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见高中历史第三册一一一~一一二页)现在我们来看看佛教所描绘的宇宙伟大组织,跟现代科学所叙述的正不谋而合(甚且有过之)。佛教以一千个太阳系为一个「小千世界」,以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每一个大千世界称为一个「佛国土」(佛所教化的地区)。那么一个佛国土共有多少个太阳系呢?包括一千的三次方,即1000,000,0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观行是否能够真正地完全「认可」如来藏的广大威德、广大功德、广大宝藏,这是要经过日积月累的悟后发起观行,不断地「历缘对境」之中,还能够去思惟观行这于中的如来藏处,如是如是,更体触其所谓的和妄心的运作,如是发起诸多功德宝藏,如是而「知」真生我者,真成就我者,真依止处。当「我」悟后,曾有一阵子觉得这个「真心」就是如此,怎么会有需要一直观行再观行,对此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很多事情非吾等单方面能够成就,还需要他人配合才能成就,但是「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因此得要靠我们调整方向与作法,来让境界把我们的棱角磨亮、磨平、磨圆,众生想要磨刀需要磨刀石,可是大部分的人只有看到钢刀被磨得很厉害,但是却忽略了磨刀石亦消磨当啷,但是,在磨刀的这个事情上,人们认为磨刀石只是配角的角色,其实它何尝不是主角呢?通常人容易忽略磨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陀来称赞你,还是希望佛陀看到你这么喜爱而指责你呢?但是很明显的,佛陀说这些东西都是不可爱乐的。然而众生在这个阶段就是很喜欢,所以你要容忍众生,不要和他们去争夺、去抢,你有更远大的目标需要去成就。但如果你渴求的念头还是很强烈,没办法断除时,没关系!但是当你伸手去取你所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先看、要先想,众生有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小时候,妈妈借助钓鱼游戏教我认字,看到我迷恋《还珠格格》,她就鼓励我读清朝历史。后来我迷上了英国魔幻小说《哈利.波特》,她就走遍当时并不发达的本地书店,最后从首都淘来最新版的书。在还没有中文译本的时候,我已经拥有了版的第一本《哈利.波特》。我对《哈利.波特》的迷恋让我发现了该书中文版译文生硬,妈妈便鼓励我去读英文版本。聪明这两个字在小学的时候让我自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这些表面上放得下的烦恼(如文中作者被要求一直拿著瓶子直到手酸不已),仅仅是所有烦恼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源于习气的烦恼,需要先精进的培养定力,定力具足以后心思才会细腻,才能观照起心动念,然后在生起烦恼的瞬间予以对治;这样经过长久历缘对境的锻炼后,才能彻底改变习气,进而永离烦恼。如果没有十足的定力,遇到不如意的事,往往得要等好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平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时代背景,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候群雄四起,天下混乱!这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来指的是君王治理国家所面对的局势,所以才会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而现在也被引用来作个人的修为,乃至是经世创业上的情况。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生于忧患,所以就有人问:是不是可以既生于安乐,然后又可以死于安乐呢?实际情况,我们看到的甚至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时候,摩耶夫人从来没有这般的欢喜,就跟随着文殊菩萨来到了世尊的面前,佛陀远远的看到母亲来了,开口说:母亲啊!你历经了人世的痛苦,又享受了天界的快乐,应当要知道这一些都是虚妄的,所以要修学佛道,求得涅槃,永离三界啊!摩耶夫人听到世尊开示后,就五体投地跪在佛陀的面前,一心专精、正念,蒙佛加持,使得摩耶夫人想起了过去生种种的宿命,此时结使就消除了,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时代不同、思想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经历不同,所以我们与父母之间总有观点、想法不同的地方。不要嫌弃他们落后,埋怨他们老土,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沟通,再多一些谦让与感恩。不少人受不了父母的啰嗦,甚至因为啰嗦责怪父母,其实这种啰嗦又何尝不是爱。叮嘱你吃饭,唠叨你穿衣,只有真正爱的人才会啰嗦你,父母绝不会去啰嗦一个与他们无关的人。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父亲习惯于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要到附近的神农大帝庙去上香,虽然生病了也不例外;这个月的农历初一,仍然由我陪他老人家一起到大庙上香;由于父亲病体虚弱,最近常头晕所以我扶着他的左手臂,他右手拄杖,我们缓缓而行;走了一小段路,他脚酸我们就先坐在路边的石头让他喘口气。