的菩萨,才能最快通过考验。您准备好了吗?大家准备好了吗?您安忍得住吗?大家安忍得住吗? ------《无尽灯论坛》 冷无烟菩萨(原标题:天下没有我不能与之和乐相处之人) 三摩地

2018-07-23

」终于为大众揭晓了!讲了好长一段无数前的故事以后,现在文殊菩萨为大众揭晓说:这位求名菩萨供养无数诸佛以后,现在终于遇见了雄狮释迦牟尼佛,被授记为当来成佛的一生补处菩萨。如今终于了解来龙去脉了,所以这位求名菩萨接着在释迦牟尼佛以后,即将会下生人间来示现成佛,名为弥勒佛。他将会广度众生,所度的众生其数多到很难计算出来。为什么难计算?因为他很多世以来就 三摩地

2018-07-23

真正的慈悲心与同理心对待众生,那也是一种次法!当然真正要帮助众生不容易,因为每个众生基本上都有太多太多的烦恼,先不谈太深细的烦恼,我们及众生就有很多我所执的烦恼,为了这个我而要养活自己就有许多的烦恼,乃至为了健康及家庭感情等烦恼!烦恼的范围深细又广,需要累积很多的福德与智慧才能慢慢解除!而要让自己越来越解脱与快乐,真的还是要累积很多福德与智慧,还是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无量的生死流转中,其实都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等怨亲眷属,我们的如来藏就象是魔术师一般,无始以来不断地变生我们一世又一世不同的五蕴身;而所出生的每一世五蕴身都是无常变异,五蕴身无有恒常不坏的体性。当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心中有了这样的如理作意时,对众生才能不再生起欲想!如《生经》卷1:世尊曰:虽覩女人长者如母,中者如姉,少者如 三摩地

2018-07-23

但因意根无始来计执觉知心为我—以为真实,不断地受觉知心误导而计执色身为我所—以为真实,计执种种五欲及六尘为我所有—以为真实,因有这些执著性导致对我及我所引生种种烦恼及妄想。也就是因意根的计执性,导致意识无法马上说服意根如理作意,使得这些种种烦恼妄想的习气又让自己沉溺于五欲六尘中,不知不觉地又去追逐这些境界,受其左右而无法清净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因为他有错误的邪见,认为非想非非想天就是涅槃的境界,而不知道这样的定,也只是在耗损福报;在那个痴定里面可以活八万大,可是等到八万大寿命结束的时候,他从定中出来一看,我怎么没有得到涅槃呢?那涅槃的法是不是不存在呢?于是这样子又成了一个邪见,然后又依着他曾经有的恶愿,所以当他非想非非想天的天福享尽,就堕落到飞狸当中去了。堕到畜生道后,他真的就到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