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就是智者常说的:如果你大声真心地喊‘痛’,内心就真的会受伤;如果你不以为然,不把外境的伤害当回事,伤痛就不会真的进到你的心里来!同样,抱怨就等于在大声真诚地喊我内心有危机感、有担心,于是危机感、担心等负面情绪就真的会浸染自心。由于抱怨者心中所知道的消除危机感的方法就是抱怨,于是为了降低心中加剧的危机感,抱怨者就自然会加剧抱怨。所以,最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说,这是修行吗?小A的话连珠炮似的吐出来,卷裹着满满的情绪,可以看出她真的很憋屈。特别是她说的那句:学习这些东西后,有没有在人格层面有所改善,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呢?这句朴素的叩问,一下击中我的心。修行不能只是看头脑中的知识是否越来越多,还要看自己的习气降服多少,自己的心性完善多少。如果心性上没有发生深刻的改变,那真的需要停下来好好反省了。再高妙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什么又是七情呢?一般性的说法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等这七种情感或者情绪。这些都是由于外在境界的刺激,或者是内在的身心状况,所引起的一些情绪。另外在中医医学上,则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这七种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常会和身内的五脏六腑的伤病互为因果,譬如说如果经常发怒的话,那么就会伤到肝脏;反过来说如果肝脏生病了,也同样会让一个人经常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视争吵为理所当然,将会破坏生命的和谐(怒火三丈,人的情绪状态也难保平静)。(五)遗弃型:一方不管另一方的死活而遗弃对方。如先生遗弃妻儿远走他方,或者男性有新欢而遗弃旧爱。这种遗弃的行为,会造成另一方深深记恨,这种恨意,将在未来的时空中,会产生‘报复’的行为(尤其是所谓‘恶意遗弃’)。(六)相敬如冰型:双方态度冰冷,已不再为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什么又是七情呢?一般性的说法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等这七种情感或者情绪。这些都是由于外在境界的刺激,或者是内在的身心状况,所引起的一些情绪。另外在中医医学上,则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这七种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常会和身内的五脏六腑的伤病互为因果,譬如说如果经常发怒的话,那么就会伤到肝脏;反过来说如果肝脏生病了,也同样会让一个人经常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众生都是根据情绪感觉而行,常常不重视实质本质的内涵,多重于表相的觉受。我们简单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对于善知识的选择,是非常的重要;因此,学佛之道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助缘之力,那你道业的进步就会有障碍;所以,善知识助力是很重要的关键。但是,有的人却是执著于表相,从外表的特征来看善知识,把善知识从外表来看,而不重视善知识的实质;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外子赚的钱是我们的钱,我赚的钱是我的钱,家中开销都是他挑起来的;当我因工作而受挫时,他会鼓励我、不断的在事件中放大我的优点,安定我的情绪;他会陪我下厨,拉着我运动,带着我走透透;我住院时,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轻声安慰我。外子是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实践者,但此时的他毫无佛法知见,可见这个男人已多生薰习四摄法成习惯了。外子对我几乎没有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语言就是发出声音,这声音一天少说也要讲上几百句到几千句,不知不觉地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心态和命运。所以,我们说任何话都要心存善意,而在措词用字上面也不要太重。我们谈吐时所用的字眼直接明确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情绪,一般人处理情绪的中心是右脑,语言中心在左脑。当右脑认知一个负面的情绪时,会越过胼胝体传递到语言中心,说出相应的字。同样的,当我们左脑在接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修行不是在思考身体、情绪和彼此互动,而是去直接的感受它们,去观察他们。如此修行才得力。在观察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全然不干预的观察者去体察,这更像是一个科学实验,自己来看看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五蕴都是怎样和合运作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烦恼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什么是苦?轮回的本因又是什么?这样的观察不分环境、不分时间,久久观察自然会升起功德受用,自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理会鬼的情绪,试探性地问:「什么是佛戒啊?」「妳别再问东问西,我饿死了,赶快把人肉端上来再说!