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般人追求的快乐是世间的乐,它的内涵不外就是五欲之乐。而追求五欲之乐,最低下的不外就是像外道们努力的修学双身法;这个其实不应该叫作修学,应该叫作沉溺在双身法之中,乃至还会去淫人妻女;这一些都已经不能容于法律跟天理。这些粗糙五欲之乐已经都这么难以舍离,当然更无法受用另外一种层次的世间乐,叫作禅定。乃至说能够证得禅定,却又贪着禅定的境界,那仍旧是被世间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我们以前的念佛方法,我们学到的都是持名念佛,所谓的持名念佛,就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的念下去。但是这一次《优婆塞戒经》当中,善生他向佛陀请问说:我们受了戒,我们也想要好好地学戒,但是有很多恶因缘的缠绕;这些恶因缘的缠绕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自己的贪瞋痴还没有办法清净,一个方面是外缘----外面还有恶缘。所以善生菩萨就帮我们跟佛请问,有贪瞋痴跟外面的恶缘相 | admin 2020-02-21 |
![]() |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二祖的意思就是说,他那时候为了跟达摩祖师求道,他就想着说,古人他为了求道,他敲骨头让髓出来,刺血为墨这样子,甚至像释迦牟尼佛,曾经把头发铺在地上,让佛陀走过去,也为了求道投崖饲虎,古德都这个样子了,我现在色身好好的,那我更应该要好好地求法。所以他为了跟达摩祖师求法,在那一年的十二月,正是冬天大雪的时候,他站在楼梯,跪 | admin 2020-02-21 |
![]() |
”可见忍辱表现出来,最平常的心行法相就是忍耐;就是面对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恨怨恼的心。但佛法中讲忍,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所谓于法实相安住名忍。就是面对深妙乃至闻所未闻法,依自己的智慧难以了知、难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议,但却是诸法实相时,心不惊怖能安忍,就是接受而安住不动摇。因此,对于菩萨六度的第三度忍辱波罗蜜,经中也有只称为忍波罗蜜,或者称 | admin 2020-02-20 |
![]() |
菩萨在经过能够修学布施,来学习怎么样不对自己的身财悭吝的同时,为了要让自己能够更进一步来修学趣向善法,所以又来修学所谓的戒行!那么在戒行方面,菩萨所要学的就是菩萨戒;菩萨戒是千佛大戒,是所有菩萨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时,必要依止菩萨戒来修学清净戒行。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 | admin 2020-02-20 |
![]() |
简单来说,这里的一段经文所说的,就是要我们来修除性障。而性障的消除,之前也跟菩萨们提过了《大般涅槃经》说过了:“先以定动,后以智拔。”而我也跟菩萨们提起了,一切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这一些客尘烦恼、这些性障生起的这些过咎要现前的时候,你要记得这一段经文,你要记得:第一个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先能够安住在忆佛念,不要去打开门户,不要门户洞开让客尘 | admin 2020-02-20 |
![]() |
这个忍,越到末法的时候就越重要;由于起悲心,而生起利益众生的心,并且能够长时间的这样安忍。关于这个悲忍我们分六点来说:第一,因为悲心的缘故,所以不应该忍受那些破坏佛法的人。你如果忍受那些破坏佛法的人,不加以辨正,众生就会被那些人误导,而走入歧途,佛法就会开始在人间渐渐地灭绝了。如果你不知道某人的开示、所写的书、所作、所为是在破坏佛法,那么这个人的破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说,逆罪之中以破僧罪最重。原因是什么?在《本事经》中这么说,世尊曾开示:“比丘们应当知道,世间有一法发生时,就会带给众多众生不利益与不安乐,引发诸天天众及人间大众造作没有意义没有利益的恶业,而感生未来极大痛苦的果报;这一法就是破僧。”为什么呢?世尊说:“僧若破坏了,一切大众之间就会互相兴起诤论,一个接着一个互相诃责,互相欺侮陷 | admin 2020-02-20 |
![]() |
只要修习我所说的五法:第一、要尽形寿都穿著粪扫衣;就是捡拾被弃置在垃圾堆中的破旧衣服或者是碎布,洗净之后裁剪制成的衣服。第二、要尽形寿都只吃乞讨所得的食物。第三、尽形寿只能一坐食;就是每天都只吃一餐,而且一坐下来就进食,站起来之后就不得再进食了。第四、尽形寿都只能露宿在屋外树下。第五、尽形寿都不吃鱼、不吃肉、也不吃盐、不吃酥乳等。修这五种法道,就能 | admin 2020-02-20 |
![]() |
