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大阿僧祇劫通常又称一大无量数劫,光是一大劫的时间已经难以想象,更何况无量数劫?只能说是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虽然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难以想象,但还是可以过得完的,否则过去无量无数诸佛又如何在无量无边的世界成佛?只是有的人是以一年为一年、一劫为一劫在过三大无量数劫;精进的人则有可能是以一年为一劫、一日为一劫、一分为一劫、乃至一剎那为一劫在过的。若真要 三摩地

2018-07-23

自古至今不断有修学净土法门的大德,至心发愿求生诸佛净土,精进念佛一心不乱,而感应弥陀世尊、药师如来及观音、势至等他方世界佛菩萨,在梦中或定中示现,或在梦中或定中观见极乐净土或琉璃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而更坚定求生净土的信愿。可是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不仅不修念佛,甚至可能还轻视于念佛法门,认为这是无智的劣根人所修。在这样的偏见下,他们根本不可能藉由 三摩地

2018-07-23

佛学研究者是佛弟子吗?佛学是佛法之学,口语说是研究佛法的学问,是把佛陀开示的经典或菩萨演义的论典,拿来加以研究、探讨的一门学问。简单地说,是从事佛法的学术研究,是把佛法当作一门专门的知识,来进行探讨与研究。而研究探讨的方向或许各有侧重,总之,在于佛法的思想体系、源流及发展等方面加以阐述;尤其强调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以学术的方法,加以比对、分 三摩地

2018-07-23

问:受五戒、菩萨戒者自杀犯不犯戒?若以自杀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枉死城或地狱受苦,是否为凭空捏造?若自杀无罪,那么世人因病苦、贫苦等烦恼而自杀,是否也是他的权利?虽不鼓励自杀,但也不应批评自杀,人只要不想活可以自杀,无罪故。答:《优婆塞戒经》卷六: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嗔恚心故,非他自因缘故。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我们只好随顺来说明一下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最主要的前提是说,您到底一门深入所为何事?或者是说,一门深入是否只是阶段性的目标?然后在一门深入的同时去多闻熏习,反复确定你的一门深入是不是可以达到你所要求证的标的。一门到底指的是哪一门?有人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一门深入。所以,这样会演变出来很多很多的一门深入。当然也有人说:要以一个法门这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对鬼神的布施,其实并不需特别的方法,只需依照佛的指示出食,足够了。至于为受施的鬼神咒愿……等,请依照施食佛事办理即可,不需要特别的仪轨与咒语。也请不必在此事上特别用心,以免未来生中出世弘法时,所度的众生都是见道的福德因缘不具足者,都是这些福德不足的鬼道众生投生人间来受度化,而应该多在人类之中寻求可度之人,否则未来生出世弘法时,将会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一只海星被切成两半而变成二只,那么到底它是一只海星还是二只海星?它们的命运应该相同还是不同?增加一只海星,在世界中真的增加一个生命了吗?我们可以如此随意创造出生命吗?当然还有其他有关因果如何成立的相关疑问。我年轻时随着所遇到的因缘,询问佛门大师与同修道友这些问题,但无人能答,甚至还有人听不懂我的问题。经过十余年后因缘巧合,我随学于萧平实老师刚 三摩地

2018-07-23

若要触及大乘见道的内容,则属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第二个划时代的研究成果,是首开阿含禅学研究的先河,指出《阿含经》有禅宗公案。许多人不了解《阿含经》中有禅宗公案的重要性。禅宗公案是重现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大乘见道实证如来藏的场景,或者大乘见道菩萨展现实相智慧的场景。《阿含正义》指出《阿含经》有禅宗公案,将整个《阿含经》作为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大 三摩地

2018-07-23

小偷小盗无伤大雅?会遭此恶报!偷盗是不与取,是没有经过所有人的同意,擅自偷走或抢走他人的财物。譬如顺手牵羊,偷摘他人果树上的水果,乃至偷拔一枝草、一朵花都算是偷盗的行为。有句俚语(河洛话发音)说:细汉偷挽匏,大汉偷牵牛!意思是说:小时偷摘别人家的胡瓜,长大了会偷牵别人的牛。也是说,如果小时候偷小的东西我们不去制止导正他,那他长大了以后可能 三摩地

