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说,信、进、念、定、慧五根,它能够产生信、进、念、定、慧五种力量,五种修学佛法五种精进的力量,那是因为来自于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还有慧根。所以大乘佛子当闻熏佛法的缘故,所以修学十信;这个十信的这个信根,这个十信的信根其实并不是因为修来的,十信的信根是本来就具有的。我们修学十信以后,因为十信满足而产生信力,因为信力出生的缘故,所以仰信诸佛菩 三摩地

2018-07-21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3、14集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三果》正伟老师(原标题: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 三摩地

2018-07-21

佛在人间说法四十九年,为的就是唯一佛乘!”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个单元是由正伟老师讲缘觉菩提的简介,里面内容非常精彩,敬请各位菩萨期待!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5、16集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正光老师(原标题:如何修证四果)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派,然后说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声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派,然后说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声 三摩地

2018-07-21

其实世上有许多人从自身实践中已经感觉到冥冥之中似乎有个叫做命运的东西支配着自己的一生,却是只能无可奈何地被动服从这个因果定律,惟其正信的学佛人除外,因为他们深信因果,按照佛陀的教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善待一切有缘众生,身体力行六度法门,已经或正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到底谁是命运的真正主宰?“因果报应”的规律,已经明白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位学佛以后,绝对不会再错认你的色身是常住法;大家都知道色身是变异无常的,终究会死啊!所以色身不是真实法。色身的我是虚妄、假合的,大家也都知道受、想、行、识是假合而有的,却往往只在文字上知道,仍然和以前一样落入识阴中,却自以为已经断了身见──我见。凡夫都以五阴身为常住的自我,这个身见之中最难断除的就是意识心(觉知心)常住的身见。识阴共有六个识,为了 三摩地

2018-07-21

学佛自当以佛法经典为依据。万不可轻易相信某人的自创学说,甚至某位祖师、大师的说法。要看看释伽牟尼佛是否是这么说的。以免自误误他,牵手入地狱而不知。补充经典:善男子。彼善比丘坐禅诵经。皆是佛法出要正因是上福田。又是忍辱三昧法器。能说妙法成就众生。破无明黑暗开世间眼。济拔众生烦恼业恶。若彼恼乱故犯重罪。是善男子犯八根本重罪者。未能深入于佛正法。以功德智 三摩地

2018-07-21

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提之异同;对于三乘菩提之共道与不共道懵无所知,因此导致久修佛法而不能突破、甚至停滞不前的情况,可谓彼彼皆是;更有穷尽毕生精力用功修行,而毫无进展,于己遂生小根劣器想,不敢进求声闻乘的见道,对于大乘贤圣自觉圣智境界更是不敢奢望;只能私下怨叹自己慧根浅狭、福德未具、业障深重;对于 三摩地

2018-07-21

方向的建立,即是理论架构,是修学佛法的基础。方向是指知见,依不同的知见修行将产生不同的结果。解脱道修学的方向:断我见、我所执、我执。佛菩提道修学的方向:证如来藏而观察如来藏心的种种功能与清净自性,方能发起般若实相智慧;进证如来藏含藏的一切种子,成就一切种智,方能成佛。勿作佛学研究而堕于文字、依文解义。2.依八识论为前提而修行者,若能如实了知蕴处界的内 三摩地

2018-07-21

近代法师聪明伶俐,尤其佛学院林立,加以宝岛富庶,多发心供养出家僧众,礼敬三宝,学佛之人更广披海内外。然反于此者,则是有些出家人于佛智,不生信受;宁可信乎学术界之异说,互相引非义以为义,谬圣义而以为当然,于修证付之阙如,于诸经典不能通达,无能晓窥如来意旨,徒以口舌论义而为盛事;若真能说然不能行处,则无可怪哉;以佛法修证,非是一生可期,如何可以娑婆恶世 三摩地

2018-07-21

一、发心不同发心也就是学人信佛学佛的初衷。尽管二乘人也具有一定的悲心,他们舍报取无余涅槃之前也会随缘为人说二乘法,或者为有缘之人示现神通以引其入道,但是他们修学解脱道的根本发心是为了自己出离生死轮回。大乘菩萨具有很大的慈悲心,菩萨不仅发心自己成佛,还要尽未来际度化众生解脱生死,成阿罗汉、辟支佛、佛,这就是大乘佛法所说的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大乘学人发 三摩地

