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七不花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二三重复作如是说。又言。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又说伽陀曰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说众生三有苦 (原标题: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三摩地

2018-07-22

何以不起沐浴饮食庄严用除须发在树间乐道。童子亦不应。如是言者三日。诸亲厚共到父母所言。听使去学道。若乐者可数来往相见。不乐者便当来归。父母言诺。见听已子便自养视。六七日绕父母三匝为作礼。便入空闲坐行道已后。则往至余大丛树间。中有两道人坐得五神通。精诚求道离淫欲。童子便至其所问。此间作何等。报言。我在此间露坐禅念道。用人民故作勤苦行。童子言。我亦当用 三摩地

2018-07-22

种种庄严如法供养。而彼神识或经七日。或二七日至七七日。如从梦觉复本精神。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报不虚。乃至命难亦不造业。供养法者大德阿难。若有病人及余灾厄欲令脱者。当为其人七日七夜持八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其所有供佛及僧。昼夜六时恭敬供养。礼拜七佛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其七灯状圆若 三摩地

2018-07-22

令汝获得微妙相好庄严其身。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歌舞倡艳之事。由彼业力。今获斯果。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上妙香气芬馥其身。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香花璎珞庄饰。由彼业力。今获斯果。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受用金刚胜妙之座。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高床大床骄恣之物。由彼业力。今获斯果。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四十牙齿鲜白齐 三摩地

2018-07-22

!根本清净,受已清净,庄严清净,觉观清净,念心清净,求报清净,是名三归清净斋法。善男子!若能如是清净归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菩萨优婆塞戒经》八戒斋品第二十一语译:善男子,如果有人从别人那里去三受三归依,并且三受八戒,就称为一日一夜的优婆塞斋。这个优婆塞斋到了明天早上明相出来时,也就是太阳即将出来、天开始亮时,这个 三摩地

2018-07-22

七不花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二三重复作如是说。又言。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又说伽陀曰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说众生三有苦佛说斋经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城东丞相家 三摩地

2018-07-22

根本清净,受已清净,庄严清净,觉观清净,念心清净,求报清净,是名三归清净斋法。善男子,若能如是清净归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三、免除横祸凡是想要求得自身、家眷平安吉祥,永免遭受各种飞灾横祸的人,必须受持斋戒。《四天王经》说,凡是受持此斋戒的地方,恶鬼必然远离,此处必定平安无事。所以,如果能在六斋日精进持斋守戒,那么福报必定增长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如法忏悔乃是修学佛法的庄严资粮,所以是应当奉行的,我们认为这对于求明心见性一定有帮助,借用一句古人的话:「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学佛乃是改往修来比较重要,所以劝请有受戒因缘的菩萨应当受戒、学戒、持戒。问:1.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人为保卫国家、人民而拿起刀枪同日本人战斗,甚至一些僧人也参加了战斗。这些战士们杀了很多日本人,这些战士是否犯杀戒?死后果报 三摩地

2018-07-22

《华严经》中善财大士五十三参所述之国王、鬼神、比丘、、婆罗门等,悉是菩萨僧;是故菩萨僧不限人间之出家二众,譬如文殊师利、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大菩萨,悉现天人庄严相。依声闻戒出家共住,修声闻法之僧众,名为声闻僧团;不因其于大乘法中出家修行而名菩萨。若以声闻戒及菩萨戒为依止,然依菩萨戒精神而住,修学三乘之法,不堕二乘相空之中,此诸出家二众和合共住,名为 三摩地

2018-07-22

◎如顶戴宝冠,身着华服,人身立刻庄严;◎而皈依三宝,则道德、人格、信仰因而提升。2、如果你皈依佛陀指示龙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时代,要保护、加被所有皈依的三宝弟子。3、如果你皈依你能够获得世间大众的尊敬,并以为模范。4、如果你皈依你易获得消灾免难,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会成就。5、如果你皈依你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培养自己福德的事,也是自己依正二报的庄严因行,所以应该欢喜虔诚地时时无间于三宝前随力勤修供养。《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戒品》中说,于日日中,应于三宝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若未广设供养,最低限度亦应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这就是说,若无财物设供,即以身语意三业供养。《宝 三摩地

2018-07-22

3、于坏色不作异意,即说法师色相容貌不庄严,不应嫌其丑恶,而不从其听法。4、于坏文不作异意,即说法师的文词不美妙,不应嫌其鄙欲,而不从其听法。5、于坏美不作异意,即说法师的言语不好,不应嫌其粗陋,而不从其听法。听法的人,若于说法师,用意寻求上述五过,则自然不愿从其听闻法义了。故听法者,应于已作病人想,于法作药物想,于说法师作医生想,但应恭敬,听受正法 三摩地

2018-07-22

此如释迦在燃灯佛为其授记成佛时,亦如大乘经中起首之在家菩萨等,亦如弥勒、文殊、普贤、维摩诘、观音、势至…等,虽现在家相,头戴天冠、身著宝衣、胸佩璎珞、身有种种宝物庄严,迥异出家圣僧,然皆同得名为圣僧;故于大乘一切种智妙法中,但得入地,皆成佛之真子,名为生如来家、住如来家之真实佛子;既是真实佛子,即不论其为在家身或出家身也;意谓:纵使出家为僧,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三宝?就是佛宝、法宝以及僧宝,又可分为三种:第一,表相三宝,也就是世俗三宝,各种泥塑木雕的庄严佛像,叫作佛宝;黄卷赤轴的三藏十二部经律卷,叫作法宝;剃发著染衣住于寺院的出家人,叫作僧宝,这又有大乘与小乘的差别。第二,出世三宝,随类应现的化身佛、应身佛以及报身佛叫作佛宝;四圣谛、八正道、因缘法以及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的法道,叫作法宝;证道的四 三摩地

2018-07-22

幡盖的幡就是挂在佛像两旁庄严用的,譬如现在绣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字样的挂幡;盖是宝盖,就是在佛像上面吊一个圆形的宝盖。我们正觉讲堂没办法做,因为我们讲堂是大楼,高度不够,所以不能供养宝盖。伎乐则是于佛像前以偈唱诵赞叹,是以伎乐作供养。灯、油、香也都是供养,香的供养最普遍,可以分为立香、卧香、燃香、涂香、末香、盘香……等。油有二种,一种是 三摩地

2018-07-22

让我们一起检点自己的真实状况,发起诚恳心、勇猛心、长远心,由信佛而转入信佛法,共同成就这娑婆世界最亮丽的一抹庄严。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 (原标题:信佛与信佛法) 三摩地

2018-07-22

大师真的是只能去当「大师」,去去去,不是可以来说法的!所以喜欢乐于胡乱说法者,就是世间大师、世间错解佛门的大师,因为这些大师对于佛门的真正知见是不清楚的,一方面是没有好的老师,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佛法僧太轻慢,不知道尊重,以为自己有嘴巴,就是可以说法,没有人反驳我,就是我对;如此愚痴!不知道经典处处在在都在反驳自己,都是声声厉厉地大声斥责,可是自己的无 三摩地

2018-07-22

又如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皆著天人华服而复蓄发,身佩璎珞庄严,亦不得以其未剃发染衣而名为在家人也。在家居士若真见道,虽未剃发著黑衣,亦名出家人,名为在家出家,如同维摩诘居士无二,唯其证量有别尔,同属在家而出家之菩萨。出家僧宝若不见道,虽已剃发著黑衣而住于寺院,只是表相出家,在胜义谛中不得名为出家,故应名为出家而在家。今大法师于传授菩萨戒时对众开示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