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1集什么叫做大乘和小乘?>正钧老师主讲 (原标题:缘觉乘者没有办法触及法界的实相) 三摩地

2018-07-21

26,a24)所以正说无余涅槃乃无上正等正觉佛陀为欲救度一切众生所生之方便,更说有余涅槃之方便,以佛陀之无上方便力故,所以可以施设无碍,以究竟能够利益众生故,所以可以于施设,令诸大众远离五欲生死过患一切诸等烦恼,而以无上佛道相引,无为「真常」相引,然众生距离此实际真常涅槃极为遥远,所以虽然可以离开诸等过患,无能发起成佛之心,因此已经蜿蜒而离欲界山城,但是 三摩地

2018-07-21

成佛之道这个议题非常非常的大,也就是说整个修学佛法,从一个凡夫到成佛这整个过程,我们每个菩萨要所经历、所修证、所能够了知、所断除的一些种种的法道,这就是成佛之道。既然提到成佛之道,那就有一些不是成佛之道,就是说,等于说在现在市面上很多很多修行的团体,很多很多打著佛教的名义,或者不是佛教的名义,种种的一些,这些通通叫作成佛之道。可是实际上,是不是成佛 三摩地

2018-07-21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04集四圣谛纲要>正礼老师 (原标题:四圣谛纲要) 三摩地

2018-07-21

民众从战祸连年之后,因为承平了四十几年,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发展经济;富裕闲暇之后,开始有了文化活动,那开始追求心灵生活,因此学佛风气因而风行起来。聚居在岛上的众多佛子十余年来,因为慈济众生蔚为风气,但是因为广植福德却缺乏慧业;因为慈济众生,不免偏于人天善法而不识佛法。但是也有人说,佛法就是无非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等诸 三摩地

2018-07-21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禅宗的开悟明心——亲证如来藏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方法,可以使人能够真正的进入佛教的内门当中,来修学佛法。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我们才会说:“凡事莫如求悟急,凡事莫如见道急。”佛菩提道的修证,开始于六度万行的熏习,也就是必须于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以修集大乘见道所需的福德资粮;然后再经过四加行的断我见,双证能取所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在大乘法中,菩萨修学佛菩提,要成就佛地的大菩提果,这个却不共二乘,因为菩提果的是究竟佛地;而佛菩提果之所修证的,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这个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因为祂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也就是种子),所以 三摩地

2018-07-21

很多人都说他在学佛,但是他不相信佛法可以实证;不相信佛法实证的人,大概有两种人:第一种人就是把学佛呢,当作是行善──行善就是学佛。有这种见解的人,他是从来都不看经典的;不去探讨说:这个经典里面到底在说什么?那也不探讨说:佛到底来人间是为了干什么?他也不去想说:如果学佛就只是行善而已,那么行善的教为什么不是佛教?如果这样子的话,佛教跟教也没有什么差别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位学佛以后,绝对不会再错认你的色身是常住法;大家都知道色身是变异无常的,终究会死啊!所以色身不是真实法。色身的我是虚妄、假合的,大家也都知道受、想、行、识是假合而有的,却往往只在文字上知道,仍然和以前一样落入识阴中,却自以为已经断了身见──我见。凡夫都以五阴身为常住的自我,这个身见之中最难断除的就是意识心(觉知心)常住的身见。识阴共有六个识,为了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人,乃至中国文化传统,就是在修学佛法道路上,开辟出一片文化的黄金时代。我们看到如此,就应当相信说,佛法所说的绝无妄语、绝无虚妄,绝对真实,超过一切宗教之上,它并不是要讨人欢喜。佛法也说:这世间上有末法的存在,佛法将会凋零。佛法不会去歌颂说:我有一个无量无边的、美妙的、完全的、兴盛的、世间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终将会来临。,佛法从 三摩地