为了方便说明,我们要就前面“佛教戒法中的破僧逆罪”一集中所说破僧的意涵,再作进一步的解说,以利大家了解。 五逆中的破僧罪,通常说破和合僧就是意图使僧团分裂,而在四人以上的僧团中拨弄口舌、挑拨是非,使得以修解脱道同见同行同学的声闻僧团,或者是以修佛菩提道但于佛菩提皆未实证的凡夫菩萨僧团,或者已证悟佛菩提所依万法实相如来藏的胜义菩萨僧团,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应身佛来此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宣演三乘菩提妙法,众生再怎么修行,也无法真正证涅槃得解脱。古时印度外道很多自称证涅槃的,然而他们所称的涅槃,不出欲界中离语言相的离念灵知,乃至初禅等至位到四禅等至位中一念不生的境界,根本还在三界中,何来解脱呢?直到释迦牟尼佛出世弘法,才有人归依佛,闻佛开演声闻解脱道之法而真正证涅槃。所以声闻解脱道之法 | admin 2020-02-20 |
![]() |
修忍辱波罗蜜能够清净及增长持戒波罗蜜,在前面已经略谈过;而菩萨如果能忍于“五阴是虚妄法”的见解,能够证悟本来无生之如来藏心,如此能够现观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能确实接受、安忍与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这样子就能够依“道共戒”而行,与无漏法相应,能够摄心住于正道为戒;这样子更能够增长持戒波罗蜜。菩萨精进修六度之行,能够增长持戒 | admin 2020-02-20 |
![]() |
接着第二部分,也就是《优婆塞戒经》卷6的经文,内容为:“菩萨若见破戒恶人,不生恶心,为设种种善巧方便而调伏之;若不调伏,当生怜愍,不为身命破戒舍戒。”(《优婆塞戒经》卷6)这里开示:菩萨如果看见了破了戒的恶人,不可以对他生起恶心;我们对谤佛、谤法者,尚且不生起恶心,何况只是破戒,而不谤佛、谤法的人,所以不该对他们生起恶心,应该为他们施设种种 | admin 2020-02-20 |
![]() |
因此,受戒之后一定要依照世尊的开示确实去作,这样子就能够逐渐让善法增长而远离恶法。只要正确地去作,实际上就一定会成就,而且可以很快呈现出持戒的功德出来;因为戒法是吻合三界因果律的,因此持戒所产生的效果,就有成就的决定性。在这个单元里面,我们要来探讨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希望藉由这些内容的讨论,让诸位菩萨在受戒后能够顺利持戒,并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有些邪戒的目的,并不是在使人成就二乘菩提或佛菩提。另外,有些邪戒表面上虽然目的是正确的,但是因为知见错误,造成所设立的戒法错误,因此都造成无法成就三乘菩提之亲证;这些邪戒多是属于妄想施设的戒,无法成就到彼岸的功德。如果是已经在“是戒是波罗蜜”的阶段,他就已经断了戒禁取见,他就能够判断种种外道所施设的戒法及禁忌,以及外道所取的种种法都是 | admin 2020-02-20 |
![]() |
了解声闻法与菩萨法之波罗蜜的意思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探讨持戒与波罗蜜的四种关系。首先第一种“是戒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辟支佛戒”,是说受了声闻戒、辟支佛戒,但是尚未见道----断我见、断三缚结,所以是持戒而非波罗蜜,也就是有戒,而无法到解脱的彼岸。一般人尚未见道前持戒,也是属于是戒非波罗蜜所含摄,虽然属于是戒非波罗蜜,但是能够持戒,代表他已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菩萨有种种根器的差异,也有种种相应的无明烦恼,修证上也有种种层次的差别,因此需要以种种善法来摄受众生;包括以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来接引初学佛者;乃至以三十七道品、各种三昧、六度法门等,来教导各类有缘佛子,这样才能摄受广大佛土,也才能吻合菩萨三聚净戒的摄善法戒,也就是应修学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学。菩萨因为这样的关系,就能够快速庄严菩提 | admin 2020-02-20 |
![]() |
】(《优婆塞戒经》卷7) 我们上次跟大家讲说:无作戒如果我们用戒体的熏习这个方式来理解的话就很容易,因为戒体的熏习如果成就的话,后世即便是没有再另行受戒,或者没有听闻什么样特别的教导,可是自己在面对可能犯戒的状况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选择远离,这个就是戒体在一路到后世的这个力量所在。 无作戒这个部分,我们说有三因缘会舍掉无作戒,也就是使你现在 | admin 2020-02-20 |
![]() |
如果一个人不幸堕落到三恶道里面去,那么他再要回到人间的时候就会很长。好不容易回到了人间,因为造作恶业的习气没有改变,所以又不小心造作了恶业,然后又下堕到三恶道去;这样来来回回,待在人间的时间其实很短,待在恶道的时间变成很长;这样来来回回也不晓得要经过多久,才会再接触到佛法。那么受菩萨戒就是要避免(贤位以下的)菩萨下堕到三恶道去,能够生生世世都在人间 | admin 2020-02-20 |
![]() |
菩萨在经过能够修学布施,来学习怎么样不对自己的身财悭吝的同时,为了要让自己能够更进一步来修学趣向善法,所以又来修学所谓的戒行!那么在戒行方面,菩萨所要学的就是菩萨戒;菩萨戒是千佛大戒,是所有菩萨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时,必要依止菩萨戒来修学清净戒行。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