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有谁说植物有意识,我们可以来作实验看看,随便你找一棵植物,看你是什么样的医学家、植物学家都可以,看它有没有记忆?看它有没有情绪反应?实际上,它从来没有意识,也从来没有记忆;没有记忆就表示它没有情绪反应,就表示它没有阿赖耶识。你所说的它那个反应,是因为声音的波动,使它产生了一种良性的成长的现象,就好像你用心的浇水施肥,让它有良好的生长运作的环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因认知而影响你的情绪那这个就是慧。所以出三界生死苦要以慧为体,是要由慧根所出生的,慧又是由定以及精进来出生,精进跟定又分别是要由信根跟念根所出生,所以说信、进、念、定、慧,在各自的增上广大之后,成为五根进而成为五力。这五根五力熏修的过程,就代表佛法上所须的实修过程。尤其是学佛人对佛菩提,真能够令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已生起信心了,也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死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的苦也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来源于认知。这就要问,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佛法中对于生死、对于烦恼又是怎样看的呢?大家都很熟悉摩诃般若波罗蜜!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呢?简单的讲,就是大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蜜呢?就是到彼岸——就是渡过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应知香烟之气颇毒,可使人致癌,并干扰人之情绪;嚼槟榔非但不雅观,且污染环境卫生,佛寺四周有天龙八部,若随地吐槟榔汁,当污秽圣地而不干净,则罪不可赦也。进入佛堂内,应赤足入,穿一般鞋子进堂,当污秽佛堂清洁,应知大家所穿的鞋子在外踏过脏物,从厕所内出来都会沾到不净之物,故不宜进入佛堂内为宜,免污及圣地,而惹罪衍,当得戒守之。第三条:入寺内不踏门槛(门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我所谓的人工智能,是指所谓的机器人,我不认为机器人有爱恨等情绪,因其不可能制造出末那识,末那识只有如来藏有办法制造,因此所谓的人工智能可以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却不能做抽象思考。还有,我倒觉得许多科学家(或许我在旧金山,这里比较自由派),是不信教的,他们信的其实是"自然神论",这个支派其实是大乘佛教的近亲,这个支派,造成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改革,以及科学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独立性科学研究第一是客观事实必独立存在于主观现象之外,也就是情绪无法影响客观事实的侦测,而大乘佛教的如来藏心,也是不能由意识里去寻找的,因为祂没有我性,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独立于主观之外,好比意根不想下地狱,但如来藏只会忠实反映其种子,不会随意根之意志所影响。有人或许会问,那掌握了科学原理,便可按照主观去影响世界,如制造药物医治病人,但我要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样的,人工智慧可以让他拥有超高的计算能力,但它永远不可能产生诸如爱,恨等情绪,其中的关键,便是它缺乏自我意识。所以如果从佛教的角度来看,有没有生命,是要以有无如来藏来判定,但如来藏无形无相,除非开悟的人能够一眼认出,一般人要如何去判断有没有生命呢?那麽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观察它有没有自我意识,因为除了入涅槃的阿罗汉外,所有的众生,第七识一定都还在,只要有第七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倘能先这样想的话,我们对于他人就不会有‘厌恶’的情绪,态度也会和缓一些。要慈悲,要有爱心,要能原谅、体谅别人,明白每个人都有苦衷。假如有一个人看你不顺眼,不是他自己要看你不顺眼,他如果不是因为自卑,或是欠缺安全感,他也不会故意找你麻烦。他之所以这样对待你,一定是有原因,他是身不由己。人最需要的是爱,不是教训。当别人前来请教的时候,爱他比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细菌为什么是有情呢?现在医学已经证明了;医学家用一些药来试验,同一批细菌,他用一种它没接触过的药放进去,这些细菌会过来接触,接触后赶快游开了;第二次再把它放进去,他们都懂得躲开了,不会再来接触然后才离开;这表示它也有简单的记忆,既然有记忆,那一定是有情啊!植物不会懂得要躲开的,植物不会有讨厌或喜欢的情绪,它只是随着因缘漂流发展而已嘛!所以,可见细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聚居之后便有好恶分别,人与人间就有厌恶喜爱之情绪出现,于是对他人有憎恨与贪恋之心。生贪恋心时便思共住,共住便思亲蜜和合,遂有亲蜜行为出现。为恐他人觉察责备,便离群而居——或住山洞,或编茅草遮盖。初时仅为遮盖及遮雨,后来渐渐演变成茅屋;离群而居,无人指丽,两人间之亲蜜行为渐渐成为常态,时移日易,演变发展,渐渐开成男女二根而分两性,世间家庭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修行不是在思考身体、情绪和彼此互动,而是去直接的感受它们,去观察他们。如此修行才得力。