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也就是说,你如果二六时里面,整个心全部都是系心在佛法上面,全部都是系心在参禅上面的时候,哪有什么犯戒不犯戒的事情呢?所以才会这么说;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在说戒不重要,所以不要误会了。所以这边禅师说何须屑屑于细行,他说受戒、持戒都是细行,不是大行,所以不想受戒,不想在戒法上用心。他们就直接去学禅,悟了以后再来补受戒法,甚至于也能够为人传戒。这就是说, | admin 2020-02-20 |
![]() |
我们顺便说明一个与念佛求生净土有关的知见:就是当众生发愿要求生净土,并且在念佛法门上面开始实行了,那么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就会增大一分。增大一分要作什么呢?就是为你出生一朵莲花,而那一朵莲花的出生以及那个七宝池的扩大,并不是阿弥陀佛一个人所成就的,而是由祂以及那位发愿要往生之众生的如来藏来共同成就。所以一个人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心志不变并且也在念佛了, | admin 2020-02-20 |
![]() |
有些人听了佛陀有关布施的开示以后,明了了由于有如来藏异熟性的缘故,所以今生所造的善业,在来世会得到百千万倍不等的果报;但是却认为,来世命终之后,今生所造善业的果报,就会完全失坏了,要再靠来生努力去造作善业,来积累后世的福德。但是这种见解其实是不正确的。世尊为我们开示说:【若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于他,施已命终 | admin 2020-02-20 |
![]() |
菩萨们在发起了殊胜的大愿,受持戒法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勤加守护这个戒法;菩萨对于所有的戒相中,不论是轻戒或是重戒,因为都是如来世尊所制的戒,也因为对于我们都有殊胜的利益,因此都要生起尊重与守护之心,而不敢轻易毁犯,不要让烦恼染污与影响自己的心,要常常保持在不犯众生的清净作意之中;其中摄护诸根与远离恶法,对于持戒者来说,是很重要与基本的方法,因此我们今 | admin 2020-02-20 |
![]() |
而真正能够作到戒行圆满,需要到二地满心才能够作得到,因为二地满心菩萨有犹如光影之现观,也就是二地满心菩萨可以经由这个犹如光影的现观,而了知如何能使自心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转变清净的道理;从此他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力,去转变自心的染污种子,去转变自心如来藏所含藏的内相分,这就是犹如光影的现观成就了;使得七转识的染污性可以根除,因此可以持戒清净,才可以称为真 | admin 2020-02-20 |
![]() |
持戒在佛菩提道中,居于非常重要之角色,因此正确的了解自己持戒的类别与位置,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所持的是正确的戒法,也能够经由持戒而到彼岸,乃至能够成就佛道。因此今天我们探讨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了解持戒与波罗密的关系。我们先引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有戒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戒,有戒有波罗蜜,有非禁戒非波罗蜜。是戒 | admin 2020-02-20 |
![]() |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也就是平实导师所著作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的导引。我们在收看这个节目的时候,要提醒菩萨们的:这里节目的弘法,主要就是一个入门,就好像您去国家公园的话,一个导引图而已!在您收看了节目之后,请您务必还要回去深细地去翻阅一下平实导师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然后再如之深思而奉行,这样才能够去证得身为一个优婆塞应该要有的一些知见, | admin 2020-02-20 |
![]() |
】(《优婆塞戒经》卷3)意思是说:只有如来可以教导我们法界实相的究竟了义正法,所以说如来就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如来心中,如来能说一切法。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以至诚心,精勤地供养应身佛、供养佛舍利、供养佛的形像以及佛的塔庙。接着佛又开示说:如果能够这样以至诚心来供养佛法僧三宝,如果能够在佛住世时来供养,或者在佛示现入涅槃后,供养佛像,未来世中所获得 | admin 2020-02-20 |
![]() |
可是后来后悔了,用很少的钱,如一千元、两千元来布施,乃至连一文钱都不想布施,将众生打发回去,那就是欺骗诳惑众生,不是菩萨应有的行为。又譬如菩萨答应布施白米一千斤,里面却参杂了碎米,或者混杂了价格便宜的低劣米,或者偷斤减两等等,这都是不对的,这样的布施,会让众生对菩萨、对佛教,起了负面的看法,不仅对菩萨起了反感,认为那是菩萨藉着行善,而博取名声的伪善 | admin 2020-02-20 |
![]() |
