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举证如下:一、先引《楞伽经》三译本如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如来藏的存在和体性)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有业力、无明及父母的因缘,以及三界器世间的因缘,祂可以出生了我们这个五阴出来);外道不觉(外道不觉如来藏,不觉如来藏者即是外道),计著作者(误计见闻觉知心 admin

2018-08-01

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题目是:大乘入道乃是实证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如来藏亦名阿赖耶识、真如、异熟识,有种种的名字。大乘入道亲证如来藏,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议题。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既然有大乘,有所谓的二乘,所以我们讲大乘的入道,并不是指二乘的入道;那既然要讲入道,有所谓的入道、不入道的问题。在入道、不入道的问题上来说,我们入道了 三摩地

2018-08-01

今观如来藏系等唯识经典,不唯符合原始佛教阿含四部,亦乃成阿含四部,使阿含四部佛说声闻、缘觉诸法,立于不败之地,一切外道、人、天等所不能坏。然大乘唯识--如来藏系经典,甚深极甚深,非声闻阿罗汉及缘觉辟支佛之所能知。菩萨初悟(顿悟)后犹未能知,须顿悟后方能入渐悟菩萨位,以其所悟之如来藏为基础而随佛(或佛说唯识如来藏系经典)修学,才能渐悟渐深。非未顿悟之 三摩地

2018-08-01

如来藏既是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那如来藏究竟在哪里?有必要探究一下,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者,如来藏在吾人身中:《深密解脱经》卷一: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着故,一体相应故。佛说:广慧啊!这个第八识又名阿陀那识,为什么叫做阿陀那识呢?因为这个阿陀那识,祂在有情的色身里 三摩地

2018-08-01

云何菩萨摩诃萨信成。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行不谄行。得柔软行。彼菩萨信诸如来正真正觉无上菩提。信诸如来于一念中说三世事。信如来藏不老不死无量无边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信诸佛实际法界一切智一切智人所知力无所畏。…………世尊。此圣谛者。甚深微妙难见难了。不可分别。非思量境。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唯有如来应正等觉之所能知。何以故。此说 三摩地

2018-08-01

这位妇人自忖,世尊一定有办法让她的儿子死而復生;所以到祇洹精舍礼拜世尊,并向世尊禀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希望世尊能够帮助她的儿子死而復生。世尊告诉这位妇人:妳到舍卫城的街巷里,向每户人家询问是否有从来没有死过的人;如果有的话,向这户人家要了火回来,我有办法帮助妳的儿子死而復生。妇人听了很高兴,入了舍卫城街巷里,向每户人家问:你家里有没有从来没有 三摩地

2018-08-01

  菩萨初发菩提心者,成如是无量功德。12.《分别善恶报应经》复云何业获报人间?有十种业。何等十业: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非梵行。四离虚诳语。五离杂秽语。六无离间语。七离麁恶语。八离饮酒食肉。九离痴闇。十离邪见谛信三宝。修如是等十种耎业。获报人间。13.《受十善戒经》一切爱眼目爱子亦复尔爱寿命无极是故不杀生名为梵行最不杀无杀想亦不噉于厨见杀者如贼必知堕 admin

2018-08-01

这位妇人自忖,世尊一定有办法让她的儿子死而复生;所以到只洹精舍礼拜世尊,并向世尊禀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希望世尊能够帮助她的儿子死而复生。世尊告诉这位妇人:你到舍卫城的街巷里,向每户人家询问是否有从来没有死过的人;如果有的话,向这户人家要了火回来,我有办法帮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妇人听了很高兴,入了舍卫城街巷里,向每户人家问:你家里有没有从来没有 三摩地

2018-08-01

 关于有情众生舍寿时的过程,在弥勒菩萨所著作的《瑜伽师地论》卷1中,有开示有情众生是如何舍寿的,其大意是说:当生命将结束时,造恶业的人先从头部开始生起冷触,也是阿赖耶识从头部先开始舍离,慢慢地往下舍离,而使冷触到达心脏处。阿赖耶识舍尽头部时,意识已经消失;在舍离头部的整个过程之中,死者是住在恶业所造成的恐怖境界逼迫之中,这时死者的心会非常混乱 三摩地

2018-07-31

但是我们看佛陀所开示的经典中,其实处处都不断提到正法与外道法的差别,如同玄奘菩萨所说:“若不摧邪,难以显正。”一定是要摧邪显正,把正法和邪法之间的差别说明清楚,这样大家才能够了解什么是正法,也才不会被邪法所误导。因为,佛陀的正教本来是甚深微妙,很容易被错会了。所以,世尊才需要花上四十余年的时间,来把三乘菩提从浅到深,逐步地解说清楚。而 三摩地

