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三福净业就可以知道它分三个部分:首先我们来介绍第一个部分,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什么叫做孝养父母呢?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世间法里面都教我们孝养父母。那我们在修学佛法有几点应该要注意,就是说当我们来修学佛法来修行的时候,我们发起了大心,我们想要为正法多付出、多做的时候,我们不要忘掉我们要先孝养父母,也就是说我们在 | admin 2020-02-21 |
![]() |
】(《优婆塞戒经》卷7)首先,父母养育子女恩同天地,身为子女本来就应当竭尽所能孝养奉侍,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反过来如果杀害父母,当然就成就逆罪,是违逆人伦的极重罪。但是以杀父和杀母两罪来比较,那么杀母重于杀父,因为通常母亲是与子女最为亲近的人,从辛苦怀胎十月,子女出生后还要早晚哺乳,推干就湿细心照料,所以母亲对子女的恩德特别重大。佛教经典中也有记载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孝养父母的故事,这是《杂宝藏经》卷1的记载。佛在舍卫国时,作了这样的开示:恭敬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有大利益!从老人那里,可以了解到不曾听闻过的事情而增广见闻;并且可以有好的名称而声名远播,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恭敬赞叹的事情。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请问佛说:我们常常听闻世尊恭敬赞叹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佛告诉众比丘说:不但今天,我在 | admin 2020-02-21 |
![]() |
《梵网经》菩萨戒经常有提到: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我们就是依于这三句话来解说刚刚的四宏誓愿,乃至我们一开始所说的:菩萨优婆塞就是居士男,乃至优婆夷居士女,要如何的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佛乘、菩萨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道理。《梵 | admin 2020-02-21 |
![]() |
《杂宝藏经》卷2记载:有一天,佛在舍卫国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有人想要获得梵天王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梵天王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忉利天主帝释—也就是玉皇大帝—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忉利天主帝释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一切天神常住在家里护佑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一切天神就已 | admin 2020-02-21 |
![]() |
为人子女应该孝顺父母。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见识一定比较丰富,可以说是生活上的一部活字典;那么,从老人那里,可以听闻到许多不曾听闻过的事迹以及道理,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与智能。俗话说百行孝为先,也就是说百善孝为先,所有大大小小的善行里,以孝顺父母为最优先。孝顺是中华文化固有的美德。我们在佛经里,也常常可以看见教导和赞叹孝顺的经文。孝顺不但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有人问到,他的儿子和媳妇并不孝顺,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这里来作一个回答。之所以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自身在过去世、过去生的时候,曾经造过不孝顺的因,所以这是本因;就是本来有这一个根本,所以在后来,未来世的时候才遇到这种因缘现起。第二个是这一生在孝道上,没有尽到完美。所谓的没有尽到完美,就是说比起一般人的孝道,所尽孝的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佛法中的孝道,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 | admin 2020-02-21 |
![]() |
那三福净业就可以知道它分三个部分:首先我们来介绍第一个部分,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什么叫做孝养父母呢?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世间法里面都教我们孝养父母。那我们在修学佛法有几点应该要注意,就是说当我们来修学佛法来修行的时候,我们发起了大心,我们想要为正法多付出、多做的时候,我们不要忘掉我们要先孝养父母,也就是说我们在 | admin 2020-02-21 |
![]() |
周遭的朋友、邻居们,对末学父亲的评价是非常慈详,对孩子的评价是很绵软稳重,而末学的同修也以孝顺老人而广得善名。这样的家庭氛围,在末学没有学佛之前是不圆满的,而在学佛之后,但还没有追随萧平实导师学佛之前,也是波折不断的;甚至是在学佛初期,因为观念错误,几乎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可能有些人也和末学一样,有过类似的学佛经历,那就是学佛以后,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 | admin 2020-02-21 |
