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二)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位菩萨想要修学大乘法的话,首先应当要知道,最初所行的根本之业,就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信解;因为信解力增长的缘故,就 admin

2018-08-07

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佛说佛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的内容。第一种就是要发起“惭愧心”。指的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 admin

2018-08-05

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圆满众生行的体性,这些东西的话,祂都是为了你,满足你所有的因果,体现所有的一切,因此你最终都会通通地了解,具备一切的智慧。摘录于《甘愿做菩萨》 (原标题:珍惜福报修学正法) admin

2018-08-04

陀罗尼如果就只是咒语文字,怎么会有形貌状相?大梵天王的请问不是很奇怪吗?可是观世音菩萨却赞叹大梵天王,说他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作如是问,并且详细为他开示:“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著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 admin

2018-08-04

彼具足是我,我具足是彼,法法住自位,所以道:性自平等,无平等者。若是恁么去也,是一个了事衲僧;更须退步,更须就己,便知道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这里不着一点,不挂一丝,拈转壳漏子,与虚空合。合底是什么?若无合者,争辨虚空?若有合者,却成两个。那时明历历地要眼,净裸裸地要身,拨转机轮,便能向今时作用。若识得本来头,一切心皆是个心,一切法皆是个法,坦然 admin

2018-08-01

离念相者(法离见闻觉知),等虚空界,无所不遍(遍一切处、遍一切地、遍一切时),法界一相(真如相);即是(等于)如来(佛地)平等(因地心即果地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觉相)。何以故?本觉义者(如来藏自住境界),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破无始无明初次悟入),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佛说不增 admin

2018-08-01

佛地的四智圆明,在七住位见道的时候,由于我们的见闻觉知心去实证那个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以后,可以现前观察我们的身口意行的见闻觉知心是虚妄、虚幻、不如实的;反而是你所实证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祂是清净的,祂不会因为善恶染净而改变祂应有的体性,而自己的七转识是染着的;因为这样(现观)而生起了一分的下品妙观察智,透过这个下品的妙观察智而能够一分一分的转依如 三摩地

2018-08-01

佛的智慧无限而且又是自在,佛具足佛菩提智——也就是四智圆明,包括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成所作智。佛是大医王——一般医生只能医世间病,佛能医的却不只是世间病,还能医治众生生死轮回病,这样才是能救护世间的世尊。由于这种能够普作大饶益,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的功德,也就是福德、智慧而威德无比,所以称为世尊,是三界世间的至尊。&n 三摩地

2018-07-23

略举一例,陈宝生和义云高羌闹翻之后,有陈宝生邢力,发文揭发陈宝生赞叹义云高羌,关于在法国城堡的一段文中写道:我记得很清楚,羌佛关心大家慈悲的心和行为,是无人能比的,各方面体贴大家,平等和蔼待人,在古堡很多事例。我们做了两次鲍鱼供养,都被羌佛师爷严厉批评,说他没有资格吃这么好的东西,坚决不吃,让我们把鲍鱼分成若干小份,每个人都吃到了,羌佛一点都没吃到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从究竟意义上说,众生法性平等,但如果从这个角度,何止佛和上帝等同,佛和众生也等同了。而权实不分,就造成了代表究竟真理的佛教被矮化俗化。这跟一贯道的做法本质相同。我姑且用最善意的用心来认为,“老法师”是为了让各宗教间和睦相处,然而佛教本来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就处于弱势地位,自贱身份的谄媚如何能换来别人的认可,反而给外道攻击佛教以口实。所以在 三摩地

2018-07-23

当知次第生起四喜,初与业印平等住(刚开始时应与明妃平等而住~于性中)、(然后再)从顶降喉、身乐生起;由欢喜智,舍二执(由此大乐而舍离人我执与法我执),契合二乘见(契合二乘所修之解脱道见地);净分到心、乐更大(至性时所提升之双方红白菩提净分,若能上升至心轮时,其乐更大);由胜喜断我执分别,契合菩萨见;明点到脐,身普遍大乐,由离喜智、断手印执,契密宗见 三摩地

