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可是我们要注意,在我们后面所要说的八关斋戒或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里面所谓的出家戒都一样,是所有出家戒都是不淫的。而且在五戒里面,杀人是放第一,可是在声闻戒它是放在第一的。表示如果是出家众,他的不淫——不跟任何的异性发生这个淫欲之事——它是摆第一位。各位如果有因缘的话,可以去翻阅这个律藏(可是大家还没有法眼清净之前,不用去读它。等 三摩地

2018-07-22

戒戒就是取相戒,依十无尽戒、依声闻戒的戒相而受戒,就是取相为戒。定戒,又名定共戒,就是证得禅定的功夫而自然不犯戒。譬如获得初禅的人自然不犯淫戒、或者出家以后不犯淫戒,这叫做定戒,是由定而产生的心性的清净。无漏戒就是道共戒,由于见道(不管三乘菩提中的哪一种见道,或者具足三种法的见道),乃至修道而断思惑的缘故,所以心性清净而自然不犯戒,这叫作无漏戒。菩 三摩地

2018-07-22

否则他本身已经犯了大妄语业,还会有声闻戒体、菩萨戒体存在吗?当然没有啊!那他再传你戒法,不是传着好玩的吗?当然我这段话免不了得罪人,不过实际上确实是这样的。所以你若求戒时,真的要有得到戒体的确认以后再求戒才好,并且要以至诚心来持戒,未来一定可以得解脱。为财受戒尚得戒法的利益,若至诚心来受戒,也是为了求取解脱而受戒,怎么可能不得解脱?由于往世清净持戒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我们要注意,在我们后面所要说的八关斋戒或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里面所谓的出家戒都一样,是所有出家戒都是不淫的。而且在五戒里面,杀人是放第一,可是在声闻戒它是放在第一的。表示如果是出家众,他的不淫——不跟任何的异性发生这个淫欲之事——它是摆第一位。各位如果有因缘的话,可以去翻阅这个律藏(可是大家还没有法眼清净之前,不用去读它。等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我们要注意,在我们后面所要说的八关斋戒或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里面所谓的出家戒都一样,是所有出家戒都是不淫的。而且在五戒里面,杀人是放第一,可是在声闻戒它是放在第一的。表示如果是出家众,他的不淫--不跟任何的异性发生这个淫欲之事--它是摆第一位。各位如果有因缘的话,可以去翻阅这个律藏(可是大家还没有法眼清净之前,不用去读它。等你法眼清净,你断我见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不可以指责说:受出家的声闻戒后,过午应该不食的,某某法师!您怎么还吃晚餐?俗话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免得出纰漏。但若是菩萨优婆塞戒,那就没得通融了!每月一定要有六天受持八关斋戒,在这六天一定过午不食、供养三宝;若是财物不多,就随分供养;财物多,你就多供养一些。若不这样做,这优婆塞就得到失意罪;同样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平实导师《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戒的意旨在于摄心,声闻戒则主要在于戒止身口之恶业,即使心动了,只要身口不做,就不算犯戒。而菩萨戒祇要有犯戒之念即为犯戒,所以要受持以前,须先将戒条了解清楚。一旦持戒后就须坚持到底。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地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人众生好得太多。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总之持戒的目 三摩地

2018-07-22

以戒为依者,戒律有二:一为声闻戒,二为菩萨戒。五戒则通世间善,此处即不论之。声闻戒者,谓舍家出家之后落发圆顶,领受比丘戒或比丘尼戒,为欲速证解脱果而出三界者,出家为僧所受之戒;乃为僧团中共住之持身及修道规范,所修者为解脱道。菩萨戒者,谓在家或出家修习佛菩提道者,为求三大阿僧祇劫以后得成佛菩提果,究竟成佛,是故受持菩萨戒,一受永受,尽未来际。声闻戒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我们要注意,在我们后面所要说的八关斋戒或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里面所谓的出家戒都一样,是所有出家戒都是不淫的。而且在五戒里面,杀人是放第一,可是在声闻戒它是放在第一的。表示如果是出家众,他的不淫——不跟任何的异性发生这个淫欲之事——它是摆第一位。各位如果有因缘的话,可以去翻阅这个律藏(可是大家还没有法眼清净之前,不用去读它。等 三摩地

2018-07-22

当菩萨真是好啊……」但是应当如何依法受持呢?跪请导师慈悲开示!答:修学大乘菩提者乃是以菩萨戒为正解脱戒,声闻戒为别解脱戒;受持过午不食之戒,主要乃是依声闻出家戒为主,而以菩萨戒为辅。对大乘菩萨来说,声闻戒乃是别解脱戒,是否该持?则需要因地因时而作调整;因为大乘菩萨心心念念、时时刻刻都在利益众生上面用心,常常因为利益众生而到了饮食的时候却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你如果是依止菩萨戒,而不依止声闻戒,虽然你是比丘尼,也就不需要跟比丘顶礼;但如果你是依止声闻戒,不管你的戒腊多么久,永远要跟戒疤未干的新戒比丘顶礼,永远都是如此。所以说那些女权运动人士,大声疾呼要废止八敬法,正说明她是依止声闻戒,而不是依止菩萨戒,所以才要去废止八敬法。她如果是依止于菩萨戒,根本就没有八敬法的问题存在,因为八敬法只约束声闻比丘尼 三摩地