这佛戒是无上真实正的戒,我哪敢随便说?」「你说说看嘛!说完我就把肉送上来。」禁不起再三央求,鬼便将五戒一一说出。噉人鬼每诵一戒,聪明的和瓮中的主人就诚心受持一戒,等鬼诵完,二人均已正心皈命三宝、信受五戒了。天帝释知道二人真心向佛,马上派遣五十名善神保护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年轻人屡遭生活的重创,情绪低落,便在集市上请一个算命先生为自己占卜前程。算命先生告诉他,命数注定,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发迹之日。从此,年轻人彻底失望了,啥事都不再去想,啥事也都不想去做,只靠亲戚和一些好心邻居的接济勉强度日。终于有一天,他厌倦了这种生活,厌倦了这个世界,便独自来到河边想要跳河,结果被路人救了起来。路人问他为何如此想不开要轻生,他将自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情绪很隐蔽的。不容易发现。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思维情绪。它可以有很多方式,甚至以十分正式的面目出现。比如学佛了嘛,看到他人赚钱,说这个财富不一定是好事情呢,将来很可能因此而造罪。道理讲的不错,不过我们反观自己,是否真的是这么想?真的是视金钱如粪土?如果这笔钱摆在自己面前那态度还是如此吗、心理真正的情绪是什么?起心动念是骗不得因果的。如果有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再来,有时候你不愿意碰到的人他每天会出现,他每天出现的话,你又躲闪不掉,你不论是如何压抑自己的情绪,可是你看到他,你心里面就产生厌恶,或是沮丧,或是失望,所以这些焦躁等等的心情、这些失落的心情,会让我们在不喜欢的境界相里面会不断的产生,这就是怨憎会苦。你愈不想要遇到的人,愈不想要遇到的事物,愈想要躲避的境界,愈会出现,所以这种苦是免不了的。然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外道所说的神我、梵我,本质既然是众生的第六识意识,而意识心一旦现行而存在时,必定都有见闻觉知心,都能够了了而知六尘,是会起喜怒哀乐、贪瞋情绪的;所以,上帝会生气而降大火、大水来毁灭异。而且,这个意识觉知心,乃至进入二禅等至位之中,仍然能够了知定境法尘,都是不离六尘的。然而,大乘佛法的二、三转所说的如来藏,则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一向离于六尘的见闻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此要了解,这个禅宗公案绝对是有标准答案的,不是任那些人胡乱解释的,因为宇宙的实相只有一个,释迦牟尼证的和你证的一定要是同一颗真心如来藏,虽然他的是他的,你的是你的,但你们都有各自的真心如来藏,这就是我要讲的,如来藏虽无形无相,却一定可以证知,体验与感受,因为他才是真正的你自己,不停的帮助你与六尘接触却从来没有怨言,这么真实的你自己,怎么会是李敖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个统摄五尘境界相的心就是意识,祂是有情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有情的思考、判断、记忆、逻辑、推理以及喜怒哀乐的情绪作用,都是意识的功能。前五识各有其所依之根,第六识也是依根而起。前五识是依于清净四大所组成的净色根,是色法之根;第六识则是依于第七末那识,是心法之根。前五识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第六识则是缘于法尘境,所以是心法。前五识只能了别自己界限以内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情绪的运作,是制约行为最容易观察出来的地方,尤其是负面的情绪。由于潜意识末那的顽强,意识除了为它提供服务以外,是很难与其抗衡的,除非能有智慧从根本加以解决。由于意根末那的一意孤行,造成大脑中神经蛋白元错误的释放,神经传导物质分泌的错乱,意识不得不沦为其附庸,并为其所操控;如此而来,使得情绪管理只有每况愈下而已;世纪三大病症之一的忧郁症的形成,与此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边缘系统是大脑的发电厂,负责产生食欲、动机、、情绪和心情,并驱使我们所有的行为。这个区域正是潜意识末那运作的反应区,而大脑皮质则是意识运作的反应区(意根末那是遍在大脑五胜义根的集合体,它的运作非仅限于此,而意识之运作亦非只限于大脑皮质,这只是由神经科学的实验现观,偏显其各自运作之重点。)我们的意识思想只不过是扮演调节者的角色,专替潜意识世界产生的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人类对于情绪的表达有许多种方式,而微笑是人际互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许多的微笑方式之中,我们姑且将其分成两类:一种叫「应酬式的微笑」,另外一种叫「真正的微笑」。这两种微笑都为人生增添了不少美丽的色彩,也润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两种微笑的「启动之钥」是截然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形成这两种微笑的过程也不尽相同。而这其中,末那与意识各于不同过程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以,大乘初机学人听说学佛先要开悟,往往就有畏难情绪了。末法时期大乘佛法的弘扬始终无法往纵深方向发展,少有人悟是一个主要原因。四、戒不同声闻戒包括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菩萨戒包括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梵网经》)等。声闻戒以出离心为基础,菩萨戒以菩提心为基础,故声闻戒与菩萨戒有所不同,譬如《菩萨善戒经》(九卷本)卷一载,佛言:优波离!汝 | 三摩地 2018-07-21 |