2018-07-23

九法界的众生是什么呢?是世间的这些凡夫,在六道中轮转,从地狱道,他要一一放光出去。放光出去要照哪里呢?照地狱的众生,然后照饿鬼道的众生,然后照畜生道的众生,然后照人道的众生,然后照阿修罗道的众生,然后照天人道的众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吗?照那么多无量无边众生以后,还要继续照声闻的这些众生们,再来照缘觉,最后照从发菩提心,一直到九地的菩萨。因为三大阿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好,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事物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这个世间的「所依」,我们从无始以来都已经深深地误会了。都误会有一个「我」,以这个「我」来作为所依。因此现在要转过来,知道我们真正的所依是这个如来藏,而非是无始以来所认为的「我」。可是要谈论到所依——如来藏的话呢,那如来藏祂有没有祂的体性呢?有!如来藏确实是有祂的体性。但是祂的体性呢,如果真要说的话,是祂对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一个人的红尘现在要藉着世俗的红尘,来说明佛法里面的红尘是什么意思。取世间红尘的意思,说红尘是纷纷扰扰,我们世间中,何处纷纷扰扰、变动不止?譬如说,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我们听到的种种声音,我们闻到的种种香臭,我们所尝的酸甜苦辣,我们所碰到的冷热细滑,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这个统称为六尘,也是所谓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一直在变动,生生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某甲菩萨努力来作义工,有的人心里面酸溜溜地,开口说:哎呀!我是没时间啦!不像你那么好命啦!我都没办法啦!酸溜溜地说出口,削减了自己的福德。为什么不改一个方式说:你真的有福报,有时间不必去赚钱,可以来作义工,功德无量!你在说别人功德无量的时候,你也增加自己的福德了,这叫作随喜赞叹的福德。然而那几位老哥、老姊不是这样想,心里总是酸溜溜地;讲 三摩地

2018-07-23

小乘法不能称为佛法有些人会认为说,佛教,事实上它的弘传是以出家人为主的,结果现在有很多在家人来弘传,那有一点所谓的,僧俗颠倒的问题。颠倒僧俗的问题,他认为说在家人是俗人,出家人是僧宝,如果这样子,俗人跟僧宝颠倒了、混淆了,那这样传统的佛教能够维持下去吗?乃至会说现在很多白衣说法,很多居士在说法,这样子不是颠倒吗?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观念, 三摩地

2018-07-23

从信佛到成佛,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呢?信仰佛教的佛受了三归依,归依佛、法、僧三宝之后,通常会自称为佛;如果更努力些,比起一般单纯信仰上的佛,更用心修学佛陀的法教,精进在道业上修持,例如受五戒、八关斋戒,甚至菩萨戒者,会向别人表示自己是在学佛。学佛二字的意思,当然是学着怎样成佛,成无上正等正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过程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佛菩 三摩地

2018-07-23

怎么样让小乘人发菩提心?即使是古时候阿含所记载,阿含是阿笈摩;阿笈摩如果是根据梵语的原来的意思,是说:它是从师父这样传过来的这种道理,这种阿笈摩又叫阿含,所以阿含的原义是这样。所以其他的宗教,也可以用叫阿含。这个在目前的这种,是可以看得到,包含你去搜寻维基百科,也可以知道说阿含,它要问你,你问的是哪一种阿含?是佛教阿含?还是其他宗教的阿含?那我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佛法中讲因果,是讲三世因果的关系,是现在世所受的苦乐,乃是过去世善恶业的果报,而现在世所造的善恶业,又会感生未来世苦乐的果报。所以说:欲知过去因者,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者,现在作者是。——摘录自《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6集浅谈因果(一) (原标题:报应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三摩地

2018-07-23

举出这些经论的目的,主要是在说菩萨成佛是要摄受众生,希望众生也能走向佛道。菩萨道有四摄法,除了布施之外还要爱语、利行和跟众生同事。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第229--230页中开示:四摄法是依佛世时天竺的状况来说。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是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所以我们出来弘法,是法施;从来不收人家钱财纳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主要是说,你要有那种智慧必须要来理解的话,必须要有心识来含受;没有心识,那到底是谁有这个智慧?木头有这个智慧,那木头的智慧应该能说法了,然后它应该成佛了。那它叫什么佛?木头佛?石头佛?如果是这样的理解的话,那跟民间信仰一些很像,这样搞不清楚状况,会认为一切的都是世间大梵所成,那又跑到世间法去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佛法界定上是很清楚明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