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然这些是可以拿来作事相上的参考,可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课诵、我们学佛到底所为何事?乃至于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去了解经典中所说的真正意涵?能够这样去思惟,这样去推动自己向前,再加上正确的熏习与修学,那么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才会更快地进步。——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37集学佛者如何课诵? (原标题:亲近真善知识,做双赢的事)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集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原标题:上帝欠我们的问题) admin

2018-07-23

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佛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母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可能礼拜了。并且有人还到处去讲:“我公公、婆婆多坏!”有的人到处去讲:“我那个泰山好可恶!”这不但不是赞叹尊重,反而是侮辱了。像这 admin

2018-07-23

所以我们应该在还在生的时候,就把握机缘,修学佛法的正知见,并且深信因果,努力的造作善业,远离恶业,净除烦恼,增长智慧,这样才是正确的修学道路以及方式。(原标题:投生怎么投法?) admin

2018-07-23

法界的因果律就是行布施,那么未来世就可以获得可爱的异熟果报,就可以无遮障地继续学佛。可爱的异熟果报有两种:一种是正报,一种是依报。什么是正报?正报是指我们这个五阴身心,譬如生而为人,而且生在有福报的地方,不会生在穷乡僻壤。什么是依报?依报是指个人拥有的财富、眷属、生活环境等等;譬如自己本身富有资财,不必受人供养,也不必为三餐奔忙,能有闲暇可以学佛 三摩地

2018-07-23

1布施不仅可以让我们未来安居乐业,生生世世都富裕快乐,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而我们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我们所造的一切善业都会存在如来藏中,所以我们学佛行菩萨道,就不断地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累积了许多福德和智慧,这些福德种子都存在我们各自的如来藏中带去未来世实现,这样未来世种子现行时我们就会很有福报!所以像正觉讲堂有许多菩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布施、持戒、生天之法乃学佛当菩萨者应该时常精进修行的。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98页中说:修菩萨行,当然要念念想到布施,要随时随地布施:起了妄想,就把妄想布施掉;起了贪,就把贪布施掉;起了瞋,就把瞋布施掉。这样子念施,对你不能得利吗?财施上也一样,得要常常念著有没有机会利益众生,有机会就做,这也叫作念施。布施与持戒是初机学佛的基础,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就跟他讲:我就是常常在修学佛道。这个国王就继续问:佛道是什么呢?菩萨就跟他讲:它其实就是无常、苦、空、无我这四种无常的道理。国王听了,就希望菩萨能够跟他详细地解说,菩萨就跟他讲:这个世界无常,因为终有一天会坏灭,所以这是无常的道理。国王听了说:嗯,这个我知道,世间的物质,没有一件是能够长久存在的,所以是无常。然后菩萨又继续说苦,就从我们出生到我 三摩地

2018-07-23

而如果能修学佛法正知见,就懂得培植福德是不嫌多的;同时在福报兑现的时候,也有智慧知道不应当执著五欲境界以及造作诸恶业,这样子就不会有堕落恶趣的问题。在本故事中之婆提长者,因为曾经杀异母弟,在福报享尽而没有余福的状况之下,因此其杀异母弟的业种现行,使他堕入地狱之中。接著大家心里面也许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一世会出生在富贵人家广有钱财,但却无福受用这些富饶 三摩地

2018-07-23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勐进!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5集佛教法门求财富得财富,那因果何在?>章正钧老师(原标题:如法财施,得财富自在受用)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集我们就要跟大家介绍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却仍然可以获得广大的果报!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知道菩萨能够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的道理之后,再进一步来思惟,我虽然知道了这样的道理,而且也能够在心中生起了意乐,希望可以成办这样的功德,可是毕竟是没有办法立刻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啊!那到底有没有善巧方便,可以让我们快速达成这个目标呢?熏习佛法之后了解到, 三摩地

2018-07-23

法施则为说法时如理、不颠倒,并劝进众生修学佛法。财施及无畏施能令众生此世安稳,法施则令众生来世得利。布施就其遮止恶业面向而言,虽无施舍财物之表面作为,但从除恶的角度来说,若能行人天善法(五戒十善)亦名布施。故《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十三言:不杀不瞋是无畏施,不盗不贪是财施,离口四过,不淫不痴是法施。若不杀不瞋,则社会祥和,人心无畏;不盗不贪,则勤劳所 三摩地

2018-07-23

今此戒经之中,对于三乘菩提之差异所在,有极为详尽之剖析;学人读已,即能深入了知同异所在,以后修学佛道之时,庶几有眼能判、功不唐捐。善男子!若有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即得名为无上褔田。如是菩萨出胜一切世间之事及诸众生。——《优婆塞戒经》(解脱品)第四假使有阿罗汉座下的某一真实发起无上菩提心时,阿罗汉还得要恭敬这一位;因为佛道真的很难成就,而他 三摩地

2018-07-23

」想要开始学佛的最关键:就在于熏习的「知见」是否正确?所以知见的来源非常重要,所以还没有因缘能来正觉讲堂上课的朋友,建议先上网多请购平实导师的著作,因缘成熟的,就赶紧来正觉讲堂上课啰!因为阿,难寻,真善知识更难遇阿!阿弥陀佛!-----多劫好兄弟 (原标题:法布施的果报)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本来就是要破烦恼,结果却连我所的烦恼都破除不掉,出家后专修佛法了,却老是想要获取更多的钱财土地,你说他还能破我见的烦恼吗?连我所烦恼都破不掉了!所以破我见烦恼、我执烦恼的先决条件,就是先破我所烦恼。而我所烦恼最基本的烦恼就是钱财,名闻与恭敬则是其次。第二、因为布施而能发起种种善愿:布施而发种种善愿,就是想要使后世趣向善道而且不虞道粮缺乏,所以乐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四十几岁时就退休了,不想再赚钱了!留一些福德在未来世再用;然后学佛了又开始做布施,再赚一点法财与后世的世间财,未来世的法财与世间财就这样一直累积起来,犹如滚雪球一般:每一世都享用一点点,但每一世都增加更多,到最后成佛时,福德就无量大,这样才能迅速成佛。不要把上一世修集的福德,在这一辈子全部用掉;也不要这一世再修一分福德,下辈子又全部用掉,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他是修学佛法而不贪财、不贪色,却会下堕地狱,原因就只有一样:毁谤正法。为什么会毁谤正法?因为善知识说:觉知心、意识心是虚妄心,如来藏才是真心。而这位施主一生乐于布施,却不信离念灵知意识觉知心是妄心,坚决认定离念灵知不是意识,离念灵知就是真如心,所以他心中不服,就毁谤正法与善知识。他即使毁谤正法而下了地狱,虽然处在恶处,却因为广作布施的功德很大,做了 三摩地

2018-07-23

还有一种人是为了后世的果报而布施,譬如他听说布施给一条狗,比如布施一条香肠,来世可得一百条香肠,他为了来世的后报而布施,这就是中品人;若不是学佛人,能为了求来世果报而行善,也是很好的,所以是中品施主。还有一种人,他根本不在意现世有没有回报,也不在意来世的回报,纯粹是因为是悲心,怜愍众生穷苦,所以愿意布施;他不是求报而施,所以是上品施主。还有一种下品 三摩地

2018-07-23

一、在家菩萨修学佛法为什么以布施为第一要务?因为在家菩萨修证佛菩提道,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福德不具足,则没有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佛即无可能。所以菩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才能证悟而发起般若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而且,不是仅仅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道位观行所得之智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