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比方说我们在佛教里面谈到的持戒,不管是持声闻戒,或者各位在家菩萨们要持的菩萨戒,这个戒持了以后,就相当于是持了戒所含摄的善的念头;因此持戒之后,是跟无量无数的众生因为这个清净的戒而结下善缘,这个道理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从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来想说,为什么我们讲念佛一声罪灭河沙?因为所谓的河沙,形容的是说我们会牵涉到其中的罪业,我们刚才已经跟大家说了, | admin 2020-02-21 |
![]() |
三种业由自己身上得,这个是属于意业所作,这个意业是从菩萨戒来说,而不是从声闻戒来讲的。声闻戒纵使心中起杀心,只要身口不犯就没有杀业了;但是菩萨戒不同,只要是意业中起了贪、瞋、痴而生起杀心,业就成就了;但是没有道,因为口与身还没有付诸于实行。所以意业中的三业,都是从自己而得的,但是口四业、身三业,它则是从别人身上而得罪的,因为一定是在别人身上造作出来 | admin 2020-02-21 |
![]() |
这样的菩萨,还能够观察过去、未来、现在自己身口意业的轻、重,善知道是善,恶知道是恶,轻善知道是轻善,重善知道是重善;这于自己的当下的造作当中,在摄心为戒的制约之下,马上生起的一个念头是善?是恶?就已经是决定了这一个业的造作了;所以菩萨是心地戒,是摄心为戒,而不是像声闻戒必须要有造作到身行、口行才算作犯戒。这些道理何谓轻?何谓重?无妨请菩萨们自己去参 | admin 2020-02-21 |
![]() |
首先第一种“是戒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辟支佛戒”,是说受了声闻戒、辟支佛戒,但是尚未见道----断我见、断三缚结,所以是持戒而非波罗蜜,也就是有戒,而无法到解脱的彼岸。一般人尚未见道前持戒,也是属于是戒非波罗蜜所含摄,虽然属于是戒非波罗蜜,但是能够持戒,代表他已经能够信受三宝与戒法,也已经生起决定心想要真正修学佛法,乃至发愿行菩萨道利乐众生, | admin 2020-02-20 |
![]() |
那菩萨不一样!而菩萨性的建立,必须在优婆塞刚开始的时候,这种心性就必须先确立下来,所以菩萨戒我们要求的不是像声闻戒要取相戒,您身犯了、口犯了才叫作犯戒;菩萨戒不是,菩萨戒不是身、口犯了才叫犯戒,菩萨戒起心犯了一个恶念,就已经是要自我忏悔,佛前自责其心了。菩萨戒除了要消极防恶之外,更重要的还要积极造善,就是因为要积极造善,不是因为造恶了才叫犯戒,是您 | admin 2020-02-20 |
![]() |
既然是有受法而无舍法,而且大多数又是尽未来际受,那么何来的于佛前舍戒之说呢?这又不是讲的是受声闻戒。只有声闻戒有所谓的舍戒,而且舍的还是声闻戒而不是舍菩萨戒;所以就有比丘、比丘尼,舍戒还俗的事相。那么假如菩萨真的是自己舍戒,意思不就是说他不再想要当菩萨了吗?不应该会有这样的事嘛!因为菩萨是尊贵的,因为好不容易自己心得决定发了菩提心而来受菩萨戒,怎么 | admin 2020-02-19 |
![]() |
因此戒法一般而言都是要从人而受的,特别是声闻戒,一定从人受;除非佛仍然在世,从佛而受,否则都是世世传承,从人而受。菩萨戒原则上也是从人而受,但有例外。比丘、比丘尼戒不得从在家菩萨得戒,要从出家菩萨或二乘声闻僧得戒,所以在家菩萨不能传出家戒。如果是受菩萨戒,佛在世时应该从佛得戒;如今佛已不在人间,应当从一切已受菩萨戒的菩萨得戒,不管这位菩萨是在家或出 | admin 2020-02-19 |
![]() |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佛提到无心犯也,也就是说,诸比丘没有心犯罪;从这里也可以很清楚地界定,声闻戒和菩萨戒的不同。比丘们受的出家戒是声闻戒,如果说有犯罪,只有身犯和口犯,没有心犯罪,因为单只有心仍不能杀人,一定要动身才能够杀人;如果有恶口的罪,也一定是动口了才有恶口罪,单单只有心中造恶并不得罪。但是菩萨戒却是以心为根本,心动了念想要杀人、计划杀人, | admin 2020-02-19 |
![]() |
不但是恶戒如此,声闻戒也是一样,如果突然间身体变化而得二根,声闻戒就在当时失去了,就不再是出家人了;但是菩萨戒不受这个限制,所以生来就是二根的人,或者刚出生就被阉割性器官而成为黄门太监,也都可以受菩萨戒,所以没有失去戒的问题。但是受恶戒者,在得二根的时候就丧失了。第二、恶戒最多只有一生受。尽管外道说是尽未来际受,但是寿命舍时就已经消失了,因为恶戒只 | admin 2020-02-19 |
![]() |
所以在声闻戒当中,淫欲戒是放在第一;如果是在家人,是不杀戒在第一;但是出家人,淫欲戒一定要放在首先。有关于这样的一个戒律的摄持,《大般涅槃经》说的是最严谨,它是这样说:如果你隔着一个墙壁,然后你听到外面有女人她戴着璎珞、戴着环钏、戴着种种的珠宝彼此碰撞发出声响,于是你就知道那是一个女人,这时候你心里产生了一个爱着,这样就成就了欲法,这样就毁破了净戒 | admin 2020-02-19 |
![]() |
