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这样正知见建立,有在如实修学无相念佛,有在如实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日日如是,从比较放逸到慢慢的小放逸,到慢慢的能够日日的礼佛、供佛、忏悔、回向、随喜、赞叹;这一些都会让我们的心越来越能够远离五尘的贪爱攀缘,远离五尘的贪爱攀缘,色受想行识的这一些干扰少了,未到定慢慢生起;有未到定生起,你的忆佛念绝对是很坚固的,一定是有 admin

2020-02-19

譬如说,十重戒你要去持,但是对于法律所不允许的事情,你也不可以去违犯;因为法律是生长在同一国土里面的众生所能接受的最低行为标准,菩萨怎么可以去犯这种大家所能接受的低水准的行为呢?再来说,你也不可以做违反道德的事情,譬如说随吐痰、乱丢垃圾,然后买票不排队,这些都违反道德;因为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也就是不管别人的感受,然后只图自己的方便,这样一个不清 admin

2020-02-19

但是,如果您还是想要当个在家菩萨,就得要有心理准备:譬如像平实导师弘法二十多年来,努力讲经说法、着书立说、弘法护教、续佛慧命,为了救护众生远离邪说、邪见,不惜得罪诸方大师,以无比的智慧和勇气矗立正法幢,显示唯一佛乘如来藏正理,不眠不休、无怨无悔;乃至有少数弟子忘恩负义,前后发动三次法难,诽毁平实导师所弘扬的宗门正法,一再打击,都无法动摇平实导师 admin

2020-02-19

各位菩萨!为什么说善知世事在演说正法上面很重要呢?那是因为菩萨如果善知世事的话,在演说正法时就会有许多的方便善巧,来帮助众生如实理解正法,闻法的众生想要建立正确的知见就会比较容易;同样道理,能够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要证悟菩提相对也就容易多了。那是因为你说法的时候可以深入浅出:本来你说的是很深的法,众生应该是听不懂的,但是因为你用很多的方便善巧来建 admin

2020-02-19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单元,内容主要是以平实导师所写的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为主轴,宣示菩萨戒的精神,详细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法应该以菩萨六度为正行。现在我们就从第三辑第74页,继续为大家说明:菩萨的世间乐与出世间乐。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现世、二者后世;菩萨若作现在利益,是不名实;若作后世,则能兼利。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世乐、二者出世乐;福德亦尔。 admin

2020-02-19

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指别人缺乏某项正面的德行,或者是所犯的戒律轻微,没有达到破戒的步,这种情形,只是他修行不够精进、持戒不够严谨,谈不上严重的过失,都是属于身口意的事相上的行为,不应该因此去讥刺人家。但是,如果是邪见,或者是重大的破戒、破法行为,会对正法和菩萨僧团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不是个人的身口意行的过失,那就应该予以诃责,和经律中所说的身口意 admin

2020-02-19

这和前面的事情有所不同的是,因为功德处跟众生的利益,有时候并不完全相同;在许多的方,功德是自己有所修行,乃至于说有所利益他人,并不是只有个人得到自己的好处,自己在眷属或是在名利上得到了好处。然而菩萨却不介意,我为众生感到欢喜,应当想说,这生死中有很多的难过的方,生死中有很多艰困的方,所以众生能够得到好处,愿意能跟你分享,这样的话你就应该为他来 admin

2020-02-19

虽然众生的功德处,他是有为的功德,他甚至也没有想过自己应当如何来修学佛法、亲近三宝,但是菩萨应当作为众生的模范,不应当在这个方跟众生来斤斤计较,应当想自己可以脱离生死苦海这是必然的。《法华经》上面有说:乃至于一合掌,就是说只要你对三宝道场,在三宝道场里面能够对佛世尊来合掌,不管是真像----真像就是说你亲身遇到佛,乃至于铜雕,乃至于木刻的这个佛像都算 admin

2020-02-19

所以,度众跟修行,彼此之间有没有互相违背的方呢?根本没有嘛!它是同一件事的两个层面。我们可以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那么度众,什么叫度众?为什么今天这个老太太愿意跟着佛修行,愿意信受佛所说的法,然后很快的可以证果?不是因为这一位老太太特别的聪明,或者说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说,她在过去生当中,已经跟佛多所结缘。大家可以想想看,五百世的母亲啊!或者 admin

2020-02-19

那到底有哪四个法?经典说:一者,轻慢他人;第二个,对于世间的一切事情,方便来追求;第三个,散乱自己的用心,如同走在危难的方;第四个,对于眷属一心来贪着。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轻慢他人。轻慢他人就是无非是说,自己的证量非常的高,因此对于其他的人就不理不睬,所以他远离了菩萨的慈悲性;甚至有时候,对于真善知识,他根本不服他的教导;这样的人他甚至还会分裂整个 admin