父亲是个老实的乡下人,事母至孝、兄友弟恭、勤俭持家、为人处世一向严谨。记忆中,我们没有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子种在田里,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结果的世间现象一样;因此佛教中就以田来譬喻,建立了福田这一个名词来说明因果酬偿的现象,以及因果酬偿过程中确实存在的法性。说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方说我们刚才才讲过,每一个人都不能够避开老病死;同理的,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开的时候,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会经历著许多的变化。有这样变化存在的时候,哪怕是再怎么至爱的人、再怎么相亲相爱的人,其实到头来总是会发现,要不然就是彼此的关系产生了变化,要不然就是外面的环境产生了变化,以至于不能够再在一起了。所以象这样爱别离的状况,其实它也是人生必然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在这个自他庄严的历程,他还是没有办法能够完全接受,就是说能够让他免除一些世间上的这些痛苦。他想,以后我做善事做善业,然后得到善果,我就生到天上就好啦!那我为什么要学佛呢?他想你说的自我能够庄严,能够知道这生死的道理,可是我在生死中,我一样非常的快乐啊!我一样有天人的、美妙的世间可以去拥有,即使那是未来,但我还是可以享受这一切。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时候呢,摩耶夫人从来没有这般的欢喜,就跟随着文殊菩萨来到了世尊的面前,佛陀远远的看到母亲来了,开口说:母亲啊!你历经了人世的痛苦,又享受了天界的快乐,应当要知道这一些都是虚妄的,所以要修学佛道,求得涅槃,永离三界啊!摩耶夫人听到世尊开示后,就五体投地跪在佛陀的面前,一心专精、正念,蒙佛加持,使得摩耶夫人想起了过去生种种的宿命,此时结使就消除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慈童女问旁边的狱卒说:『我头顶上的火轮,什么时候可以脱离呢?』狱卒回答说:『等到世间有人造作罪福,和你所作的一样,入海采集宝物,经历各城,受用时间也和你一样,然后就会来代替你的位置而受罪;在此之前,这个火轮是不会坠落到地上的。』慈童女问说:『我是作了什么福,又造了什么罪呢?』狱卒回答说:『你以前在阎浮提,每天以两钱供养母亲,所以得到琉璃城,四如意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除此之外,作为父母更要清楚的知道,即使和孩子之间,也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轨迹与方向,要给予孩子探索世界的空间与自由,要尊重孩子吃苦的权利,很多事情若非他自己经历是不可能完全认识清楚的。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对于自己的身份往往过分夸大,完全活在我相当中,给予孩子的超过了他们所需要的,这就变成了溺爱;防止他们受到伤害,而采取过度的保护,这往往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后来又偷生了个儿子,这下女儿更没地位了,一天到晚帮家里干活,有时作业都没时间做.自从老先生添了孙子后,他儿子就更变本加历了,没办法,老先生把小店给了儿子,自己和老伴租房子住,但儿子还是不放过老俩口,时常打上门去.快过年了,儿子不但没给老先生送过年的东西,相反却在老先生的门口烧了给死人才烧的纸!当时街坊都看不过去,但也敢怒不敢言,毕竟不是自己家的事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孩儿不孝,却让老爸老娘再一次经历一次割舍之痛。在机场送别时,若不是当时小哥在场,孩儿可能会哭的淅沥哗啦的。后来,临走时也没敢多看老娘的眼睛,没敢多说话,怕读到了老娘眼里的那份无奈,怕听到令人心碎的声音,会绷不住的。当一坐到飞机座上,那姗姗来迟的眼泪就出来了。当时哭得很凶,好像是要把这一生的眼泪要哭干似的。都说女儿是妈妈眼中的泪腺;在孩儿看来,老娘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到了最后第四个阶段,则离开山林,披着粗布衣,手持水瓶、钵碗游历四方,超脱世事,接受布施供养。因此光明婆罗门与伽咤一同过了十二年的夫妻生活之后就离家,栖居山林中精进修持清净行,然后舍报后就生到梵天,成为色界天人。释迦牟尼佛讲完这则故事后,又再说明,当时的光明婆罗门不是别人,正是释迦世尊的前身;而当时与光明婆罗门结为夫妻的女人伽咤,正是释迦世尊成佛前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像你做梦一样,梦中色声香味触五尘俱全,活灵活现,梦中的我们喜怒哀乐遍历,惟妙惟肖,在梦中的我们就这样被自己大脑中的梦境骗得团团转,浑然不知这只是一场梦,直到从梦魇中惊醒或者被外界大的动静所扰不得不遗憾的从美梦中醒来时,我们这才知道,方才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我们的人生其实也不外一场梦,只是许多时候,这场梦有外界的演员、场景和道具的配合,所以我们感觉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