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见初生婴儿如此模样,德清禅师便问母亲:此儿从何处得入婶母腹中耶?母亲拍了他一掌,说道:痴子,你从何入你娘腹中耶?从此以后,生死去来之疑问,便常常萦绕于德清禅师之心中。德清禅师十二岁时,从南京报恩寺西林永宁禅师出家。当时,无极明信禅师正在报恩寺三藏殿讲经。永宁禅师于是携德清禅师前往礼谒。赵吉贞(大洲)居士当时亦在座下听经,一见憨山禅师,便抚而问之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母亲担心这样会影响他的道心,便勉励他说:“三朝新妇,一世禅和。子其勉之!”广印禅师成道后,每次跟人谈起此事,总是说道,母亲所说的这两句话,令他“终身受用不尽。”一天,广印禅师看见墙壁上挂着法界图,便问他的剃度师:“十界从心生,心从何处生?”剃度师不能回答,于是便劝他游方参学。当时,恰好仪峰和尚正在清平结庵隐修。广印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广信鹅湖养庵广心禅师,投子绍奇之五世法孙,云棲祩宏禅师之神足,俗姓朱,本郡上饶人。养庵禅师少时偶然到亲戚家作客,碰到一位修道人在席间谈论四生之义。养庵禅师一听,当即洞明物我平等之大意。不久,养庵禅师便北上洛阳太平落发出家,旋即南归焦山受具足戒。此后,养庵禅师便一心专注于宗门大事,用功勤苦。参学既久,一日夜间,养庵禅师偶于江边行走,忽然听见江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经中讲,“一切众生皆由不识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回。”圆修禅师听了,惕然有省,始知有生死大事,于是前往龙池幻有正传禅师座下出家,二十四岁得度。受戒后,圆修禅师谨遵正传禅师之教悔,精勤参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之话头,不久,即有所入。一日普请(全寺大众一起参加劳动),圆修禅师陪侍正传禅师出窑搬砖。闲话之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圆信禅师九岁时听人诵《阿弥陀经》——经中讲,极乐国土,水鸟树林,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演唱五根五力八正道等妙法——遂生出世之心,后于二十九岁出家。出家后,圆信禅师曾得过一场热病,濒于死亡,因梦中得之指点,饮冷水而愈。病愈之后,圆信禅师真切地体验到生死事大,可是苦于修行不知入处,于是开始行脚访师。圆信禅师曾经一度因为不知如何用功,非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莲禅师十五岁投妙严寺落发,二十二岁前往云捿受具足戒,后一度游历讲肆,栖心于义学经教。一日,大莲禅师自我反省道,出家数年以来,于教相理趣,虽有所理会,但是于生死岸头,这些全都用不上。于是,前往径山,参加结夏坐禅。在结夏期间,大莲禅师用功非常精勤,目不交睫。刚坐满三个禅七,有一天,大莲禅师忽然觉得身心内外,廓然洞彻,遂作偈云:“自幼失亲娘,遍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用功过程中,常润禅师深知,用压制念头的方法来摄心,犹如水上按葫芦,随按随起,起灭相乘,无有了期。关于如何正确用功,他心中犹疑未决,感到很茫然。于是他辞别坦然平禅师,前往径山,参礼万松林禅师。初礼径山,常润禅师首先便向万松林禅师通报了自己的疑处。万松林禅师反问道:“疑是何人?措者何物?”常润禅师不明其旨,只好退出,又前往九华。一天晚上,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宗书禅师连忙摇手说道:“不是!不是!”常忠禅师心里非常迷惑,不得已,只好辞别宗书禅师,遍访诸方名宿。参学既久,一日,常忠禅师对宗书禅师的开示,恍然有省。于是他又重新返回少室山。刚进山门,恰逢宗书禅师向外走,准备前往地方。常忠禅师连忙迎上前,问道:“达摩面壁在甚么处?”宗书禅师指着前方,说道:“阿那青黯黯处。”常忠禅师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慧经禅师从十七岁开始弃学,对世间功名之事,了无意趣,向道之心却日渐浓厚。二十一岁那一年,慧经禅师偶然来到一居士家,见案头上有一本《金刚经》,遂展卷阅读,忻然如获旧物。从此以后,他开始断荤腥,决志出家。父母不能夺其志,遂从其愿。当时,蕴空常忠禅师正在本邑廪山开法接众。慧经禅师于是投其座下,请求剃度。常忠禅师一见他,便道:“着急作么?待汝瞥地(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法藏禅师十五岁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一度究心教典,精析儒术。他曾经告诉人说:“十河九洛,象教总持,须从无文字处求之。”于是著《四书五经参同》。一日,法藏禅师阅读古代尊宿之语录,怃然叹曰:“宗乘中事,自问理会也理会得,说也说得,只是一事未在,敌他生死不得。”于是便在祖师像前烧香燃臂,自誓道:“倘得彻悟,愿不惜身命,力弘祖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海明禅师天资过人,十三岁纳室某氏,人情世略不经心。