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从经典及禅宗祖师所证悟的心体,来证明八识论才是佛所说的,六识论是相似佛法;我们也从六识论的起源加以探讨,乃是部派佛教的声闻凡夫误会佛的真实意,就有六识论发生,后来衍生了两个中观派,第一个中观派(自续派)堕入到常见,他们主张世俗谛无、胜义谛有;他们承认有如来藏第八识,可是因为无法证得的关系,就将意识取代了第八识(属于六识论者);另外一个中观派(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能见能闻能知本身就已经落入眼识、耳识、意识当中,已经落入识阴当中了,这个法怎么会是最究竟、最的法呢?所以他的说法都错了!如果有人主张了了常知的心就是菩提心,那你就知道他的落处是什么了。乃至于有人主张:师父在台上说法的这念心,你们在台下听法的这念心,就是菩提心。那你也知道他的说法错了。接下来,有人主张用明点脉气来修四禅八定,然而他们所说的却是与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从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体来加以说明。也就是祖师们以参禅的方式,以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于因缘成熟后,于一念相应慧、找到了第八识,他现前观察就发现总共有八个识。所以有一首偈说地非常妙啊: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家里把帐开。八个兄弟共一胎指的是八个识(同在一起);一个伶俐一个呆,伶俐的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可知,三转法轮所讲的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指的都是同一个心体,只是在不同的阶位所施设不同的名字。所以如果有人主张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你就知道他说法不如法。而在二转法轮所讲的就是非心心、无心相心、不念心、无住心啊!非心心指的不是众生所认知的心,众生所认知的心是有见闻觉知,然而第八识没有见闻觉知;无心相心是说祂对诸法不分别,也就是说祂离见闻觉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供养十二部经?若能至心信乐、受持、读诵、解说、如说而行;既自为已,复劝人行,是名供养十二部经。若能书写十二部经,既书写已,种种供养如供养佛,唯除洗浴。若有供养、受持、读诵如是经者,是则名为供养法也;供养法时如供养佛。又复有法:谓菩萨、一根、辟支佛人,三根三谛;若信是者,名供养法。”〗讲记《优婆塞戒经》主要为在家菩萨说的,所以在布施的因果、 | admin 2018-07-23 |
![]() |
〖“所谓如来,身心具足;身有微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大力。心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五智三味、三种法门、十一种空观、十二缘智、无量禅定,具足七智,已能度到六波罗蜜岸。若人能以如是等法赞叹佛者,是人则名真供养佛。”〗讲记接下来解说诸佛的伟大功德,所以大家应当供养,也说真正的供佛应该如何供养。...(内容省略...)但这已经没有人知道了,然 | admin 2018-07-23 |
![]() |
佛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佛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出来赞叹,这两个人的福德是相等而没有差别的。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佛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时,如果人家以种种宝物供养;你就与大众以种种偈颂恭敬唱出来供佛。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让当地的印度人听见,唤起他们对佛陀的记忆,功德、 | admin 2018-07-23 |
![]() |
如是住如来家,著如来衣,食如来食,藉其弘扬如来法之表相,极力推广相似像法而取代声闻解脱道正法,最后终究不免推翻如来正法;如斯之辈至今依然寄身佛门破坏佛法,而佛教界诸方大师仍多心存乡愿,不愿面对如是破坏佛教正法之严重事实,仍多托词高唱和谐,而欲继续与诸多破坏佛教正法者和平共存,以互相标榜而维护名闻利养。吾人若继续坐令如是现象存在,则中国佛教复兴 | admin 2018-07-23 |
![]() |