2018-07-23

显宗多基于阳而用阳,密宗则多基于阴而用阴,于法则并没有什么不平等。但崇尚阳则易迷执于外求之法,崇尚阴则易迷执于怪力乱神之术,平衡阴阳、和合而中道才是真正入道门径。世道生命业识具体的起用机理是怎样的呢?核心在为我,所谓我识、末那识。唯识宗也论到我识(即末那识)是前六识的根本识。因执著于为我才堕落于二元分别性中。为我的成功、为我的快乐、为我的长寿、为我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佛法中说有八个识:前六识和第七末那识、第八如来藏,而所谓的实证,不是把这八个识的名相、体性是怎么回事,以及有何道理给背会了,乃至是能说给别人听了,就以为是实证了;而是要把这八个心一个一个地给找出来观察清楚,再确实成功地转依那个真正的平等心如来藏,这样才算是初步的实证佛教无量无边修证内涵的开始。但是,要如何才能把祂们一一给找出来呢?依照善知识教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佛法胜妙极胜妙,深奥极深奥,广大极广大,富丽极富丽,谓此唯一佛乘妙法,意识思惟研究之所不解,非意识境界故,佛说为不可思议之大乘解脱境界,名为大乘菩提一切种智,函盖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然而此等极胜妙乃至极富丽之佛果境界,要从因地之大乘真见道始证,次第进修方得。然大乘见道依序有三个层次:真见道、相见道、通达位。真见道者位在第七住 三摩地

2018-07-23

五智,五智是四智心品(平等性智等四智)再加上因地就已证得的法界体性的智慧,合称五智。三昧是指种种的三昧,另有三种法,就是戒定慧学:增上戒学、增上定学、增上慧学。十一种空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无所得空……第一义空等十一种空观,是属于般若系经典所讲的空观。十二缘智是依十因缘而说的十二因缘观的智慧。以及无量的禅定,无量的禅定主要指四无 admin

2018-07-23

而应该广为布施,而且要平等心;如果能常常透过布施,累积福德及修除性障,便能有机会值遇大善知识修学,实证解脱与证悟菩提。(原标题: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上面所说的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都是非常难作到的,因为一般人都是要再三盘算之后,才愿意把自己一部分的财物施舍出去,更别说是要把身上的器官,或是心爱珍贵的财宝,只是随着众生的需要,就平等心不计较地布施出去。但是这却是断除我见、我所见的实修,如果愿意听从佛语,这样子去布施的话,就会很容易和佛法的解脱道、佛菩提道相应了。所以说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除了有大福德之 三摩地

2018-07-23

我曾经去一家素食餐厅用餐,餐厅的老板也是学佛人,但是他不懂得应该要保持清洁卫生的道理,只是执着不可以杀虫子,而且还平等地看待它们,所以提供食物供养这些蟑螂、虫子,因此它在一张餐桌上,就都爬满了蟑螂。像这样的用餐环境,是很容易让人生病的,也不符合佛陀的教导,相信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来用餐吧!像这样的作法其实并不正确。佛陀又说:施人如意摘抓、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说,有两个人共同布施一笔钱财,而且共同布施给同一个福田,而且他们两个人都以同样的恭敬心、欢喜心去作布施,因此他们所布施的财物、福田以及施心都是平等的,那么这两个人未来世,所得的果报就不会有差别。第二种情形是:布施的财物以及施心同样平等,但是福田大小不同。比如说,有三个人各以同样多的钱财,以及同样的恭敬心,分别布施给三位不同的法师,但是这三位法师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从如来藏角度来看,原本众生与我是平等平等,所以就进一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慢慢地就离开会说人过错的烦恼;同时他也会看到:乐瞻病人、乐施贫人,都是菩萨所应当修集的福德资粮;然而,此时由于亲见万法所依的第八识,对因果的道理生起了进一步的信心,所以所修的福德就更加胜妙,因而知道更应该勤行精进。所以之能够生起心不放逸的法相,正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当然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