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信心的不具足,所产生的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的这些种种障碍,是不是也就离开了一分呢?这个时候,不管你所现 三摩地

2018-07-22

常常又会想到一个问题,自己今天在佛菩提道上能够有这样的受用,一定是已经受到世尊生生世世以来,乃至是长的眷顾与摄受。想到这里就知道说,这样的恩惠是很难得以回报的!所以就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在不违反法毘奈耶的教戒之下,怎么样可以教导有缘的众生也能够快速地在佛菩提道的路程上大步前进。再加上说,护持正法继续在人间弘传,也真的需要很多人力,而这正也是这一些有 三摩地

2018-07-22

这就如同刚开始学佛的人一样,一般而言,一开始也许只是听过诸佛的威神之力,因为无法真正了知的缘故,所以只在迷信的阶段;可是,后来也经过多的福慧修学,终于有一世可以亲值诸佛,这个过程中就增进了智慧而远离迷信,所以这个时候要改叫作仰信,当然就更能够进一步修学福德,而希望能够亲证法界实相;等到外门五度修福业之后,终于能够亲证般若,智慧又迈进了一大步。而如 三摩地

2018-07-22

又因为菩萨戒是要尽未来际一直受持下去的,所以菩萨戒之中还有开缘的部分,而这个部分更是要依止于智慧上的观察以及菩萨三聚净戒的精神,才能够作出犯戒与否的判断;也正是这样,才能够支持菩萨三大阿僧祇佛菩提道的修证。再者,学人若不是依于智慧的观察与判断,能够少分、多分地信受因果;若不能信受因果,当然就会对持戒的严谨与否是会有所影响的。所以严谨持戒的背后,也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从过去久远以来,因为见到佛在世间示现的种种神变及智慧庄严,所以也就发心想要学佛,这就是菩萨初分的智慧庄严;他对于佛菩提道是可以成就的,或者是应该要走佛菩提道的这个道理,已经是心得决定,因为这也是从智慧的观察及思惟之后,所得的初分的智慧庄严。乃至菩萨终于有一世明心而进入七住位,有了般若的智慧庄严;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个时候,他不但能够念十方佛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经过修行才出现的、才存在的都是有生之法,而且未来一定会消灭,不是从本以来就存在的法身自心如来,菩萨亲证此自性佛宝,未来经过三大无量数后,可以成就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所谓自性法宝,就是自性佛宝借着种种因与缘,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一切法,而为大众所受用,乃至有众生进而修学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也就是说这个自性佛宝,借着种种因与缘,包括了自他有 admin

2018-07-22

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来安住于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乃至无觉无观三三昧境界中来证得四禅八定,但这只是世间三昧,还不是出世间三昧与世出世间三昧,因为虽然对于四禅八定具有审细正确观察,而能够了知四禅八定必须舍弃五欲五尘攀缘贪爱 三摩地

2018-07-22

如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chuōzhí),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 三摩地

2018-07-22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 三摩地

2018-07-22

(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事者,不取正觉。(五)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六)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七)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 三摩地

2018-07-22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否?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测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輪。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 三摩地

2018-07-22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三摩地

2018-07-22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三摩地

2018-07-22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 三摩地

2018-07-22

那是因为有许多事情,是牵涉到往世无量以前的因果,这并不是人情与法律所能规范的。所以,不管是在被乱伦或被强暴的状况下堕胎,仍然是杀人。因为胎中生命的存在是事实,既然心王已经住胎,而且必将成长为人类。那么,胎儿生命的存在,是任何人所无法否认的。从因果的角度来说,这一世被乱伦或被强暴,可能是造因,也可能是往世所造恶因的果报在这一世实现。一般来说,在还没 三摩地

2018-07-22

如来藏就像明镜映现种种影相,众生无始来就活在自己的如来藏所映现的六尘世界中,一直生活在自己如来藏所生、所显的境界相中,从无外法可触、可得;却被影相(身相、心相、五尘相、法尘相)迷惑,遂对现象界的种种变化信以为真,执为实有,因此而产生错误认知与经验,以为有个真实的我(觉知心我)及真实的外法可得、可求、可拥有,于是种下根深柢固之无明虚妄想种子。由于这 三摩地

2018-07-22

那像多好兄弟假设变超级有钱人,他也会想要养我!假设他有一百亿,那至少也会给我一亿,给我一亿就够了!给我太多的话我会去养女人!那经典中的莲华色比丘尼,她也是很有福报!因为她往世常修福也常供佛!但她往昔因为感情创伤,所以有鼓励他人邪淫,这个恶业使得她在佛陀时代那一世时,虽然常布施使得每次结婚对象都是有钱人,但对方都会外遇邪淫!后来她自己当高级应召女郎 三摩地

2018-07-22

如《大宝积经》卷57云:【假使经百,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陀在经中说:纵使经过了百千4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还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成熟的时候,我们仍将要承受自己过去所造之业的果报;这就是佛法中常说: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我们死亡的时候,自己的身体(色身)和意识都会死亡消灭,但我们所造的业不亡,仍然存在于我们永 三摩地

2018-07-22

中阴身时为了顺利投胎,难道说需要仔细多天观察一对夫妇的确未采取避孕措施,然后再进行投胎吗?我们的回答是:避孕虽然是现代才有的新名词,但是在远古往以前,也必然出现过这种情形;譬如在《瑜伽师地论》中就记载著,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有人懂得将谷类放置在妇女的子宫中来采取避孕的措施,所以表示避孕不是现代才出现的。然而就中阴身而言,其实他是没有能力去一一观察有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