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菩萨。菩萨一定具有慈悲心,但是有慈悲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萨;因为慈悲心只是菩萨所具备的条件之一,除了慈悲心以外,菩萨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如果说有慈悲心的 三摩地

2018-07-23

善戒不容易得,因为善戒一定要有五种方便,才能得到善戒的戒体:如果没有五种善根,无法具足得到善戒: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为什么善戒要这五根,而恶戒不必有这五根?譬如修学密宗邪法的那些弟子们,他们要受持金刚戒时很容易受,而且是个个都很欢喜受,叫他们发誓:我要一生努力修双身法,追求男女合修时的淫乐第四喜境界。这时他们个个都欢喜得不得了,都 三摩地

2018-07-23

上海开示菩萨戒:这个问题是刚刚讲到「菩萨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来之前,我已经排好这个主题我今天要讲,也是说,现在因为我们不能一直经常性来跟大家互动,刚刚有说只能看书啊!那怎么办呢?很多学习,像刚提到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知道对?要怎样修正?哪里错了?现在是问题在这里,但是我们在学习菩萨的这个法,说让自己成为菩萨,学菩萨道的过程里面,不是只有 三摩地

2018-07-23

】这段让产生极大的困惑:受戒后同卖身小姐行淫,若给钱不算犯戒吗?另有:【若优婆塞,虽都不受戒,犯佛净戒人者,虽无犯戒之罪,然后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疑问:若未婚的男女朋友中有一人受过邪淫戒(受戒方只是单独求受了邪淫戒和杀生戒),然后二人因为真实的感情在婚前发生淫行,那么未受戒的一方是否如同上述中所说的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受戒的一方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为什么一念起杀会具足十二因缘呢?人家都知道,众生轮转生死的源头是无明,所以流转生死的因缘是无明;可是无明有两种:一种称为无始无明,那是属于实相方面的不正知,不能实证,不能了知;而这种无明是无始以来存在的,所以叫做无始无明;又因为无始无明的内含,众生自无量劫以来都不曾相应过,所以称为无始的无明。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当他开始修行时,最多只是想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北欝单曰的人,其实也可能犯有娠(怀孕时的性行为)、非道(口交和肛交)的邪淫,经典说北欝单曰没有邪淫的现象,显然是指他们所有人都没有婚姻关系与系属,所以没有重大的邪淫罪可言。《优婆塞戒经》卷六又说:「如是邪淫亦有轻重,从重烦恼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则得轻罪。」这是依南瞻部州的人类环境来判别轻重的标准。以目前的法律而言,奸淫未成年人是犯罪的行为,所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先要说明:什么是戒体?戒以何为体?(大众答:心)以心为体啊!戒的目的是要戒心嘛!前面佛说:意识与意根会导致我们的业种变化,导致世间和未来世五阴的变化。所以,戒当然是以意识、意根为体嘛!戒不是以如来藏为体,因为如来藏不受戒,祂也不可能持戒,因为祂从来不会犯戒,你叫祂持什么戒?所以,一切的戒都是以意识、意根为体;因为戒所要戒止、遮止的是意识和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证得四种未到地定及四种禅定(从初禅到四禅),为什么称为根本四禅?为什么不是外道四禅?因为见道后证得的初禅到第四禅都与见道的见地相应,有见地相应才能称为根本禅,若没有见地相应,是外道禅。同样是四禅,但是意境不同,心境不同。明心者证得禅定,与没有明心者证得的禅定,在定中所住境界不相同:定境是一样的,但是心境不相同的。佛也说过,成佛时一定是在根本四 三摩地

2018-07-23

师兄、师姊同修们,大家好!我叫王正梅,现在这次去受上品菩萨戒的过程,说一说我个人的一点点体会。如果有说的不对,或不如法的地方,也希望同修们能不吝指正。“信受正法(佛陀所说的真实义),依止真善知识,尊师重道,依教奉行。”这是我去求受上品菩萨戒之行中体认最深的,也是我们修学佛菩提道的一个重要而且是基本的心态与观念。过去我看平实导师的书,曾多 三摩地

2018-07-23

」九、诵持四弘誓愿(诵三遍,每遍地一拜,最后一遍起立)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十、诵持十无尽戒(诵三遍,每遍地一拜,最后一遍起立)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杀。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偷盗。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邪淫(出家菩萨言不淫)。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妄语 三摩地

