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比如说,有两个人共同布施一笔钱财,而且共同布施给同一个福田,而且他们两个人都以同样的恭敬心、欢喜心去作布施,因此他们所布施的财物、福田以及施心都是平等的,那么这两个人未来世,所得的果报就不会有差别。第二种情形是:布施的财物以及施心同样平等,但是福田大小不同。比如说,有三个人各以同样多的钱财,以及同样的恭敬心,分别布施给三位不同的法师,但是这三位法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就算是世俗人好了,想要得人天之乐,只是修持戒行——持戒,生到天界以后,这个福也是有差别的;如果没有布施,那生到天界去所受的福并不是平等,还是因为以他在人间所修的布施而受差别的福报。所以说以菩萨而言,要得人天之乐,除了布施以外没有第二条路;虽然菩萨布施不是为了想要求得人天之乐,可是这个理路上是告诉我们,要能够受得人天之乐,应该要布施。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是布施的时候,应该要怨亲平等,这样子才能够成就一切施。菩萨施财的种类共有二种:一者是众生,也就是说你所布施的可能是鸡、鸭、牛、羊,乃至是妻、子,或者是自己的头、目等。第二者是非众生,表示说你所布施的可能是金银珠宝、宅舍田地等物品。在这两者之间,若是能够布施内财,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是再加上布施的时候,是没有丝毫吝惜的心的话,这就更容易成就一切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怖畏处,譬如说狮子、虎狼、旷野无水无草之处,也不会生起恐怖;是因为他过去乐于布施,对众生永远是以平等心来布施,对众生是以怜悯心来布施;虽然说因为有烦恼,因为这个烦恼造作恶业的关系,但是再回到人间来以后,碰到这样的在怖畏处情况之下,那一部分的布施所得功德,还是存在的。倘若受了天身的果报,他五根的庄严殊胜,以及所受用在天界,五尘五欲的殊胜,是超越其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入于大众中心里没有怖畏,因为在心中完全不会去产生任何念头说要损害大众,或者说要造成任何的争议、任何的斗争;所以心中对大众只有这种慈愍心、只有平等心,所以入于大众时,心中没有任何的恐怖或是畏惧。那么一切善人看到有这样一个乐于布施的智者,当然都会来亲附,共同成就这个布施的善法。 (原标题:上品施主可以毁坏五种弊恶法现世得四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上品施主他在布施的过程里面,不会选择这是怨家、这是自己的亲属;因为对他来讲,他在布施的过程里面,以平等心来看待一切众生;对他来说,一切的有情都跟他一样,都拥有自心如来。上品施主,他通常都是已经开悟的菩萨,都是依止于他所证的般若实相智慧,转依自己的自心如来的真如无我的法性在行布施;他看见自己以及一切众生,皆有同样的自心如来这种真如无我的法性,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上面所说的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都是非常难作到的,因为一般人都是要再三盘算之后,才愿意把自己一部分的财物施舍出去,更别说是要把身上的器官,或是心爱珍贵的财宝,只是随著众生的需要,就平等心不计较地布施出去。但是这却是断除我见、我所见的实修,如果愿意听从佛语,这样子去布施的话,就会很容易和佛法的解脱道、佛菩提道相应了。所以说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除了有大福德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当平等施诸大众。所获胜利与我无异。是时尊者阿难。侍于佛侧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世尊。此摩诃波阇波提苾刍尼。是佛之亲有大恩德。唯佛自知。此所奉衣佛为纳受。今正是时。令摩诃波阇波提于长夜中得大利乐。佛言阿难。如是如是。此摩诃波阇波提是吾之亲有大恩德。我亦自知。今自手造衣来施于我。甚为难事。何以故。阿难当知。所有补特伽罗能起净信心。归依佛法僧者甚为难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了世法一切皆如梦非处非无处体性恒寂灭诸法无分别如梦不异心三世诸世间一切悉如是梦体无生灭亦无有方所三界悉如是见者心解脱梦不在世间不在非世间此二不分别得入于忍地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住于梦定者了世皆如梦非同非是异非一非种种众生诸刹业杂染及清净如是悉了知与梦皆平等菩萨所行行及以诸大愿明了皆如梦与世亦无别了世皆空寂不坏于世法譬如梦所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聪慧指的是因为他有正知见,不会老鼠老虎傻傻分不清楚,也就是说他能够真心与妄心分得很清楚!那讲堂的这些证悟菩萨们,他们因为多生多劫以及今生努力累积福德!所以他们的心性越来越调柔,对众生与对菩萨们都越来越恭敬!当然假设有菩萨说:为什么我遇到那种对我很凶的证悟菩萨,那你可能也要检讨,一定是你自己也有坏坏的地方!或者可能是你跟他往昔的因缘不好!