佛法的修行,是以实证生命实相的佛菩提智能为主轴,同时显示实证解脱生死的功德,但要实证佛法智慧之前,必须要有次法的福德作为辅助的资粮,且必须要修集一定的福德为先,所以次法就是实证佛法智慧前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菩萨修行的法门当中,以四摄六度来看,布施这个法,无论在摄受众生的方便善巧,或者修学能度过生死到彼岸的法门,都是最先要去实践布施这件事。次法的施论、 | admin 2020-02-20 |
![]() |
像一只鱼困在这个鱼池里面,佛菩萨是要你我如何转鱼,化鱼为龙,能够跃出这个三界、这个牢笼;可是您不能要求每一次都不想要脱离这个牢笼,每一次遇到一个困厄的时候,就只想祈求佛菩萨。佛菩萨当然可以像地藏王菩萨那样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可是如果都只是依靠佛菩萨的帮忙,自己永远不主动想要去转变自己意根、意识相应的这些染着性,您不愿去依于修行,而六七因中转,五八 | admin 2020-02-20 |
![]() |
前一集已说明凡夫与二乘人的差异,那就是凡夫不知道自我的虚妄,也不知道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虚妄,为外境所迷惑,因而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业,导致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二乘人知道自我的虚妄,也知道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虚妄而愿意灭尽之。其中声闻相信佛语的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以及缘觉自己推究而了知有一个齐识而还、不 | admin 2020-02-20 |
![]() |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上集)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除了对这些生前的事务、情感等等,作个圆满的了结以及处理死亡时候的痛苦之外,另外还有一个让许多人心有恐惧,而难以坦然面对的问题,就是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亡之后就没有了吗?还是会到哪里去?世间一切的人、事、物本来就都是因缘所生法,而因缘所生法最后的结果必定就是因缘灭,所以生命既然有生,那么必定就会有死的一天。但是因为一般人心中有着无明以及贪爱,所以 | admin 2020-02-20 |
![]() |
《地藏菩萨本愿经》会在世间传诵,因为这故事非常地提醒我们孝顺的重要性;因为如果说你来到人间,可是当父母他们命终以后,我们能够作什么呢?一般的人对于生死之间的事是渺渺茫茫的;乃至儒家说法,这些事情是不可知道的;所以佛陀来说明了这些事情以外,地藏菩萨现身来说明说得更加清晰,因为地藏菩萨祂实际上是佛身,在华严部经典里面就指明说,地藏菩萨早已经成佛了。&nbs | admin 2020-02-20 |
![]() |
在一般根据华人民间传统的说法,是说:有人如果舍寿死了以后,他就会依照他一生所造的善业、恶业的情形,死者他自己的三魂七魄当中的三条魂就会分别处于三个地方,三个不同的地方;其中一条就上升到天界去了,造恶的人就可能下堕到地狱去;另外一条魂呢,就会跑到他的墓碑处或者住在他的骨灰坛、灵骨塔之类的地方;那还有呢?这三魂当中的两条魂已经有了住处,那第三条魂就留在 | admin 2020-02-20 |
![]() |
在中国最早是有人焚烧所谓的符箓咒文,让鬼神得到利益;接着,就有人想到可以焚烧往生咒给鬼道众生或者神祇,也让他们可以得到利益。因此,也有的说法是说,这个纸钱的由来是由于中国发明了制纸的方法以后的事情,后来就演变成为多样化的纸钱、种种各类各形的不同的纸钱,例如说有的金纸----天公金、寿金、刈金、福金,或者银纸----大银、小银,乃至有所谓的库钱、甲马、更衣( | admin 2020-02-20 |
![]() |
“一心”这个词在中文中本来就常被使用,像说万众一心、上下一心以及团结一心,都是在说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共同的完成一项艰钜的任务。那如果说是各怀一心呢?那就各自怀着不同的想法,不能够同心齐心,那就会像《三国演义》里面所说的:“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另外说到个人呢,则有一心一意,就是全心 | admin 2020-02-20 |
![]() |
念佛法门为什么殊胜呢?第一个就是说,念佛法门容易修学。它是老少可学,而且不分贵贱,并且它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念佛,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念佛。比如说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房间里面也可以念佛,你如果说不念出声音来,你在心里面默念就可以,心里面念佛也是念佛法门,所以说这个念佛法门容易修学。第二个殊胜是三根普被。另外,这个念佛法门它是三根普被。修学佛法每一个学佛人有种 | admin 2020-02-20 |
![]() |
又有人说:“蹲马桶时不许念”,这也不对,照样可以念,在心里面默念就可以。所以,不管什么处所都可以念。如果会念的话,到了地狱去照念不误,这一念,马上就离开地狱啦。会念的人时时刻刻念,因为念佛实在太好了。 谈到修学念佛法门时,人们往往这样讲:“唉呀,不行啦,我那么忙,怎么跟你去念佛?”念佛与忙不忙没有关系。有人说:“我一天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