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题目就是:大乘入道乃是实证第八识实相如来藏。如来藏亦名阿赖耶识、真如、异熟识,有种种的名字。大乘入道亲证如来藏,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议题。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既然有大乘,就有所谓的二乘,所以我们讲大乘的入道,并不是指二乘的入道;那既然要讲入道,就有所谓的入道、不入道的问题。在入道、不入道的问题上来说,我们入道了就会 三摩地

2018-08-01

真实如来藏目录序第一章依妄之间断,证有如来藏……………………………001第二章依有情能忆念之有记,证有如来藏…………………017第三章由因果证有如来藏……………………………&helli 三摩地

2018-08-01

当众生造作一切身口意行,引发不同之善恶业种,执藏于如来藏中,因为有此执藏分段生死业种的执藏性,所以才名如来藏为阿赖耶识,成为引发后有之因。这些善恶业种,都由阿赖耶识携至未来世,于因缘际会时,再由阿赖耶识流注相应的业种,成就自己所造的五阴身,或在人间、或在天上受诸苦乐,或处地狱受种种苦报,如此因果循环丝毫不乱。若非众生各有阿赖耶识执持色身,以记录 三摩地

2018-08-01

2、大乘本生地观经卷第三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尔时世尊复依一切住持藏法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有情住持遍满甚深理趣胜藏法门。谓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 三摩地

2018-08-01

世间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犹如花开花落一样,没有差别;所以,世人应该以平静的态来看待此事。可是在世间上,仍然有许多人对生与死产生了颠倒见,认为出生了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所以会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生。乃至有人为了想要求长生不老,譬如秦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最 三摩地

2018-08-01

  《金刚陀罗尼经》8.《梵网经》9.《央掘魔罗经》卷四10.《佛说佛医经》11.《菩萨善戒经》12.《分别善恶报应经》13.《受十善戒经》14.《大乘本生地观经》15.《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因缘不食肉经》1.《楞伽经》十卷本,卷八,遮食肉品第十六佛言:『大慧!罗刹恶鬼常食肉者,闻我所说尚发慈、捨肉不食,况我弟子行善法者,当听食肉?若食肉者,当知即是众生大怨,断我圣种 admin

2018-08-01

世间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犹如花开花落一样,没有差别;所以,世人应该以平静的态来看待此事。可是在世间上,仍然有许多人对生与死产生了颠倒见,认为出生了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所以会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生。乃至有人为了想要求长生不老,譬如秦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最 三摩地

2018-08-01

 关于有情众生舍寿时的过程,在弥勒菩萨所著作的《瑜伽师地论》卷1中,有开示有情众生是如何舍寿的,其大意是说:当生命将结束时,造恶业的人先从头部开始生起冷触,也就是阿赖耶识从头部先开始舍离,慢慢地往下舍离,而使冷触到达脏处。阿赖耶识舍尽头部时,意识已经消失;在舍离头部的整个过程之中,死者是住在恶业所造成的恐怖境界逼迫之中,这时死者的会非常混乱 三摩地

2018-07-31

世尊在即将示现入灭前的开示,是说如来的“甚深秘密藏”,指的是第三转法轮所开示的大乘方等经典,也就是以如来藏为核的唯识种智,而不是指双具常见以及断见的藏密外道法。例如世尊在《大般涅槃经》中,有开示说:【善男子!若人不闻如来甚深秘密藏者,云何当知有佛性耶?何等名为秘密之藏?所谓方等大乘经典。善男子!有诸外道,或说我常,或说我断;如来不尔,亦 三摩地

2018-07-23

觉囊派最早是在十一、十二世纪时,有一位域摩·弥觉多吉,他自己在苦钻研佛法经论的教理之后,排除了密教的邪法,而回归龙树菩萨以及弥勒菩萨的真实法教来教导徒众。到了十三世纪时,法脉传到了土杰尊追,他在日喀则拉孜县附近的觉摩囊地区修建了寺院,因此简称为觉囊巴。从此之后觉囊派的名声,就逐渐地传扬开来,又三传到笃补巴·喜饶坚赞,他著作了《山法了义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在大乘法中,不论出家身或在家身,只要已经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断了,并且证悟明,就有资格称为胜义菩萨僧。如果出家身,既没有断三缚结,也没有证悟明,就称为凡夫菩萨僧。如果在家身,受了菩萨戒、发了菩萨,但是还没有断三缚结,也没有证悟明,就称为凡夫菩萨,不能称为僧。在二乘法中,只要断了三缚结,证得初沙门果,不论是出家身或 三摩地