2018-07-23

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人是犯重戒,杀畜生是犯轻戒,其余四戒,准此可解。又例如菩萨戒中有一戒为窃盗僧只物;优婆塞戒经中有窃盗招提僧物,所谓僧只物招提僧物为出家人的东西,或佛寺之物;菩萨戒而言,窃盗佛教四方常住共有之物或盗取四方行脚僧宝之物为重罪,此戒不能舍。若某地认为此戒应当要舍,我们也当明舍暗持 三摩地

2018-07-23

没有受精的蛋,还不是生命,因此吃鸡蛋不是杀生,既然不是杀生,没有冤冤相报或断大悲种子的问题,也不会妨碍明心见性。问:本会是否可以出版一专讲戒律之书,内容涵盖如《菩萨优婆塞戒经》、《梵网经》、《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地持经》…等,书中仔细剖析各戒律,还有易淆讹、轻忽、易犯…等细微处,并详加例证,以提升大众对于戒律之知见;增益大众之道行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不是依三宝而受戒,那种戒叫作世间戒。我们可以举例说明:譬如在藏密法中受了三昧耶戒,这叫作世间戒;因为那不是佛施设的戒法,是藏密祖师自己施设的:他们自己发明另一个行双身法而享受淫乐的大日如来,又把凡夫的莲花生建立为密教主,然后自己施设三昧耶戒,号称是金刚戒。但其实不是金刚,因为比烂泥滩里的泥巴还要软,死后烂光了,根本称不上金刚;他们的三昧耶戒 三摩地

2018-07-23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从这一小段圣教的开示内容我们知道:有的众生生命乃是短命的,有的却是长命的;有的众生生来是庄严端正,有的众生生命乃是丑陋难看的;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渺小,而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很大;有的众生却是生在高贵的族姓之家,有的众生却是出生在贫穷的家族之中;有的人生命乃是生活资粮缺乏,有的人则是非常富裕的生命;有的人天 三摩地

2018-07-23

】这段所说的五戒,是我们说的杀、盗、淫、妄、酒。所谓的八戒是指八关斋戒,这是八戒。或者是说十戒,这个十戒指的是要成为比丘、比丘尼之前,所要受的沙弥戒或是沙弥尼戒,那是属于十戒。或者是说白四羯磨得具戒,具戒讲的是比丘戒跟比丘尼戒。意思是,优波离问释尊说:如果要得五戒、八戒、十戒,乃至具足戒(声闻具足戒),是不是可以不受三归依戒?如果不受三归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一定要谨记,在网路上或是平常面对众生时,明知对方有错,但只要他不是公开毁谤,我们不要一下子说:「你错了!你不对!」等等,要先温言软语问讯对方:「阿弥陀佛!」让对方先卸下敌对的心防,而且对方也不见得全部都是不正确的,因此先随顺对方的心,讚歎他,让众生知道我们其实并没有恶意而生起好感之后,我们再为他仔细地说明解释。当然这个部分说来容易,作起来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佛教看待爱,是欣乐厌苦,是有着贪著的负面意涵,是染污的。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是爱著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专注沉醉其中,无 三摩地

2018-07-23

这只小龙知自己命已不保,在一息尚存时,牠远远看见有一比丘正端身正坐专精思惟,小龙以至诚的心哀求着这位比丘能救护牠,然后因为伤重舍命而被金翅鸟王吃掉了。小龙死后往生到舍卫国一婆罗门家里,取名为负梨。负梨长得相貌端正、殊胜微妙,真是世间稀有少见,因此父母这样的原因而为他立名字,叫作须菩提。须菩提年纪渐渐长大,智慧聪明,无人能比。但是须菩提却有一 三摩地

2018-07-23

当科学家合成胚胎,而它的条件允许第八识入住,会有另一有情的中阴身进入这一个胚胎,中阴身进入胚胎之后,中阴身便死去,但入住胚胎的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功能,祂会吸附四大物质,让胚胎成长,终于诞生克隆羊。未来若有克隆人,只要他能够活下来,身根不烂坏,并且能够运作自如,一定有第八识,所以克隆出来的人绝对不会是自己的分身,而是另一个全新的人类,不会完全听 三摩地

2018-07-23

四者,地上菩萨亦多在通达五明利众的方面用心,身处于各行各业当中,以无生法忍智配合五明善巧,这样于两大无量数劫的过程中成佛所需的福德智慧资粮,最后成佛地一切种智的两足尊。故诸大菩萨多示现在家相,以此自利利他之菩萨行来摄受众生、摄受佛土。 (原标题:诸大菩萨为何大多示现在家相,而不示现声闻出家相呢?)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