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像印顺邪师那样教导,所有的法都是虚妄的话,那他自己,还有我们所有这些修行人还要修个什么?印顺先生不是自打嘴巴吗?因为有实相心不生也不灭,所以,我们每一世修行所累积的善业会一直滚雪球般在增长,恶的种子会不断减少,这才是佛法正理。佛法,从来都一以贯之,是邪师肢解了佛法,把佛法弄到支离破碎去。如果我们理解了意识心和实相心在根本性质上的不同,那么当年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而心中念念不舍,并于每日固定时段打坐一至二小时,坐中合掌或作手印,专念佛号或咒语;起初是高唱耳闻,心心不离佛号或咒语,不急不徐,专念专称;散乱之心,渐渐统一,安适自在,无牵无挂。有智之人,此时口中仍然安详唱念不辍,而心中不再忆念佛号咒语之声音,渐渐就会进入定中(入时不知入,出时始知方才入定),失却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悟后则应请善知识印证,并随善知识悟后起修,修学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这一部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将专门著书详细阐述,在此不再重复。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假如错悟的“大师”据此印证你开悟了,你就会相信了;如果你对别人说你已经开悟了,那就是大妄语。所以说,真心的体性能生万有诸法,具有能生诸有之性(见闻知觉性是三界有之自性),但是真心的法相却是空无形色的;而见闻知觉性等妄心,则不能出生万法,只是缘于真心所出生的六尘万法而在里面运作、在里面执取罢了;但见闻知觉性的妄心,也是无形无色的。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只是中国禅宗狭隘的界定禅师,那我们不妨再举经典中圣教来加以印证。在《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中,记载了文殊师利菩萨回答善住意天子提问——什么样的出家比丘可以称为禅师的时候,文殊师利菩萨这样子开示说:【天子!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乃至无有少法可取,得言禅师。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说这个就是以真实的境界来印证:在睡眠位、正死位乃至其他的位次里面,闷绝位等等,确实我的觉知心是会灭的。他要印证这样的事情,然后随顺这样的事实,然后他要能够安忍。所以,当他能够对于所取的境界,能够确定它是空无所取;对于能取的心,他也能够去接受,我的觉知心,能取的觉知心也是虚妄不实;虽然还不能完全接受,可是他必须接受这个事实,然后能够安忍这样的事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错了!请问:了了分明是不是已经分别完成?是啊!了了分明时就已经是完成分别了,才能了了分明;突然打你一巴掌,你心中还来不及生起骂人的语言文字,就已知道别人打你一巴掌了,也知道别人是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连别人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你都知道,都了了分明了,那不正是分别吗?分别完成了就是取尘啊!换句话说,四加行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要能亲证能取和所取全部虚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依于顶位现观的智慧,于「一切法皆无所取」已能印定;再依「下如实智」而观察能取的心非真实有--了知「能取」万法的觉知心--意识,非真实有,是依他起性的法,现观六识的现起是要依于根、尘二法而起。如是现观后而心能顺乐之,能够安忍能取的六识心非真实有。如是印证前面的暖法--「所取的六尘非真实有」,再顺乐后观之顶法--「能取的的六识亦不真实」,心得决定,说名证得「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刚刚所说的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而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其实也就是佛法里面的三法印;三法印虽然是在阿含里面,阿含时期就提到了,可是一切佛法的修证,不管你是小乘、你是大乘,都绝对不可能离开三法印的印证,而能够说你所修是真实的佛菩提或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有人错将六识心的自性(见性、闻性乃至知觉性)误认为佛性,就自称已经开悟了;也以这种错误的认知而为别人印证为开悟,师徒同坠大妄语业中,其实正是坠入自性见外道的邪见中。换句话说,必须先认清楚识阴的全部内容,了知识阴六识的所有自性,特别是要知道意识的全部变相境界,才不会坠入意识心的变相境界中,误将意识心排除在识阴之外。除了认知六识是有生之法,是二法为缘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这样子现量观察、比量观察完了,你也可以从至教量──也就是从佛陀所说的圣教量上面来印证。佛在阿含部的经中有很多地方这么说:「眼、色因缘生眼识,耳、声因缘生耳识……乃至意、法因缘生意识。」