![]() |
对于父母来说,有子女随侍在侧,安享天伦之乐,亦堪告慰;然而,为人子女者,若能帮助堂上二老修学熏习了义佛法,乃至能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了达深妙佛法真实义味,得大安隐处,更是对父母所尽的最大孝顺之道。譬如佛陀在《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开示了:子女应当如何孝顺父母。经中说: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更使便利 | admin 2020-02-21 |
![]() |
导读一位菩萨的部落格【春娇与志明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这篇刚好讲到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就能轻松赚取大福德!因为父母就是报恩田,佛陀说过孝养父母福德等同于供佛!我们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那摄受众生就是累世以来不断地跟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广结善缘与接引他们往佛道迈进!因为跟他们结善缘之后,他们未来世遇到我们就会很欢喜,乃至会 | admin 2020-02-21 |
![]() |
修学佛法行菩萨道的行者,对于父母的孝养也不应该离菩萨的慈悲。就是要给予父母以安乐的以及利益,就是要依佛陀教导的正确的法义,不但要温言软语,奉养顺从父母,让父母得到一生安乐;更要循循善诱,引导父母也来亲近佛法,受持三归,进而也发起菩提心,世世常行菩萨道,永不入三恶道。这才是给予父母未来无量世的重大利益,才是最好也是最殊胜的报父母恩。 | admin 2020-02-21 |
![]() |
凡为人子,当立功效,继续父母功勋不废,乃为孝子耳。】(~《杂譬喻经》)这一个弟弟,因为哥哥这样子好于修学解脱之道,而对于这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对于父母所留下来这一些财产,这些家族的名声都不在意;于是他就很生气,经常跟这一个哥哥抱怨说:我们同样是兄弟,父母早早就过世了,应该要互相努力来振扬家族的财势,让父母所留下来的名声、财物、财产愈来愈炽盛,这样子才 | admin 2020-02-21 |
![]() |
修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包括要归命三宝、供养三宝、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以及修十善业道。我们为什么要修十善业道呢?那是因为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使得我们的成佛之道得以顺利的进行。因此,每一位菩萨都应该要勤修十善业道,以迅速的增长和累积自己的福德资粮,以作为进修佛道的基础。......什 | admin 2020-02-21 |
![]() |
调柔的去沟通,听父母对我们不好的地方的建议,不仅要孝,重要是顺。最主要也是记得每天要回向,回向,回向!(重要的事情说三次!)当然,如上的一点点建议,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求在这些问题的剖析中,您能找到些共鸣,想法。用佛陀的教导,导师亲教师的开示,去有智慧的去思考自己的人生问题。在处理问题的同时,智慧、福德日增。也祝愿所有护持正法的菩萨,所有看到文 | admin 2020-02-21 |
![]() |
既然皆有无量无边的轮回,无量无边的轮回当中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那我们所要孝顺的、我们所要慈悲的,应该就要基于已经是一个优婆塞,相信轮回,而要相信众生无边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这样子的一个起心作意,在体会到自己轮回当中的这一生的苦、过往无量世的苦,乃至未来如果不解脱的苦;再想到这一世的父亲、母亲,不希望他受苦,这一世的夫妻,彼此不希望他受苦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实语原先是不愿答应的,因为他心性不是如此,可是母亲指着他说:你是我的儿子,那你这样子怎么是孝顺呢?他终究拗不过母亲,而去跟随着母亲一样造作了恶言语来诽谤了那一世的异母,也就是他父亲的妾。那一世的异母,其实就是这一世诽谤他跟她行淫的友女比丘尼。这个被诽谤的妾,因为父亲相信:我的儿子是实语啊!他说的话应该是真实。虽然一直以来都不相信他的母亲,可是因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破“羯磨僧”这三个字还有其他意涵,像陈义孝编撰的《佛学常见辞汇》一书中,就解释羯磨僧为办理授戒忏悔等事的师父,这就包括了三种情形:第一种是在受戒之前,要先由和尚或阿阇黎行羯磨法,询问求受戒者之前是否曾经违犯了戒经中所列重戒或轻戒的罪,乃至有无违犯逆罪。如果所犯是七逆罪,当然就遮止不许他受戒;如果仅是犯戒罪,则叫他如法忏摩,以发起感戒之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说,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我们长大如果有能力回报父母时,应该以恭敬心来孝养父母,这就是在种福田。除了父母以外,师长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经教导过我们的人,纵使他们无法帮你证悟,但毕竟都是你的师长,对你有恩德而应该回报,所以师长也是报恩田。除非他未悟言悟,并且害你成就大妄语业;只要没害到你,他所说的虽然只是表相正法或者世间正理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