在观察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全然不干预的观察者去体察,这更像是一个科学实验,自己来看看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五蕴都是怎样和合运作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烦恼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什么是苦?轮回的本因又是什么?这样的观察不分环境、不分时间,久久观察自然会升起功德受用,自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因认知而影响你的情绪那这个就是慧。所以出三界生死苦要以慧为体,是要由慧根所出生的,慧又是由定以及精进来出生,精进跟定又分别是要由信根跟念根所出生,所以说信、进、念、定、慧,在各自的增上广大之后,成为五根进而成为五力。这五根五力熏修的过程,就代表佛法上所须的实修过程。尤其是学佛人对佛菩提,真能够令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已生起信心了,也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讲:死亡的恐惧是因为对生命的认知而来,种种烦恼的苦是因为对于我所的认知而来—所谓我所,是我所有的财富、身体,还有我所有的眷属、事业等等—这些所谓的恐惧跟苦,它都是一种情绪,以心理学上来讲的话,它就是一种情绪。那么我们要告诉大家,在心理学上他们认为:认知会影响人的情绪。心理学他们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他们找了一岁的婴儿、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聚居之后便有好恶分别,人与人间就有厌恶喜爱之情绪出现,于是对他人有憎恨与贪恋之心。生贪恋心时便思共住,共住便思亲蜜和合,遂有亲蜜行为出现。为恐他人觉察责备,便离群而居——或住山洞,或编茅草遮盖。初时仅为遮盖及遮雨,后来渐渐演变成茅屋;离群而居,无人指丽,两人间之亲蜜行为渐渐成为常态,时移日易,演变发展,渐渐开成男女二根而分两性,世间家庭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聚居之后便有好恶分别,人与人间就有厌恶喜爱之情绪出现,于是对他人有憎恨与贪恋之心。生贪恋心时便思共住,共住便思亲蜜和合,遂有亲蜜行为出现。为恐他人觉察责备,便离群而居——或住山洞,或编茅草遮盖。初时仅为遮盖及遮雨,后来渐渐演变成茅屋;离群而居,无人指丽,两人间之亲蜜行为渐渐成为常态,时移日易,演变发展,渐渐开成男女二根而分两性,世间家庭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有人说你的坏话,首先,你要接受这个事件,不被恶言所引发的情绪带到更加黑暗的地方;你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多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比如,对方如果是要刻意用恶言伤害你,你如果真的勃然大怒,岂不是达成了对方的恶意?那太傻了!这么想,也就不生气了,也就不忍而忍了。又如果对方不是刻意的伤害,只是自己敏感,把一句别人听来可能没什么不好的话,过度诠释了,如果是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修行不是在思考身体、情绪和彼此互动,而是去直接的感受它们,去观察他们。如此修行才得力。在观察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全然不干预的观察者去体察,这更像是一个科学实验,自己来看看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五蕴都是怎样和合运作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烦恼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什么是苦?轮回的本因又是什么?这样的观察不分环境、不分时间,久久观察自然会升起功德受用,自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修行不是在思考身体、情绪和彼此互动,而是去直接的感受它们,去观察他们。如此修行才得力。在观察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全然不干预的观察者去体察,这更像是一个科学实验,自己来看看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五蕴都是怎样和合运作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烦恼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什么是苦?轮回的本因又是什么?这样的观察不分环境、不分时间,久久观察自然会升起功德受用,自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自己快要情绪失控前,试着停下来不说话,或者离开现场,让自己冷静下来。春秋时的蓝田侯王述曾被人骂上门来。他始终默默面壁而立,直到那人离开,才转身继续办事。降低声音,继而放慢语速,向前挺直,能有效平息怒气。俗话说,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记住,对亲人让步不丢面子,而是出于爱。心香心语:爱,是不愿意分开;因为不愿意分开,所以再难过、再不满、再相处不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情绪的运作,是制约行为最容易观察出来的地方,尤其是负面的情绪。由于潜意识末那的顽强,意识除了为它提供服务以外,是很难与其抗衡的,除非能有智慧从根本加以解决。由于意根末那的一意孤行,造成大脑中神经蛋白元错误的释放,神经传导物质分泌的错乱,意识不得不沦为其附庸,并为其所操控;如此而来,使得情绪管理只有每况愈下而已;世纪三大病症之一的忧郁症的形成,与此有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