这很显然是在告诉我们:要有意根与法尘作为助缘,意识才能生起;不论是有念的意识或者离念的意识(不论是有念的灵知或离念的灵知),都是要以意根及法尘为助缘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错了!请问:[了了分明是不是已经分别完成?](大众回答:完成了!)是啊!了了分明时就已经是完成分别了,才能了了分明;突然打你一巴掌,你心中还来不及生起骂人的语言文字,就已知道别人打你一巴掌了,也知道别人是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连别人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你都知道,都了了分明了,那不正是分别吗?分别完成了就是取尘啊!换句话说,四加行最后一个阶段,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身为在家佛弟子,说法与佛相违背,已经是大不应该了;证严身为佛门法师,以世尊遗法代表的身分,说法却与世尊的圣教完全相悖而与常见外道相同,并且印在书中广为流通,是否应该?值得佛门四众特别注意及讨论!又意识觉知心不只是在正死位会断灭,在睡着无梦的眠熟位、闷绝位、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中亦复如是会断灭;既是会断灭的生灭法,当然是生灭法,所以证严法师在书中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原始佛法四部阿含诸经中,皆无此说;五百大阿罗汉所造《阿毘达磨大毗婆沙论》……等论著中亦无此说;于第二转法轮之般若系诸经中亦无此说,第三转法轮唯识系诸经中亦无此说,西天中土已证悟之诸大菩萨所造正论中亦无此说,是故「初果耕地,虫离四寸」之说,乃是智者大师所臆想之「一家之说」;经与论中所说者,唯言世尊在路行时离地四寸或四指,而足下印文亦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有没有错误?引据三乘经典来印证,自己就可以很清楚了。我们要说的是:证悟了也只是发起见地的菩萨,他的般若见地还没有通达,离通达位的初地还远著;解脱果上的证量也还没有到达薄地(二果)、离地(三果)的境界;道种智也还没有发起,所以还在习种性位,要到通达位的初地境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要修。-----平实导师《明心与初地》续讲(原标题:三贤位之习种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甚至我们会鼓励同修们,应该要当大南瓜,所谓的大南瓜就是虽然不去采收它,也就是虽然没有印证,但是他会不断不断地在戒定慧三学上,不断地增上熏修,在利乐有情上面不断地配合著导师施设的,种种的方便善巧去作破邪显正、利乐众生的事情。也因此当这样的学人破参了以后,就能够为起大用;因为他具足了非常丰厚的戒定慧的实力,也具备了度众的种种的善巧方便。也因此和急求答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后来阿育王,他在统领世界的时候,统领印度这个国家的时候,他当时真的就行广大的布施以及供养,这是他对佛的一分恭敬。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有一时之间失言的时候,就是他在供养许多的僧人的时候,那时候他就看到两位小沙弥,他们得到了阿育王所供养的面团子,然后他们拿著面团子,彼此互相给与,于是国王就笑著说:你看这个小沙弥,在玩这个小儿的把戏。这时候立刻有人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菩萨行者不会对他发脾气,会用微笑看著他、会用包容心看著他、会用慈悲的关怀的眼神包覆著他,所以让他能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就会成为以后结大乘殊胜法缘非常好的方便道。如果说,我们看到一个人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不能安忍,他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也回应出去,这样子就好像火上加火,这样不但不能够解决事情,彼此的怨隙反而结得非常的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多情的阿难尊者(一)(发愿走阿难尊者和大迦旃延尊者路线那我们平常就是要不攀缘五欲,不要贪财色名食睡,不要贪吃也不要贪男女,也不要贪爱去看美色、美景等!但菩萨对待众生还是可以热情招呼,不要走成声闻的方式,都变成很无情很冷感、很冷漠!那就变成像导师所说的某某尊者都常住在「空性」中不帮助众生,但他成佛的速度会很慢很慢!而应该如导师所说的要学阿难尊者与迦旃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有佛子发菩提心,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兰若,修习如是三十七观,亦教佗修如是法要,解说书写受持读习,远离一切我所、我所执,永断贪著五欲世乐,速能成就不坏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躯命,何况世间所有珍宝?现身必得究竟成满一切如来金刚智印,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六度万行速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此可知,欲为不净,我们若是想要成就佛道,必定要远离我和我所的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