2018-07-22

声闻僧者依佛所制声闻戒法出家,剃发着染衣,住于伽蓝,依于佛座而修四圣谛八正道之无常苦空无我等法者,名为声闻僧。缘觉僧者谓于无佛之世,出家修行着坏色衣,处处乞食,居无定所,依十二因缘观修一切诸法缘起性空——此起故彼起,此灭故彼灭;此名缘觉僧。菩萨僧者有出家在家之分,不局限于人类,若诸天龙金翅鸟等能得大乘见道,悉得名为菩萨僧。《华严经》中善财 三摩地

2018-07-22

若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声闻戒为次要受持,是人得名菩萨僧。以依未见道者说,是故菩萨僧中亦有凡夫僧,唯出家人可以名之。大乘在家佛子若未出家者,受菩萨戒已,得名菩萨,不名菩萨僧,未于大乘法中见道故。若得见道,虽现在家相,亦名菩萨,亦名为僧,合名菩萨僧,此乃大乘经典所说,已证大乘胜义故。然大乘胜义菩萨僧,不论出家在家之人,俱极难得;偶尔出现人间,其数非众, 三摩地

2018-07-22

事实上他们本质是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世间的僧宝他可能是还没有解脱,他只是依于三皈依戒,依于他的声闻戒律,所以他成为僧宝,可是对于佛法果位的实修呢?他没有。可是当菩萨他实证了四向五果或是三贤十地的这个果位的时候,事实上他才是真正的僧宝。所以在僧宝里面,真实的僧宝,也就是“僧”--出世间三宝中的僧宝,他的位阶是高于世间的僧宝。那出世间的僧宝,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说:出家菩萨教导出家的众要教导十二部经,这些十二部的内容是含摄在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的;也就是这三藏十二分教的真实义理,出家菩萨都不能说:因为出家他受了声闻戒,或是说他是出家,我只要教导他声闻藏、辟支佛藏就好。这部分都是对于说,三藏十二部的真实义理都应该要教导。如果说出家他违犯了戒行,应该知道说,什么是有犯、无犯,什么样是开遮,所犯的轻 三摩地

2018-07-22

言归正传,我的意思是说,凡是以声闻心态而领受声闻戒,专修解脱道,不受菩萨戒的人;或是受了菩萨戒以后,却把菩萨戒当作次要的戒──别解脱戒,而把声闻戒认作正解脱戒,那就不是菩萨僧,也不是在修学成佛之道;他只是依止声闻僧而修习声闻道,不是依止菩萨僧及修学菩萨道;那他就是声闻僧,不是菩萨,当然更不是菩萨僧。-----正觉电子报第067期 (原标题:什么是声闻僧 三摩地

2018-07-22

在二乘解脱道中的在家人,纵使成为阿罗汉了,仍然不许受供,必须出家受声闻戒以后才可以说是表相僧宝而受供。但是大乘法中,菩萨僧如果现在家相,也是不受供的。你们看观世音菩萨,还留着很庄严的长发,而且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维摩诘菩萨,都是长发披肩、胸佩璎珞……的在家相,你能说祂们不是僧宝吗?不行的。这种僧宝若在人间示现应化的肉身时,也一样不受 三摩地

2018-07-22

僧的定义──《杂阿含经》在与各位分享高僧传心得之前,先与各位说明什么是「僧」?因为现代的佛门对于「僧」的定义已经不清楚了,乃至于一般的大众觉得身穿袈裟、住进寺院,剃头,受声闻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对于「僧」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普遍大众对于经典中所记载的内容无法看懂,或无法深入,不过没关系,现在此世唯一通达经典的正觉来为大家隆重讲解什 三摩地

2018-07-22

(改版补案:二○○七年起,为恢复佛世大乘菩萨僧团之住世利生,已有正受菩萨戒而不受声闻戒之出家僧宝,住持于正觉祖师堂,名为菩萨僧,如同佛世之文殊、普贤、童女迦叶等菩萨无异,与兼受声闻戒之菩萨僧和合共住;未来正觉寺兴建完成时,将扩大如是菩萨僧团规模,建立三乘之长久基业)。又如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皆著天人华服而复蓄发,身佩璎珞庄严,亦不得以其未剃发染 三摩地

2018-07-22

在二乘解脱道中的在家人,纵使成为阿罗汉了,仍然不许受供,必须出家受声闻戒以后才可以说是表相僧宝而受供。但是大乘法中,菩萨僧如果现在家相,也是不受供的。你们看观世音菩萨,还留着很庄严的长发,而且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维摩诘菩萨,都是长发披肩、胸佩璎珞……的在家相,你能说祂们不是僧宝吗?不行的。这种僧宝若在人间示现应化的肉身时,也一样不受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43条/8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