2020-02-19

而且,这个菩萨还会因为菩萨僧团的永续流传,而在菩萨的僧团中长久修行,永不离开。这样子才是具有菩萨种性,因为这样子才能够显示出菩萨的悲心;而且也因为他能够为整体来考量,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也显示出他的解脱果德。这样子能够慈悯众生,又有解脱的果德,这样才是一个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具有这样的菩萨种性的菩萨,才有可能在修四加行的时候,能够最后具足四加行的 admin

2020-02-19

可是他一看到这位忍辱仙人,看起来你好像修行很好,他越发越无法忍耐,因此他割解了他的这些手和脚,把四肢都切断了,还看他有没有能够忍。可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当忍辱仙人的时候,这样的经历想必即使没有过,但是对于众生的这种根器差别是了解的,所以他没有心里面会起种种的瞋恨之心;反而他是起了、生起了慈悲喜舍的,这种广大的胸怀,这就是四无量心----慈悲无量、喜舍无量。所以 admin

2020-02-19

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的入心,对般若完全通达以后才会作到的。接着我们要来谈谈,初发心的菩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叫作修行大乘法的菩萨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说:求大智慧故名菩萨;欲知一切法真实故,大庄严故,心坚固故,多度众生故,不惜生命故,是名菩萨修行大乘。这意思是说:因为他是为了求大智慧,想要知道一切法的真实义,而不只是追求解脱的缘故。既然说是 admin

2020-02-19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论》中说:诸菩萨要先安住菩萨种性,乃能正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陀在《菩萨持经》的〈种性品〉当中甚至说:非种性人无种性故,虽复发心勤精进,必不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意思是说,还没有具备菩萨种性的人,虽然有的也能发起菩提心,并且非常精进的修行,但是他终究是没有办法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由此可以见得,菩萨种性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世尊 admin

2020-02-19

就好像佛菩萨衪会为我们安排各种因缘,让我们能够顺利学佛;不管是世间、或者出世间的各种善缘,都要依靠佛菩萨为我们安排。譬如说:各位为什么今生会遇到佛各位为什么不是出生在一个没有佛法的方?这一切都是佛菩萨为我们安排而来的。这一切的善因缘,是只需要佛菩萨和我就能完成的吗?当然不是啊!大家都晓得,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由所有与这个世界有缘的众生,他们的如来藏所共 admin

2020-02-19

它是老少可学,而且不分贵贱,并且它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念佛,每一个方都可以念佛。比如说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房间里面也可以念佛啊,你如果说不念出声音来,你在心里面默念就可以嘛,心里面念佛也是念佛法门啊,所以说这个念佛法门容易修学。念佛法门之殊胜----二、三根普被。另外,这个念佛法门它是三根普被。修学佛法每一个学佛人有种种根器不同,依着种种根器不同念佛法门就 admin

2020-02-19

以上我们大略说明了念佛的不同层次。所以持名念佛的人,不要批评无相念佛不是念佛,实相念佛的人也不要批评持名念佛的人说那不叫念佛,其实这些统统都是念佛,只是层次有所差别而已。所以说念佛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因缘、自己修学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互相攻击、互相的批评、互相的排斥。那么已经有实相念佛的,有因缘就帮对方拉一把,有因缘就告诉还在持佛名号的告诉他念佛是可以转 admin

2020-02-19

另外念佛法门还有一个殊胜的方,就是说它是现世得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很多人是用念佛来对治失眠----因为会失眠通常就是因为心太散乱,或者是说心对于世俗的事物太专注了,没办法放松所以会失眠----念佛可以对治失眠,因为可以让你放松。另外念佛可以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说这个身会造作三种的恶业,杀盗淫这三种恶业;我们的口会造作绮语 admin

2020-02-19

在佛陀住世弘法的那个时候,僧团里面其实是禁止比丘随意展现神通的。比方说,佛陀在摩揭陀国弘法的时候,有一次就有一个在家人,当时他居住在这个摩揭陀国〔※藏经中大都用揭〕里面的一个城市(我记得应该是那烂陀城),这个城是一个很繁荣的城市;这位在家人他见到这个城里面有这么多富足的人们,所以他就想说,如果佛法在这个城市能够传播开来的话,能够发扬开来的话,必定 admin

2020-02-19

那么从《瑜伽师论》里面,我们提到咒陀罗尼的层次,谈到了菩萨因为要度人方便,所以也会宣说一些章句,让持诵这个章句的有情众生能够解除灾患。当你把字入门陀罗尼跟菩萨咒陀罗尼,这两个的这种陀罗尼,把它结合起来之后,很显然就会产生越来越靠近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咒语的状况。所以我们才说慢慢(特别是到后来晚期)佛教在印度后来就越来越衰弱,到后来乃至于完全就被这个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