2018-07-23

而这两种不一样的态,所做的相同的事情,果报却是不一样的!当然以持戒而吃素所得的果报为殊胜,因为他发的意是对一切众生,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前者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多多少少利益了一些众生,但是其实他的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自己。当然,持五戒的这个内涵里面,一般而言,还没有提到吃素这个事情,只是一下子想到这个例子,顺便来说说它们的差别。 (原标题:持戒 三摩地

2018-07-23

经》中的观自在菩萨指的是什么?在佛门,《经》乃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所以在寺院里被列为早上及晚上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优婆塞、优婆夷通常也会将《经》列为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因此,有很多法师、居士们对《经》能够朗朗上口乃至倒背如流。《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已建立‘ 三摩地

2018-07-23

不得中有所悭惜。不得嗔怒。不得愚痴。不得随嗜欲。不得中悔。不得狐疑。当作孝顺。当作至诚忠信。当信受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后世得其福。奉持如是。其法不亏失者。在所愿。可得往生阿弥陀佛国。至要当斋戒一清淨。昼夜常念。欲往生阿弥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哀之。悉令生阿弥陀佛国。b)佛言。世间人以欲慕及贤明。居家修善为道者。与妻子共居在恩好爱欲之中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消业,佛经皆言:“如有修身、修戒、修、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违犯重戒者,须至忏悔多时,见到好相,戒罪方灭,即便如此,性罪不灭。如杀人者,后世仍偿命。哪有只转动转经轮就能消业的道理?这种不负责任的外道邪见,不仅会使学人轻视戒律,随意破戒,更因不知正确的忏悔方法,及时补救,而遗罪后世,下堕三恶道受报。 admin

2018-07-23

该等情节远远超出社会可以接受的道德底线,严重抵触传统和现今世代的伦理价值,不适合当作第一类刊物出售或借予未满18岁人士观看,以免毒害下一代的灵。本人要求影视处向淫亵及不雅审裁处呈交由香港圣经公会发行的《圣经》作评级。兹将部份含暴力、血腥、迷信等经文细列如下,供影视处及审裁处参考:迷奸父亲《圣经》中的义人罗得的两个女儿因为无后,相继迷奸父亲,各自还诞 admin

2018-07-23

一贯道认为五教──佛教、道教、儒家、基督教、回教,其本质是一样的,此五教彼此间的理论是互相贯通的,都是依于一贯道的「道」而教化人。而这个「道」,一贯道有以下四种意涵:     一、宇宙万物生成的主宰、一切造化之本来面目:《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与上帝同在,与上帝相同。道就是生命的根源,道无所不在,是一切万有 admin

2018-07-23

★很多外道典籍虽然也教人向善,然而却不究竟圆满,以外求法故,名之外典!好读外典也是在制造斗诤根本、佛法难!★“受持外道典籍书论及为客尘烦恼所障。”《大涅槃经》  “众生若闻十二部经。乃于外典生于厌贱。”《优婆塞戒经》 “吾般涅盘去世已,于后正法灭尽时。比丘乐于外典籍,彼便毁谤我胜法。”《月灯三昧经》  admin

2018-07-23

诸佛菩萨在上,请允许弊恶我以匿名的方式写出这封直告白和沉痛忏悔;也许假以时日我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彻底放下虚妄的自我尊严,以录制真人视频的方式荡涤我对众生犯下的过失亏欠乃至罪恶。今天能写出如下文字,也许自己还有一丝救药和些许善根吧,当然更是佛菩萨视众生如独子慈悲不舍多情眷顾的威神之力。不为人知的是,早在一年前,我内深处已经开始对自己修学和信仰动 三摩地

2018-07-23

如《大印空点》第二云:「贤首纤长目,容貌妙庄严(容貌必须美丽),十二或十六(年岁须在满十二或满十六岁之间),难得可二十(若有困难者,则可用满二十岁之未婚女人奉献师长行乐,以取得师长欢)。廿上为馀印(若超过二十岁以上者,则属于其馀手印之用者,不适合作秘密灌顶之用),令悉地远离(会使得密灌所应得之悉地皆远离而不能获得故)。姊妹或自女,或妻奉师长。」如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