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只猕猴住在深山里,有一天它爬到树上采取野果,远远地看见有人坠落山谷底,好几天都在那里悲痛哀号乞求:救命啊!猕猴听到那个人的哀号声,难过地流下眼泪,心里想:我立下誓愿要成佛道,不是为了拯救苦难的众生吗?今天如果不把这个人救出来,他肯定会穷尽力气而死掉!我应该想办法下去谷底把他背上来。于是猕猴进入了山谷底,背著那个人,然后抓住崖壁上的杂草慢慢地往 三摩地

2018-07-23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菩萨要能实证“无瞋恨行”,必须要自觉觉他,然后才能对任何一个前来求法的人,都是“得无违拒”;也是说自己必须要觉悟在先,然后也要帮助别人,使别人也同样可以觉悟。话虽如此,但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想要让别人觉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众生不仅普遍缺乏正确知见,也都或多或少存有名师崇拜症。如果他的师父或者老师都是这 三摩地

2018-07-23

是说,对于他人的损害恼乱,都能够堪忍,而不生起嗔心,反而生起慈悯心要去饶益他。例如不信受如来藏的人,他们对平实导师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平实导师都能够不起嗔心,反而想要饶益他,广作种种法义的申论写作成书,让不理智生起谩骂毁谤的人,能够藉由书籍的阅读,生起拣择的机会,远离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的过失,同时能够接触。对于忘恩负义者不舍弃,而且能够包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世间忍,是在世间法上,能够安忍而不动其心。忍!说一句简单的话,是接受的意思。当人家骂你,你当场骂回去,双方越骂越大声;回到家里以后,家中同修劝你说:你何必跟人家互骂?我不是跟你讲过吗?不要跟人家互骂、嘛!他要骂让他骂去!你当作没听见,直接回家好了。为什么又跟他互骂?还气得脸都铁青、浑身发并,你这是干什么呢?你也许回答说:我是忍不 三摩地

2018-07-23

若不是在佛法整理思惟上用心,那是忆佛而净念相继,不然是一念不生地出坡,这才是不放逸。修身苦行的人出坡种菜时心中若在打妄想,身体劳累辛苦时在打妄想,那不是真苦行了,而是放逸了。佛法的修行全都在心上用功,可是他专在身上自苦,那种用功是心外求法,是佛门外道,那种苦行不该是佛门中人所应该修的。平实导师也常说:心不放逸,名为苦行。也只有心不放逸才能修忍 三摩地

2018-07-23

这只猕猴住在深山里,有一天它爬到树上采取野果,远远地看见有人坠落山谷底,好几天都在那里悲痛哀号乞求:救命啊!猕猴听到那个人的哀号声,难过地流下眼泪,心里想:我立下誓愿要成佛道,不是为了拯救苦难的众生吗?今天如果不把这个人救出来,他肯定会穷尽力气而死掉!我应该想办法下去谷底把他背上来。于是猕猴进入了山谷底,背著那个人,然后抓住崖壁上的杂草慢慢地往 三摩地

2018-07-23

”〗接下来讲羼提波罗蜜,羼提是忍。佛法中常常讲无生忍、无生法忍。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有无生忍了,二乘圣人也有无生忍,可是无生法忍只有诸地菩萨才证,也是有了道种智才算是。忍的意思是能接受、能安住,佛法的忍(安住)要透过精进修行才能得到。若是能安忍于真正的佛法而又是到彼岸,这很难得;因为一般大师们所谓的忍都是依错误的见解而忍 三摩地

2018-07-23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叫六度,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经过布施除贪,持戒而心不躁动,忍辱而能够精进,加上修学禅定的法门,而产生禅定的功夫。一.世间人最重的是面子!可是佛教却让人忍辱,这其中的道理在哪里呢?世间人重面子——大丈夫可杀不可辱!可是佛教恰恰相反,《四十二章经 三摩地

2018-07-23

破憍慢心,在世间法上能忍,在出世间法上也能忍。有许多人不能接受我的法,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有憍慢心,这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我出道比你某某早,我为什么要信你的。”我以前接触过几位居士都是这样,有的居士也蛮有名的,但都是这样。另外一种是因为他出家了,他想:“你一个居士,懂什么?”有侨慢心无法接受胜妙的正法。有瞋心也无法生忍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世间忍,是在世间法上,能够安忍而不动其心。忍!说一句简单的话,是接受的意思。当人家骂你,你当场骂回去,双方越骂越大声;回到家里以后,家中同修劝你说:你何必跟人家互骂?我不是跟你讲过吗?不要跟人家互骂、嘛!他要骂让他骂去!你当作没听见,直接回家好了。为什么又跟他互骂?还气得脸都铁青、浑身发病,你这是干什么呢?你也许回答说:我是忍不 三摩地