五名心施:虽以上事供养,心不和善,不名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养,是名心施。舍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痴狂心;未来成佛,得一切种智心,是名心施,第五果报。六名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为敷床座令坐,乃至自以已所自坐,请使令坐。舍身受身,常得尊贵七宝床座;未来成佛,得师子法座,是名第六果报。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使屋舍之中得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归途之中,罽那经过佛迦罗城,刚好遇到五年才举办一次的会;当他看到隆重庄严的时,心里非常高兴,便开口请问法师说:师父!请问您办一天的需要多少银两呢?法师回答说:需要三十两黄金。罽那听了以后,心里就想:我因为过去生没有种福田,今生才会如此贫困,得要每天出卖劳力,才能赚得微薄的钱财供一家温饱;现在遇到了清净福田,应该好好把握机会培植福德才是。于是他就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首先,我们先来谈财布施,财施之目的除了让我们未来世的果报富裕,让我们未来世有资财可以利益众生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破除我们的贪心及悭吝心。平实导师常提到:当我们布施财物给众生时,其实不只是布施财物,而是同时把自己的悭贪心布施出去了。1因此,发愿当菩萨的学佛人,若要破除对财宝的悭贪之心,就得先从财布施下手。而财布施不只限于金钱施,举凡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上一节举出《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的提到: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佛说以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法布施给众生,施者将能获得各种不同的殊胜果报利益。又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1〉中说:布施饮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饶财宝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自手施者得如是报。信心施者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能布施,乃至于吃饭后,碗里的残渣用水荡一荡,也可以用来布施给饿鬼道或是虫蚁;甚至对于其他众生之布施行,生起随喜心与赞叹,也都能够得福;这样看来,在这世间是很少有人无法布施的。一般人听到布施,就联想到是布施给外面的有缘众生;而事实上,我们先要照顾的却是自己身边的眷属——包括父母、妻子、仆从等。如果自己广有资财,也乐于布施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菩萨、修行人,他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长,拥有亿万的家财,平常他敬奉三宝,对众生都很有慈悲心。有一次他到市集去买东西,看到一只待价而沽的鳖,心里就为这只鳖感到伤痛,看它在那边被卖,就询问说:这个要卖多少钱啊?鳖的主人知道菩萨有慈悲心,喜欢帮助众生,然后财富多得难以计数,所以买东西也无论贵贱都不会讨价还价;鳖主就开高价说要卖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每只鹿入宫赴死前,都会向鹿王辞行,鹿王总是悲伤流泪地教导说:每个人都会死亡,没有人能够避免,前往王宫的路上,要忆念佛陀仁慈的教诲,要以慈心去面对那位人王,千万不要怨恨他。这群鹿每天就这样在愁云惨雾中度过。有一天,轮到一只即将分娩的母鹿,它说:叫我赴死我不敢躲避,只乞求让我把小鹿生下来,由下一个先代替我前往吧!排在后面的那只鹿听见了,赶紧以头叩地,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至心施等四种果报,已经在前一次的菩萨正行之中,跟大家约略提过了,接下来就谈一谈如法求物施的果报。世尊在这里开示:如法财施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先来看看法布施之后,其果报是如何?譬如说:假如你可以为人说世间的工巧技艺之法,难道你只是心血来潮就顺口而说的吗?也许有这种情况,但是更可能的是,你一定会思考一下,这个环节要怎么说比较?若是有人问了一些问题,我应该要怎么回答?乃至是不是要再去查一查其他相关的资料?而这一些情况也可能就在顺口而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会在脑海中掠过。其结果是:在准备为作世间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中,有一段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世尊此时要为我们说明布施的五种相貌,后面也会接着说这五个法的果报。先来看看是哪五种相貌?第一个叫作至心施。布施的时候应该是怀着至诚的心态,而没有夹杂着其他不清净的目的。举例来说,若是正在布施的时候,心中老是记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开示的一段说:【菩萨修行如是二施,为二事故:一令众生远离苦恼、二令众生心得调伏。】今天再将这一段开示的道理作一个结论,然后再来谈布施又可分为法施、无畏施、财施三类。一世一世修学布施之后的转依,因为从七住开始就已经是有布施也有波罗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菩萨自己除去了种种烦恼;也正是因为自己可以除去这一些烦恼的缘故,而行于财法二施的目的,也无非是为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