不能够像一些人硬要扭曲戒法,就把在家戒、出家戒说成两种不相干的法,或者是甚至于说出家的声闻戒才是正解脱戒,而在家的菩萨戒却说成别解脱戒;其实究其心态而言,都显示出极为严重的声闻性,而不是真正的菩萨。因为在这里弥勒菩萨已经开示,在三大阿僧祇劫修学的过程之中,菩萨有时候会示现出家的声闻相,有时候则是示现在家的身相,而律仪戒的部分,是说菩萨所受七众的别解 | admin 2020-02-19 |
![]() |
因为有人过去会误会经文当中“童女”跟“童子”的意思,把它误会成说童子、童女是尚未成年的男女众;或是现代后人也有人把童女,把它误解成是姓氏,那么这样的作法,都是在特意曲解说这个地方的“迦叶”并不是个大乘菩萨,是个声闻比丘;实际上经文当中如果谈到童女、童子,是在讲依止童贞行跟菩萨戒而现在家相的大乘出家菩萨,在人间弘扬第八识 | admin 2020-02-19 |
![]() |
从以戒为师来看,我们就提醒大家,因为佛戒----不管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佛所制定的戒法本身就是完全清净的戒法;所以,以戒为师这句话,实际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佛陀一定不希望我们接近任何的怪力乱神的事情;因为,即便是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是严禁弟子在不当的场合任意展现神通。所以,各位观众,如果您碰到了有任何怪力乱神的现象,或者您知道有哪些道场有怪力乱神的这些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你如果是依止菩萨戒,而不依止声闻戒,虽然你是比丘尼,也就不需要跟比丘顶礼;但如果你是依止声闻戒,不管你的戒腊多么久,永远要跟戒疤未干的新戒比丘顶礼,永远都是如此。......大乘菩萨僧团,都是依止菩萨戒,而不依止声闻戒,所以永远不会觉得八敬法不民主,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当然也就不会想要废除八敬法了。《长阿含经》卷7中记载:有位童女迦叶,既不是比丘尼、也 | admin 2020-02-18 |
![]() |
童女迦叶考 【作者】平实导师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 【书号】978-986-6431-52-4 【开本】32开,全书共14章,435页 【定价】180元台币 书籍简介 童女迦叶考:童女迦叶是佛世率领五百大比丘游行于人间的历史事实,是以童贞行而依止菩萨戒弘化于人间的大菩萨,不依别解脱戒(声闻戒)来弘化于人间。这是大乘佛教与声闻佛教同时存在于佛世的 | 三摩地 2019-06-25 |
![]() |
”】释迦世尊于经中开示说明,若有人对于佛法僧三宝的清净及戒律的清净,不能生起不可破坏、不可改变的信心者,就是外道凡夫,何况是著书立说破坏他人四不坏净的释印顺?因为对于四不坏净不能具足信心者,三皈依戒便不能成就;若三皈依戒不能成就,则一切戒体即不能依之而存在,故五戒戒体、声闻戒体、菩萨戒体皆不能存在,已成为外道中的凡夫,连法师、僧宝的身分都已经 | admin 2018-08-06 |
![]() |
因为五浊的关系,众生多有烦恼,因此而造作种种有漏法;世尊为了使弟子断除有漏法的缘故,因此就针对弟子所发生越来越多的问题,而逐渐制定相关的声闻戒条,所以产生经典里面所说‘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的现象’。”在世尊弘法初期,弟子没有因为利养、名声、多欲等,或自恃多闻等而引生诸漏,因此那时候世尊并不需要为声闻弟子制定许多戒条。这里面我们也要了 | admin 2018-08-05 |
![]() |
破坏正法的出家人,他们其实在破坏佛法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声闻戒与菩萨戒的戒体了,根本就已经不是真正的僧宝了,本质上只是穿着出家僧服的在家人而已。在这种事实的面前,指正这些失去戒体的假僧宝的法义错误,怎么可能会是诽谤僧宝呢? 如果指出出家人的法义过失是诽谤僧宝,那么大小乘经中许多的地上在家菩萨,指正声闻阿 | 三摩地 2018-08-02 |
![]() |
所以在声闻戒当中,淫欲戒放在第一;如果是在家人,是不杀戒在第一;但是出家人,淫欲戒一定要放在首先。有关于这个戒律的摄持,《大般涅槃经》说的最严谨,它这样说:如果你隔着一个墙壁,然后你听到外面有女人戴着璎珞、环钏、种种的珠宝,彼此碰撞发出声响,于是你就知道那是一个女人,这时候你心里产生了一个爱着,这样就成就了欲法,这样就毁破了净戒。《大般涅槃经》这样严格的规定,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是像二乘的声闻戒,它是消极的,要去断烦恼,要让自己不去跟众生攀缘,不去跟众生结缘,让自己在五欲六尘上断除这些接触;可是菩萨戒却是要让菩萨们与众生能够相处,能够入于世间,能够摄受有情、摄受眷属,在摄受有情、摄受眷属中,能够积极的以菩萨戒的精神怎样来行菩萨行,来长养自己应该有的菩萨律仪。所以菩萨戒有菩萨戒的意义以及它的精神,要来至心受戒而不轻易来毁犯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