或者他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将命终时,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与不善,或他令忆,彼于尔时,于多曾习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若俱平等曾串习者,彼于尔时,随初自忆或他令忆,唯此不舍,不起余心,彼于尔时,由二种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终,谓乐着戏论因增上力及净不净业因增上力,受尽先业所引果已。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爱果之前相,犹如梦中见无量种变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甘愿做菩萨(五)——转依清净平等性转依清净平等性因为证悟不证悟,它是督促一件事情:你到底是不是菩萨?所以归结回来,就是说菩萨种性很特殊,就是说证悟菩萨最后会不断的转依到如来藏、转依到如来藏的体性上去;而生生世世无量辈子的熏习和实证这个心体,会让他的末那意根所要如来藏含藏的种子慢慢地转变,渐渐地妄心也出离这种种的虚妄想。像这样,每一辈子对于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你学佛的历程也不是一劫两劫三劫啊,《金刚经》说过,等于是当我们临近这个法的时候,快要开悟这个法,这已经是经历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六,能够相信《金刚经》的,就已经经过无量诸佛,那何况是可以证得《金刚经》的真实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对众生的平等性还应该再加强。甘愿做菩萨(十五)——菩萨应具广大心量你要想,他一定有如来藏,不管你是先施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如何去弥补这些亏负呢?佛也是可以报恩的,所以这样呢,现在你在因地,便不需要再去思议哪!你就要去想:你要慈悲,你要平等心,你要一点一滴地建立菩萨的德行,那是你应该转依到如来藏的康庄大道,那是你的成佛之路,你要以这样的平实之路来让许许多多的未来的菩萨也藉此走向无上菩提。不要再去想说:风会不会把我吹起来,我这样会比较风光一点,如何我才会风光?你要开始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你走起来,一切平等,也让其他跟随著你的众生走起来,大家也才会是平等的,当你的心地是不平的,当你的心地有很多贪婪,你不可能奢望你所摄受的众生,教化的众生,或是你引导你的家人亲属,大家都可以跟你走平顺的路。不会的!他最后会抛弃你的,因为你介绍的这一条路,他根本就走不动。所以,你不需要建立坎坷的道路铺在自己的未来的历程,未来的未来世前面,你不需要做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瞻佛舍利香光庄严藉开正智玄奘遗泽中间的世尊佛骨舍利能瞻仰到的是三粒大小相近、色相一如的稍大颗粒,透过放大镜来看,就像三颗珍珠,是那么珍贵又平实,正象徵了世尊垂教的三乘菩提,平等住世普遍流传。〈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有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正觉讲堂的功夫法门无相念佛 | admin 2018-07-23 |
![]() |
祂又显现出两种的义理:第一种义理是觉,意思是说,祂从本以来离一切的妄念相,法界一相无二,即是如来的平等法身,这个法身恒有本觉,祂能了别有根身、器世间以及七识心的心行,因此而说一切如来为本觉。而第二种义理则是不觉,意思是说,凡夫不能证知从本以来不起妄念的如来藏阿赖耶识,误以为制伏烦恼妄念让它不再出生,这样便是觉悟;马鸣菩萨却说:像这样的人,其实是不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您真的自认是佛,那您要记得一件事情:真正最平等的宗教就只有佛教!因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您信佛教、您不信佛教,您称赞于佛、您修学佛法乃至于毁谤于佛,您杀人放火、您布施持戒,您是狗、您是羊、您是猪、您是天人、您是富人、您是穷人、您是男人、您是女人、您是……一切的有情,您皆有如来藏。一切众生的如来藏,一切众生的阿赖耶识,皆是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佛在经中曾开示:祂故意示现六年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麦,导致自己身体如皮包骨一样非常瘦弱;可是这样的苦行不仅无法利益众生,而且自己的智慧仍然无法发起,所以世尊最后放弃修苦行,转修不苦不乐行,于尼连禅河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养后,身体恢复健康,最后在菩提座下明心,成就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大圆镜智,于夜后分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虽然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