2018-07-23

从此之后觉囊派的名声,逐渐地传扬开来,又三传到笃补巴·喜饶坚赞,他著作了《山法了义海论》以及《第四结集论》等书,来阐扬他空见的义理。他长期在拉萨地区弘法,使得觉囊派的如来藏法教很快速地发展起来,那时候每天跟著他修学的人,达到有两千人之多。因为笃补巴他非常完整地建立了中观他空见的理论体系,可说是传播他空见法教的先驱,所以也有人认为笃补巴才是觉 三摩地

2018-07-23

】十方薄伽梵,薄伽梵是佛。为什么佛称为宝,叫作佛宝呢?我们从马鸣菩萨开示的偈子来探讨,马鸣菩萨说:【普作大饶益,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尊。】(《大乘起信论》卷1)意思是说:佛具足一切世出世间法,可以普遍地大作饶益有情的功德业。佛的智慧无限而且又是自在,佛具足佛菩提智——也是四智圆明,包括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成所作智。佛是大医 三摩地

2018-07-23

的意思是:已建立‘真心本来自在’正知见的菩萨们,很深入去参禅、去参究时,因为一念相应慧,于一刹那间亲证真心之所在,现前观照真心本来自在,以及照见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没有一法是真实的,都是虚妄的,因而发起般若智慧到彼岸。像这样能够亲证真心,以及可以现前观察真心本来自在的菩萨,名为观自在菩萨。当观自在菩萨站在所亲证真心的实际理地来观察时,发现 三摩地

2018-07-23

社会大众提到喇嘛教,第一印象是藏族的老人手持转经轮,口诵六字大明咒,非常的虔诚,因此打动了不少人,尤其是佛弟子。 转经轮,内装藏密经文或咒语,由于藏人,特别是老人,大多不能流利的念诵经文,所以他们会用转经轮代替诵经。关于转经轮的效用,密教自编的《大水风轮续》云:“瑜伽士修持七年的功德,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于大一劫当中精进修习六波罗密 admin

2018-07-23

创世纪19:30-38:罗得因为怕住在琐珥、同他两个女儿从琐珥上去住在山里。他和两个女儿住在一个洞里。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们的父亲老了、地上又无人按着世上的常规、进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可以叫父亲喝酒、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他存留后裔。于是那夜他们叫父亲喝酒、大女儿进去和他父亲同寝。他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第二天、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昨夜与 admin

2018-07-23

是生命的根源,道无所不在,是一切万有的根源,是看不见的,难以用言语文字来形容的,是我们说的「真理」。   二、人的天理良心:良心是人的本来面目,是上天造人时所给予的。比如,儒家称良知良能,道家称生死之门、谷神。   三、万事万物的本然之理:道在天为「天理」,在人身为「性理」,在物为「物理」,在事情上即「事理」,在家 admin

2018-07-23

菩提。世尊。是等修行菩萨。学说外道种种言论。而乃覆藏如来佛法。如是之人于佛法化成等正觉专行断灭。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九障覆盖甚深佛法赞扬外道戏论魔钩。" "又大迦叶。出家之人有二不净心。何谓为二。一者读诵路伽耶等外道经书。二者多畜诸好衣钵。" "又舍利弗。菩萨杂学外道经书。巧于诤论多人所敬。是人不能自调伏心。亦复不能调伏诸法。不调伏故不行大 admin

2018-07-23

信口雌黄斗胆包天贬抑并假借佛说:"没有上师之前没有一切诸佛,千劫诸佛等一切如来都是通过上师的窍决而成的。一个人修行所得的所有成全部来自于上师!没有上师不可能有任何成,没有上师不可能有任何机会解脱。好比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要想痊愈必须要依靠一个良医,才能挽救生命一样。所以想彻底解脱,必须要依止上师!"。并煞有介事的说:末法时期,很多恶知识特别善 三摩地

2018-07-23

4女欢喜、稍为抽掷,复深入不动,此名半。5突入突出,此名啼笑。6数浅一深,互换而行,此名醉酒。7上下互动,此名默契。8初渐入一半,次一半突然深入,此名满愿。如此至极的密教与有什么区别?与清静无染的佛法有什么关系?宗喀巴所著《密宗道次第广论》卷十三:先供物请白者,以幔帐等隔成屏处,胜解师为金刚萨埵,以具足三昧耶之智慧母,生处无坏,『年满十二等之童女』,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他因为想捐的钱是天文数字,派了个人去实地考察。那个人去了,但是没有暴露身份,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去的,意思是他认识有钱的朋友可以动员他们捐钱的,当时晋美彭措还活着。这位去考察的师兄是那位给我经书的同修。他跑去五明那里直接提出见最大的,因为他不认识晋美彭措。结果管事的不许,意思是晋美彭措不是人人可以见的,能够见到是要有很大的福报的。结果他马上给钱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