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她看着她的学生们,说她会平等地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他叫泰迪•斯托达德。汤普森夫人发现,泰迪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身上也不整洁,而且不怎么受大家欢迎。汤普森夫人很喜欢在他的卷子上用红笔画一个个红叉。过了不久,汤普森夫人教课的学校要求老师对每个孩子过去的记录进行审阅,她把泰迪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证得大乘无生忍,然后现观各个众生的如来藏都平等平等。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发起了初品少分平等性智,而兴起教导众生同证此永不于六尘起分别,自然离诸苦乐的实相心的慈悲。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圣教:【云何众生缘慈?若初发心,遍观有情,起大慈心。】就是这个意思。中说初发心,它的真义是说:菩萨最初真见道,发明也就是发现明了众生真实之心,也就是悟明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因为诸佛菩萨都具有无量大慈以及同体大悲心,来看待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平等没有分别;而且,祂们也无时无刻不在缘念众生,设法拔去众生的苦痛,而给予众生义利以及安乐。如在《楞严经》当中,同为阿弥陀佛胁侍的大势至菩萨有开示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就好像母亲忆念孩子一般;但是若是孩子只想逃开,那么母亲虽然不断的忆念着孩子,又有何用呢?但是,如果孩子也像母亲忆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佛说佛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的内容。第一种就是要发起惭愧心。指的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沙数劫这么久了,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天上观察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现前;于夜后分眼见佛性分明,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并依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从菩萨所证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告诉我们两个重点:第一点,在未明心之前,也就是七住以前所谓的菩萨,不是佛所说的真实义菩萨;这些菩萨为数众多,我们也看见他们不断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佛陀究竟不同,因为一切的有情都是自己自身这个如来藏所出生的,因为是自身所现,所以佛法中一切平等。一切的因缘中,它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并不是说,是谁可以创造的。所以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创造主。——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集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原标题:上帝欠我们的问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不但不是他的愿望,因为他想说佛法中说众生平等,而阎罗王菩萨能够作这样示现,我当然也可以这样;因为他是真切地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他怎么会这样就舍弃众生、不顾众生而一走了之呢?所以,他左思右想之下,开始寻寻觅觅。因为佛开示说,有一个法它是本然就自在解脱,为众生的万法所依,却也不禁制万法;亲证转依之后,证得解脱的同时,也不妨能够在世间示现。福德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前的方式是怎么做呢?古人他有智慧,他知道佛有大威德力,佛可以庇佑、庇护一切众生,而且在佛的面前一切众生平等,祂不会计较这个人过去生的业报是善还是恶,祂一样是平等来视之,不会有特别对于这个小孩,就认为他有以前的业种,所以他是不可治的众生,然后就放弃他;不会。因此,以前的人就把孩子托到寺院里面出家,或是说以其他的方式,类似让佛陀来养育,后来这小孩就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在佛教中,尤其是在大乘佛教中,却不是只是从表相来看待众生,因为法界众生的立足点都是平等。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涅槃实际,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同样是《金刚经》所说的非身,都是大身,都是平等;也是在这样大平等之中,才能够容许三界六道各种不平等表相的存在与改变。