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有的人,他心目中有一个想法,他说:实际上,我做人也不是坏人啊,其实我算起来还算是个好人呢!我看到有穷苦的人,我在街头那边就会布施给他一点钱啊!我看到人家很痛苦的时候,我也跟着掉眼泪啊!我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为什么你佛法一定要我来学佛呢?这样的话,听起来好象也有一分道理,但实际上我们检讨来说,真的是如此吗?我们平常对于看不惯的事情,没有办法接受的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人,通常是要等待,一直到进入老年时,因为感觉到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对于死后感到恐惧;因为要寻找一个庇护,好获得永久的安乐,因此才会有想要学佛的念头兴起,想要借着宗教的不可知的力量,来得到安慰、得到安心。然而,我们大多并不了解:佛教乃是唯一真正能够真实的解答一切生活、生命、世间,与寂静涅槃出世间的所有疑问的一种教化。不可思议这一句话,在佛门里,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很多人希望通过学佛来让自己活的更好,一切都很顺利,身体好,家庭好,事业好,一切如意。修行真的是这样吗?修行与此无关,修行的重点在离我,断除我见,乃至发现本没有我,而不是让这个我如何更好,不是努力把这个我装扮的更为光鲜,更为饱满。修行也不需要太多外部条件,无需等到积攒了多少钱以后退休再专心修行,修行不是消费对象,修行只在当下,只在现量的体察生命的真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谈到善、恶这件事情的话,我们顺便也跟大家讲,常常有人会听到说,有些的学佛人就谈到说:我们真正在做的时候,真正要顺应我们的本觉,我们要不思善、要不思恶。这个不思善、不思恶,我记得应该是在《六祖坛经》里面曾经见过。许多人就直接引用了《六祖坛经》里面的不思善、不思恶这个事情来说明,说:当我们顺应着我们的本性去做的时候(其实顺应本性也就是说,顺应当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这样子才是让我们在修学佛法之后万事如意的一个开始。因为,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子的认知的话,那这样的话,我们凭什么可以要求说,别人都来把过去的罪业全部舍掉,结果我们还继续侵扰他人,那这样的话就无因无果了。所以,在修行佛法之后,有时候不一定能够万事如意。可是当我们不能万事如意的时候,碰到逆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那个是众生来跟我们要布施,我们就应该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很多人希望通过学佛来让自己活的更好,一切都很顺利,身体好,家庭好,事业好,一切如意。修行真的是这样吗?修行与此无关,修行的重点在离我,断除我见,乃至发现本没有我,而不是让这个我如何更好,不是努力把这个我装扮的更为光鲜,更为饱满。修行也不需要太多外部条件,无需等到积攒了多少钱以后退休再专心修行,修行不是消费对象,修行只在当下,只在现量的体察生命的真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06-110集《心经》到底在说什么?》游正光老师(原标题:《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学佛人常常会将自己目前生活和学佛路上的种种不顺归咎于冤亲债主的障难;为此善知识也总会教导我们要将学佛一点一滴的功德都回向我们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让他们也能早日走向学佛之路,走向解脱觉悟之路。无量世以来,我们轮回六道,互为父女夫妻。偏偏离得越近的人,总是相互伤害最深的人。今生能相遇、能成为这世上最亲密的关系,总是过去生深厚的缘分;有些是来要债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写给菩萨们:面对境界,多向内看,当下那一刻,如果我因别人做的某件事激怒,事情是外在的,可是这份被激怒的心却是我内在所发生的,想想,真正的菩萨会被这样的一件事激怒吗?会因为这件事而对众生产生嗔心、舍心吗?在我们修学佛法没有达到一定的位阶以前,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有漏习气与无明业种,而造作种种业行,遭受种种业果,我们种种的境遇,其实是自己今生或过去无量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世上有许多人从自身实践中已经感觉到冥冥之中似乎有个叫做命运的东西支配着自己的一生,却是只能无可奈何地被动服从这个因果定律,惟其正信的学佛人除外,因为他们深信因果,按照佛陀的教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善待一切有缘众生,身体力行六度法门,已经或正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到底谁是命运的真正主宰?“因果报应”的规律,已经明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人学佛时总是想:我要得到更多、得到更多。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是:我可以一次坐三天,让人家很恭敬我。或是:我可以进入四禅息脉俱断好几天,我出定了,人家就会恭敬我。或者说:我可以发起神通,让人家恭敬我,供养就跟着来了。这就是不能舍而想要得。但佛法不是这样的学的,在解脱道上只有舍而无得,佛菩提道也是舍,表面上看来有得,其实也是无得;因为解脱道中要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在修学中,有人知道拜佛很重要,想每天坚持拜佛,也有时间,但就是不拜;又如有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时间紧迫,想要精进修学佛法,但不是经常看电视就是做些与佛法无关的事,就是不能精进修学;再如有人知道嗔恨心的危害很大,下决心要消除,但历缘对境时却往往按捺不住心火,常常爆发,事后又后悔,一次次发嗔,一次次后悔。一位佛友说,当他刚想发火时,清楚地知道发火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32集如何真正的放下?》周正铭老师 (原标题:如何真正的放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欲界天福就是靠这十善,所以这个都属于戒所能够修习而获得上生,所以学佛要先清楚这个三界的整个架构,我们才知道整个修行的方向。三界无非就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三界的架构,众生如何相应来投胎到这些各界去呢?因为随着我们的身口意业的心行、身行、口行,跟哪一界的众生相应,自然就投胎到这边去,所以我们的修行可变成三无漏,就针对三界来作这个修行,在小乘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瞋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我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我和末那我两种力量之交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也许觉得这样很难,这的确不是一下子可以做到的,是需要不断的闻熏佛法的正理,加之自己如理作意的思维整理,然后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过程中用心观行从而实证的智慧,但是这才是真正学佛的开始,真正修行的起步。要真正的为人好,少不了佛法中无我的智慧作为基石!欢迎你来闻熏佛法无我的正理,进而真正无我的为人好,相信这样纯净的为人好,是不会有人不接受的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于这些,你若不来佛法中了解一番,怎能知道?只有妄受因果,随性造业,时而天堂,时而地狱,白白受苦,无有出期了!所以佛恩浩荡,佛陀对我们无明众生的恩德是再怎么说都不过分的!当然,学佛有学佛的因缘,入佛法智慧之海的深浅也看个人的因缘福德、根性心性的不同而不同。佛法的目的是教导人究竟解脱觉悟的,但即便你目前所迫切想要的不是大彻大悟、究竟解脱,而只是想在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的,她一直都在!------微信公众号《快乐学佛》2017-05-05存然 (原标题:是的,她一直都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56集应该如何修除烦恼呢?>张正圜老师 (原标题:最害怕的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家庭是个是非地,挣钱是个是非事,变革的年代是是非的年代,怎么样在这么多是非里面从容面对呢?有位当事者就问到,他自从学佛以后,就非常谨慎自己的言行,在待人接物方面他就特别地小心,就怕卷入是非之中,可是即使是如此,他还是陷入于这是非之中。他就对这情况非常地困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们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难以堪忍的世界,众生的根器差别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