十四岁父母双亡,淡然世务。十九岁投姜家庵落发。一日,海明禅师听慧然法师讲《楞严经》,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回”这一段时,心生迷闷,于是找来《楞严经》,反复熟读,至“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恍然有所悟入。于是他便入室,向慧然法师请益。慧然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通乘禅师少时即栖心祖道,有出世志。曾经偶然阅读庞居士问石头希迁禅师“不与万法为侣”之公案,顿生疑情。于是自己在家里打七,奋志参究此公案。至第四天半夜时分,因听到窗外呼呼的风声,恍然有所悟入。通乘禅师二十六岁弃家落发,受具足戒后,即游方参学。一日,闻一僧举六祖“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之公案,忽然有省,遂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看似平常之问,实际上却是直探学人之心性,或者说本来面目。]通忍禅师道:“常州。”圆悟禅师道:“是我乡里也,曾带乡里物事来么?”[此处的“乡里物事”,是就本分、自性而言。]通忍禅师被问的茫然无对。圆悟禅师于是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第二天,通忍禅师来到丈室,向圆悟礼拜请益。通忍禅师道:“要了生死,特来请问。不但无处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虽然先后参礼过憨山清、黄檗有等禅门尊宿,但是,心中疑滞犹在,终不敢自肯。后听说圆悟禅师在金粟接众,道忞禅师遂前往参礼。后因为机缘不契,一无所得,于是又改投双径语风信禅师座下。刚到双径,信禅师便问:“曾到金粟否?”道忞禅师道:“曾到。”信禅师又问:“曾问话否?”道忞禅师道:“不曾。”信禅师道:“你怕打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通云禅师幼时家境贫寒,体弱多病,父母担心他不能长大,遂令他投南广寺出家。通云禅师勤奋好学,出家不久,即学贯内外。一日,偶游江苏嘉定护国寺,看到墙壁上中峰明本禅师所书之偈,“蹭蹬不随愚伴侣,蹉跎又恐落风尘”,遂发心前往虞山隐修,刺血写经。后听说密云圆悟禅师在金粟开法接众,通云禅师遂前往参礼。在圆悟禅师座下,通云禅师每次入室呈述自己的见地,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于是便放弃经教的学习,栖心宗门。一天,通玄禅师偶然阅读天童圆悟禅师的参禅偈,其中有一句,“一念未生前,试看底模样”,当下便疑情顿起。在疑情的推动之下,通玄禅师遂奋志参究,朝夕不怠。一日,通玄禅师于楼上行走,不小心一失足掉了下来。他当即豁然有省,遂口占一偈云:“一念未生前,六户绝消息。瞥尔扬双眉,大似眼无力。”于是,通奇禅师便出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受具足戒后,一日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恍然有省。从此以后,他开始行脚游方,初礼博山来禅师,次参密云圆悟禅师。初至金粟,天色已晚。本豫禅师问圆悟禅师:“夜宿投人时如何?”圆悟禅师道:“者(这)里歇不得。”本豫禅师道:“岂无方便?”圆悟禅师拈拄杖要打。本豫禅师接过拄杖,往回一送,说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至十六岁,始自警醒云:“奈何使身心无措足之地哉!”于是发奋读书,博通内外。一日,通问禅师游山寺,偶然翻阅《楞严经》,上面讲:“此身及心,外洎虚空,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当即心生疑惑。于是便特地前往磬山,向圆修禅师请教。圆修禅师便教他看“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之话头。一天,圆修禅师陪一位客人站立在涧边,提举《金刚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住持绿萝期间,通际禅师曾上堂云:“山僧这里,也不论玄,也不论妙,也不论禅,也不论道,只要你们生死心破。生死心若不破,便是阎王老面前吃铁棒的公招(公验、证据)。所以云,‘参须实参,悟须实悟。’阎罗大王不怕多语。不劳久立,珍重!”住持南源期间,通际禅师亦有上堂法语云:“诸方有玄妙禅,有性理禅,有细腻禅,有逐日常进禅,有休去歇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方念禅师偶然听古道法师讲《楞严经》,至“七处征心”处,当即便顿悟了缘生不实之法义。方念禅师深感法海深远,若非真修实证,无由穷究,于是决定暂时中止对经教的研习,前往少林立雪亭,参礼幻休常润禅师。初至少林,方念禅师礼拜毕,常润禅师便问:“甚处来?”方念禅师道:“北方来。”常润禅师又问:“北方道法,与此方如何?&rd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