-----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仰佛教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假如说,以佛法上的实证,来去比较而轻视众生的话,那么就等于是没有实证佛法,因为佛法它是平等法,是一切众生皆可得的平等法;所以假如说,又在自己的修证上去比较的话,就等于是烦恼增长,而所得的智慧已经被烦恼消除掉。同时佛陀说,不要亲近恶友,不要亲近迷于酒色、伎乐、博戏以及放逸的恶友,因为这些恶友,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同时会障碍自己不能修不放逸行;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并不核对参加的人有没有缴钱,只要报名了,就列入超度的名单中;所以有些人可能并没有护持过一毛钱,我们照样为他们的祖先平等的办超度。你们如果护持道场,那是你护持道场的功德,把那个功德去回向给你的祖先,而不是拿钱来买我们作这个给他;我们超度他,但是他的功德不足,你们帮祖先做护持正法的事情,因为护持正法的功德大呀!所以把这个的大功德回向给他。但这是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要想说,这些的路,如果我可以同时具有世间法的一些殊胜,又可以具有出世间法的殊胜,不是很好吗?这里要再次强调,这可没有办法,因为你的作意中的贪婪性会障碍你,你的作意一定会障碍你,你绝对没有本事可以安然地走过这第一大阿僧祇劫!当你抱持这要命的杂染,那你就永远地生在这三界中,你再也不可能到如来家,法界的第一大阿僧祇劫修行对每一位众生都是平等的,不会让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如何去弥补这些亏负呢?佛也是可以报恩的,所以这样呢,现在你在因地,便不需要再去思议哪!你就要去想:你要慈悲,你要平等心,你要一点一滴地建立菩萨的德行,那是你应该转依到如来藏的康庄大道,那是你的成佛之路,你要以这样的平实之路来让许许多多的未来的菩萨也藉此走向无上菩提。不要再去想说:风会不会把我吹起来,我这样会比较风光一点,如何我才会风光?你要开始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你学佛的历程也不是一劫两劫三劫啊,《金刚经》说过,等于是当我们临近这个法的时候,快要开悟这个法,这已经是经历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六,能够相信《金刚经》的,就已经经过无量诸佛,那何况是可以证得《金刚经》的真实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对众生的平等性还应该再加强。(原标题:众生无边誓愿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众生行的体性,这些东西的话,祂都是为了你,满足你所有的因果,体现所有的一切,因此你最终都会通通地了解,具备一切的智慧。(原标题:珍惜福报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说难,是不难!那如果说要很广,是会很广!比如如来藏有平等性,祂对待一切众生是平等的。祂现起因缘果报的部分跟别的如来藏也是平等的,祂不会因为祂是属于你的如来藏(因为你认为是属于你的),祂就对你比较好,对别人的五蕴我就比较坏。不会!所有的如来藏也可以说是共同运作,与这个世间法共同运作,包括天气冷,是大家共同运作的。当一个五蕴和另一个五蕴互相交往时,你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菩萨摩诃萨若手、若足俱不饕餮,语不刚强,言不諠杂,眼及诸根皆不纷扰,不掉、不动亦不倨傲,身不散乱,语不散乱,心不散乱,身寂静、语寂静、心寂静,若隐若露无异威仪,于诸饮食、衣服、卧具、病缘医药及余资产皆生喜足,易满、易养、易可供事,轨则所行无不调善,虽处諠杂而行远离,于利、于衰、于乐、于苦、于赞、于毁、于称、于讥、于活、于杀,平等无变不高不下。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说华手经》卷十)这意思是说,菩萨如果能够常常的修习,不论是他所听闻的诸佛名字为何,以及佛世界的境相如何的清净庄严,都以诸佛及佛世界皆现在前,现前所缘的一切无非是佛、是佛世界;这样的观照忆念诸佛及佛世界的法门,有了这样的观照力,能于所缘念的佛及佛世界系念不散,不离是缘;那就能够了然地通达,一切诸缘皆唯是现在佛缘,所见一切法无不平等平等,这就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男子!若能受三恶道苦,当知是人真实能修昆梨耶波罗蜜,平等修集、不急不缓。菩萨,即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摩诃萨:华译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之大心愿的众生,亦即大菩萨。菩萨摩诃萨的名称在佛法中代表其德尊高,并且是于一切法得自在者,有广义及狭义两种说法。狭义的说法是入地以上的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欲知诸佛平等法故。修行精进。欲以善方便知三世平等故。修行精进。欲知清净平等法故。修行精进。欲得一切诸佛法故。修行精进。欲以一方便门知一切佛法故。修行精进。欲知诸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故。修行精进。欲知诸佛大智慧善方便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佛法广为众生句句分别故。修行精进。菩萨成就如是精进。”菩萨修行精进,皆是为了摄受正法,乃是为了摄受众生成就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