2018-07-21

问、大小乘真是「壁垒分明」吗?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初学者读经先由小乘而至大乘经典,是否才恰当呢?学佛者应当去选择分大小乘来修行吗?答:三乘菩提有共与不共的意涵,若不论与凡夫外道共之四禅八定,简略的说,三乘菩提都是强调「出离法」的亲证;实证三界生死的解脱,也就是解脱道的部分,这是不共凡夫外道,却是大小乘俱共者;此乃是共的部分,故以此而论大小乘是「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这一节所讲的内容对诸位都非常重要,这可以让你建立整个佛菩提的架构出来;有了整个架构,你学佛时就不再茫然了!那时你将会知道学佛时应该要先从哪里切入?从哪里入手?然后一步一步去进修;听完以后你将会建立一个方向,也有了整个次第,你就知道学佛的路该如何走!首先要略说三德。我们常常看见拍摄的片子,其中有一出古装剧这样演出:清朝有个皇帝名叫乾隆,他很喜欢附 三摩地

2018-07-21

祂还有另一个本来就在的涅槃性;关于涅槃,不晓得诸位学佛以来有没有思索过涅槃的意涵?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五阴十八界都灭尽,没有任何一法存在了,是不是断灭空──缘起而性空呢?佛陀在阿含中说过:阿罗汉们所证的涅槃是清凉、真实、寂静、常住不变。显然,无余涅槃中不是断灭空,所以不该单以缘起性空来解释无余涅槃。那么,真实而常住不变的无余涅槃中究竟是什么?当阿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在大乘法中,菩萨修学佛菩提,要成就佛地的大菩提果,这个却不共二乘,因为菩提果的是究竟佛地;而佛菩提果之所修证的,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这个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因为祂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也就是种子),所以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先来讲说到底有没有轮回?没有轮回我就不需要修学佛法,换句话说,没有轮回,人一世一死就百了了,那您愿意或说您认为真的是这样子的状态吗?我们先说如果没有轮回,那人世间所有有情所建立的这些包括建筑、音乐、诗词、歌赋,乃至所谓的音乐、美术种种的这些所谓人类文明、文化这些痕迹,都变成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一旦您死了,所有这一些文明、文化都将是究竟永灭,在后 三摩地

2018-07-21

)宗通又名自宗通;大乘佛子修学佛法,若已满足信心,具备福德资粮者,当以大乘见道为第一要务;大乘见道即是禅宗之开悟明心。明心后,若不遇大名声之假善知识摄受,不被其邪见所转而退失,亦不自我否定所悟者,即不退失见地,能入第七住位,常住不退,名为证得大乘无生忍,获得法智及与类智,成位不退菩萨。此即自宗通之初步入门,然犹名为习种性菩萨,虽得证悟而有见地,仍未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派,然后说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声 三摩地

2018-07-21

佛子学佛,不能了知定中定外一切能知能觉之心皆是识蕴,故不离行苦;了了常知之心,虽无妄想语言,仍是念念变易,无常生灭,佛子多半不知此理。若执此心,便致轮回。能了知此者,名为知苦圣谛。二、苦集谛:知苦圣谛后欲得灭苦,应知苦集之真义。苦集者,贪求五尘境,于顺逆境中起诸憎爱,造诸业行,谓身三口四意三。以此集诸异熟果报种子,集诸种子故,复生后有。若于一期生死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二乘与大乘的四圣谛其实最主要的差别是:二乘的四圣谛是依于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也就是依于世俗谛、依于俗谛来说明蕴处界诸法是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的这样子的一个五蕴空相的道理;但是,大乘是依着法界实相,依着如来藏心,依着出生万法的本源的这一个心体来谈四圣谛,而且依着实相般若来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四圣谛,透过依着如来藏心体为中心,依着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这样子的贪爱跟执着灭了,是因为依于这样子的如的道理,而不是说把蕴处界诸法的烦恼爱着灭了以后,什么东西都没有;如果把这个灭了以后,认为什么东西都没有,这个就是断灭,这个就是落入了一切法空,这个也是修学佛法所必须要去正视的一个道理。很多人错解了这样子的道理,以为说一切法空、一切皆空这个就是真正涅槃、真正灭的道理;但是,一切法空、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