2018-07-23

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所以当著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骂佛陀。佛陀静静地听完这位年轻婆罗门的谩骂发洩,然后才反问这位年轻的婆罗门说:「婆罗门!你有没有亲朋好友来你家拜访的经验?」「有啊,瞿曇!那又怎样?」「婆罗门!你曾经準备餐饮,来招待那些到访的亲朋好友了吗?」「有啊,瞿曇!」「婆罗门!如果他们没吃你 三摩地

2018-07-23

’这地方在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写的娑诃,我们方便来念成娑婆),既然是堪能忍受的世界,因此有菩萨来问佛,他说这个世界的有情是能够忍受各种言语的骂辱,还有身形上的鞭打、捶打。可是佛说不是!大部分的众生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功德,反而是被贪、瞋、痴这种怨恨、怨害所缠缚着,随着生死流而不能够解脱。这菩萨觉得奇怪:如果这样,这世界不应该叫作娑婆啊! 三摩地

2018-07-23

是祂在无量劫以前的过去生,因为造作罪业而堕到火车地狱中,受极重的苦报;看见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生起了想要帮助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安隐心,然后生起了慈悲心,自己在心中发起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恶道乃至三界生死苦,求证无上正真之道的菩提心。”进而为在火车地狱乃至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什么都没做错,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对我?然而据我了解,他晋升失败是因为能力不足;朋友变少是因为他脾气太暴躁;连妻子也不能再容忍他毫无缘由地情绪波动,争吵无可避免地出现。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一个人不理你,有可能是对方的问题。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理你,要从自身找问题了。他人是你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摩地

2018-07-23

在她的心中只有她以为的佛法,而没有亲情、没有责任,每晚10点准时入睡,凌晨两点准时起身拜佛念经;唯一和亲人有交流的,是要求全家人都要像她一样去寺里拜佛学经,还说如果不学,那可要下地狱了。大家想想看,如果连一个人类的责任都作不好,还想作佛吗?如果今天有一个人说:因为我作人很失败,不算个人,所以我要去作佛了。天下有这个道理吗?有这样子的佛吗?十方诸佛 三摩地

2018-07-23

常有人本来乐于学佛,但是一知道有许多戒律要守,打退堂鼓了;也有人能安下来念佛,但是不敢受戒,认为受了戒会被绑着,没有戒不会得戒罪。这样想不能说有错,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轻松,不要动辄得咎,也是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自在,追求无系缚解脱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向着解脱、常乐我净行进的动力;只是都会产生颠倒的认知,我们因过去世不能了解法界的,无明造作而 三摩地

2018-07-23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杀生,通常我们说杀人,杀人是夺取别人的生命,我们称它作杀人;所以杀生,杀生是夺取众生的生命,我们叫作杀生。但是众生不是只有人,不是人的部分,还有六道轮迴的众生,所以说有人、有非人的部分;那非人的部分呢,有天、阿修罗、地狱、鬼还有畜生。天、阿修罗、地狱跟鬼,事实上我们是杀不到的,不是人的部分我们能杀到他的,只有畜生;所 三摩地

2018-07-23

只有声闻戒有所谓的舍戒,而且舍的还是声闻戒而不是舍菩萨戒;所以有比丘、比丘尼,舍戒还俗的事相。那么假如菩萨真的是自己舍戒,意思不是说他不再想要当菩萨了吗?不应该会有这样的事嘛!因为菩萨是尊贵的,因为好不容易自己心得决定发了菩提心而来受菩萨戒,怎么还会有学佛人愿意开倒车的呢?而自失善利,乃至于说是被人家误导而舍戒的。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 三摩地

2018-07-23

16)最近两周葛格我没跟好朋友们攀缘,那反而我跟老婆感情更好,而且最近也跟弟弟感情更好!所以不跟朋友们攀缘的好处是可以跟家人的感情更好!因此凡事都有得有失。因为之前惹得两位好朋友不高兴,葛格我也公开忏悔及私下常常传讯息忏悔,对方虽然没有响应!但我请法国师兄再转达我忏悔之意,对方说早气消了!那另一位本来没生气!那我猜测对方是想要不攀缘好好用功,因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总结受菩萨戒的目的是要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使自己成为一个在佛菩提道上迈步前进的真实义菩萨,为将来成佛作准备。这个目的也可以说,是学人开始从内心中更为具体地履践归依三宝时所发的四宏誓愿,因此依著四宏誓愿的核心精神,建构了菩萨戒持守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不违背解脱;第二、不违背菩萨的慈悲;第三、不违背大乘第一义。接下来我们逐一加以说明。首先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