2018-07-21

 是故大乘佛子修学佛法,若已满足信心,具备福德资粮者,当以大乘见道为第一要务;大乘见道即是禅宗之开悟明心。明心后,若不遇大名声之假善知识摄受,不被其邪见所转而退失;亦不自我否定所悟者,即不退失见地,能入第七住位,常住不退,名为证得大乘无生忍,获得法智及类智,成位不退菩萨。随后尚须亲随宗教俱通之善知识修学定力功夫,求见佛性;眼见佛性时,即入十住位 三摩地

2018-07-21

或者有人虽求佛菩提道,然其种性根器不定,虽然遇到修学佛菩提道的善知识;可是后来遇到二乘人,舍佛菩提道而跟随二乘人修学解脱道,因此在佛菩提道进进出出,非常不定。或者有人虽然得以遇到诸佛及菩萨供养、承事及修行,可是没有经过一万个大劫;而且中间遇到佛的形相,或者供养僧众,或者看见他人发菩提心,自己也跟着发菩提心;可是后来遇到不好的因缘,因而退失佛菩提,转 三摩地

2018-07-21

此七觉支乃佛子修学佛法过程中之用功方法,佛子当以此自验。念觉支谓佛子闻熏,念持不忘。择法觉支,谓闻法已,能作思维;思维已能作拣择,弃舍邪见而入正见。精进觉支者谓佛子拣择法已,心住正见而自精进修持,心不退没。喜觉支,谓于佛法精进修持,观知诸法虚幻,于三乘菩提生起喜心。猗觉支者谓因佛法之善于抉择修持,得于喜心而后遍身受乐,是名为猗。定觉支,谓于修证有验 三摩地

2018-07-21

若有学佛人阅读本书后起欢喜心或烦恼心而为文褒奖或毁骂,末学悉皆默然领纳,不予置评。所以者何?一则余年有限,而修学目标犹未达成,仍须努力。二则在家之人不受利养不求名闻故,不需为维护名声利养而辩护对错,毁誉由他便好。三则诸多同修仍需关照,实无闲暇为文论辩。四则实际理地,无有骂者受者,在此众生与共之大梦中,一切随缘,岂不妙哉!书末附录有二:其一是就由念佛 三摩地

2018-07-20

然后有一些针对学佛人或者念佛人的一些错误的观念知见,提出说明。此外,有些念佛人在念佛过程中,或者转折升进的过程里面所产生的许多种的疑问,也要加以说明。因此,预计要讲二十个钟头才能讲完。那么,讲的过程裹面,刚开始讲的部分很浅,功夫好的人不要因此起烦恼。尤其我们这里有十几位见性的人,请忍耐忍耐。到后面,讲实相念佛就深了,还没修到实相念佛境界的人听了,也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也会使人开始远离恶缘,不遭横难,学佛的障碍会开始减少,这是念佛的第三个好处---现世得利。************************************第四节:果报殊胜念佛有第四个殊胜的地方---念佛果胜。它的果报很殊胜。一般人念佛大概是念阿弥陀佛多,念释迦牟尼佛少。(做个调查,请问:念释迦牟尼佛的人有几位?请举手。有六位;我们这边还真不少,连我七个。根性不错。)念释迦牟尼佛 三摩地

2018-07-20

信---不但是学佛的基础,也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人们必须相信行善之后,在未来世将可得福报,或可才会行善。如果缺乏信的基础,人们便很难自动去行善了,念佛也是一样要有净信做为基础。信可分为“迷信”、“仰信”、“解信”、“证信”。一般人为求人天福报,末去探究菩萨与一般神明之区别;一见到寺庙,不管那儿供的是神、是菩萨或是 三摩地

2018-07-20

四、善愿:初机学佛人,满怀慈悲,希望一切佛子修行顺利,没有遮障,或希望一切众生平安,眷属和乐,财物丰饶。祈求世尊能满他的愿,这类的愿谓之“善愿”。五、正愿:信、愿、行中之愿,称为正愿,正愿又可分为小愿与大愿。1、小愿:念佛人相信有诸佛净土,或极乐净土,发愿往生,“愿我此身平安无灾无难,舍报之后往生极乐世界。”或发愿往生诸佛之净土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