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有的菩萨是为了增长寿命的缘故,所以就发起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进入佛门来修学佛法。二者增长财物。诸位都听过一句话:三宝最吉祥。所以修学佛法之后,应该是财物继续增长才对,如果修学了佛法以后变成财物损耗,那就不对了。学法以后财物损耗很常见的一个情形,是在藏密中。他们为了修学财神法,上师会先要求供养:你先拿一百万台币来供养我,我再传你这个法!还没有挣钱就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学人色身转易问题:人说看气质长相可知其学佛有无成绩,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学佛人用功弄得头发花白,未老见衰,似乎不妥,难免引起无知者误会,以为是吃素所致(当然肉食者问题更多更重),如何改良色身?知有修定之法可使身心年轻化,参禅前修之可否?(因此想起:”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勤精进,如救头燃”而有愧),敬请师兄指导!?答:依您信上用语观之,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人听了会骇怕,本来活得好好地,学佛也学得快快乐乐地,现在要发菩提心,证菩提,结果这个菩提居然没有我,那么是谁来修菩提?没有众生,我又去度什么众生?命也没有,人也没有,一切都空,那该修什么?何不拿刀抹脖子解决算了!实际上,真实的意思是:菩提我们称为觉,觉的本体,称为真如,又称自性弥陀,这自性弥陀、真如、菩提或涅盘,它没有形象、色彩、味道,犹如虚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人听了会骇怕,本来活得好好地,学佛也学得快快乐乐地,现在要发菩提心,证菩提,结果这个菩提居然没有我,那么是谁来修菩提?没有众生,我又去度什么众生?命也没有,人也没有,一切都空,那该修什么?何不拿刀抹脖子解决算了!实际上,真实的意思是:菩提我们称为觉,觉的本体,称为真如,又称自性弥陀,这自性弥陀、真如、菩提或涅盘,它没有形象、色彩、味道,犹如虚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许多佛因不知各人的善根因缘各不相同,在佛法之修学上,各有其不同之因缘条件待修集成熟,若在既无善知识摄受,又不知修学转折要领的状况下,往往在因缘条件未成熟时,寻求快速证悟知如来藏密意,实是躐等、跳跃的修学佛法,舍弃集福德、除性障等次法的修集,而只想快速开悟得法,违背佛说趣‘法、次法’的圣教,如此舍次法而单取法的情形,会造成自己日后在道业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7集修集福德资粮(十住位的修证之一)》正德老师(原标题:看话头的功夫一定要有动中的定力为基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多生多劫以来,累积了学佛的福德资粮具足了,信根成熟了,所以进一步发起了信力,对于说佛法是可以修证的这件事情,自己已经不再有所怀疑。那也许你会说:这个容易啦!那我就要赞叹说:你的善根福德深厚,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功德。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说,少部分的人剃了头着染衣,蒙佛三十二相的福荫而出家,都说受了具足戒、菩萨戒,而竟然还敢毁谤说大乘法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即使说真正如他所说,可以让妄心不再有见闻觉知性,那么这个时候,原来有见闻觉知的心,现在不再有见闻觉知性,请问一下:本来我们修学佛法是要求智慧的,可是修到这个阶段,反而都没有办法再了知六尘,那岂不是变成白痴了吗?再者说,请问:那现在到底剩下几个识?当然就是八个识不具足了嘛!那请问:佛法最高的修证者世尊会是这个样子吗?这个部分相信不用我另外说明,答案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根本智有时候称为根本无分别智,是说你找到了如来藏以后,知道祂是不会分别六尘万法的,那依此而生出第一分的根本所以,菩萨明心开悟之后,不是像一般人误会说,一悟即至佛地,从此修学事毕,不是这样的;而反而说,只是修学佛法的刚刚入门而已,所以才会说,以前都只是在外门修学。而悟了以后还要继续跟着上地的菩萨,进一步再修学差别智,那这个称为后得智、别相智。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修学佛法通常有四种过程,大家要了知一下:第一、从散乱到专一。第二、从专一中进入清净的状态(从有入无)。第三、从清净进入真实的状态(从无入真)。第四、从真实中观照一切法的实相(从真入实)。要有这个四种过程,道业才能够迅速增上,道业才能够有所成就。在这里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从散乱到专一」呢?就是说一般学佛人,刚开始都是妄想纷飞、妄念纷飞,心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人士看笑话,也使某些即将学佛的人,因而退心,转入外教去了。这便是断人慧命,罪过极大。弘一大师说得好:“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末学以为:在未深入了解对方所修法门之前,不应随意以自己的主观来批评教界人士。深入了解并实际修持一段时间,证得一些境界之后,才可基于善意而于私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修学佛法,善知识非常重要。能值遇真正的善知识,才可能帮我们建立起正确的佛法知见;然而善知识漫山遍野,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善知识呢?要如何辨别真假善知识?真正的善知识是唯有佛门中七住位以上,已得位不退者方可称之,未悟者只能是一般初机学人的善知识;对于久学求悟的学人来说,则必须是已悟者才是善知识。所以一切七住位以上的菩萨都是真正的善知识。此诸菩萨已亲证藏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学佛人,偶尔坐个半个小时便罢了,可是因为追求一定要练到一念不生的错误见解会让学佛人一生过半的时间都耗在上,怕分心和失去刚才好不容易得到的定境而不愿意去接触和摄受众生。佛都是生生世世利益众生而成就的,从来没有见过每天坐在上成就的。说到导演袁振洋先生,他真的是很有佛缘。拍这部电影后有去出家,后来怎样就不晓得了。末学猜测他出家后会觉得失望的可能性比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末之世修学佛法正道甚难,故余常劝人念佛求生极乐。所以者何?一者末法之世多有外道及佛门法师,遇人辄言:末法之世,去圣日遥,难修难证,勿唐费工夫也。此言亦无大错。盖一般佛子信根不足,闻说此言便失信心。设遇真知识,亦不信受,不敢求无上道,此一难也。二者知见不足,不知从何处入手,亦不知应如何锻夫,此二难也。三者虽具知见,亦知应锻夫,然不知应往何方访求教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原标题:什么是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学佛之正见一》<第07集我见、烦恼、五阴>正纬老师(原标题:要真正解除烦恼,需要断我见乃至我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学佛人,对于所谓的无想定的误解,是把这个无想定想象成只要没有妄想,就能够进入无想定。这个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因为无想定的这个状况,是要从三禅、四禅之后,在四禅的时候,已经息脉俱断了,再从四禅中把觉知心给灭了之后,才进入无想定。像那样深入禅定的功夫,完全不是所谓的没有语言妄想能够函盖的。所以各位菩萨!在看这方面的内容时候,一定要牢记住我们讲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学佛之正见一》<第07集我见、烦恼、五阴>正纬老师(原标题:什么是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学佛之正见一》<第07集我见、烦恼、五阴>正纬老师(原标题:如何断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断了我见之后,才有能力去取证二三四果,也才有能力去求证大乘的证悟;如果没有以断三缚结为前提的话,那么修学佛法始终都只能停留在凡夫的外门修行。也就是说,佛法的实证以断我见为起点。-----《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48集先成佛还是先度众生?》正伟老师主讲我们说断我见以后,这个时候在修学佛法上会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依着菩萨六度的道理,来跟大家简单地说明一下: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